Fw: [新聞]北大張維迎批中國人怨恨情結:未富先驕

作者: teachES (teaches)   2018-08-12 21:53:33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RR_4xZi ]
作者: peacekeeper (驟雨)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北大張維迎批中國人怨恨情結:未富先驕
時間: Sun Aug 12 16:35:04 2018
1.媒體來源: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2.完整新聞標題:
北大張維迎批中國人怨恨情結:未富先驕,稍強即狂,主權大於人權
3.完整新聞內文: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撰文評論近代中國人民族概念形成所產生的怨恨
情結,帶來一系列後果,包括「反資本主義,反民主和自由」、「只能表揚,不能批評」
、「主權大於人權」、「未富先驕,稍強即狂」。
張維迎指,在20世紀之前,中國人效忠的對象是各歷朝皇帝和朝廷,不是主權國家。對百
姓而言,「誰坐上皇帝的寶座,我就是誰的臣民」,那管當皇帝的是漢人、蒙古人還是滿
族人,都一樣。百姓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國人」概念。而中國人的民族意識的形成是非常
近代的事,可以說,是西方人的船堅炮利催生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識。
但在這種民族意識開始覺醒之時,面對的卻是鴉片戰爭失敗後的種種危機,當年的中國政
治精英和知識精英,喚醒了中國人的民族危機感,這些精英從一開始就有一種對西方的怨
恨情結,那是一種羨慕,嫉妒和恨的感情交織。
隨著近年中國國力增強,這種複雜的情緒並沒有完全消散,也帶來了一系列後果。首先是
族裔性的根深柢固:之所以是「中國人」,是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這樣的民族概念
對國家治理是一個難題,因為缺乏了平等公民權利的概念,同時,也使得中國很難吸引外
國移民。
另外,到今時今日,大部分中國人仍然擁有不合邏輯的「有國才有家」、「大河有水小河
滿」的觀念。強調集體主義,國家至上。「主權大於人權,權力優先於權利」,放到政府
官僚系統,就成了官員權力總是優先於個人權利,法治難以形成。
在民族自尊下,中國不會承認資本主義、自由和民主,因為這等於承認西方各方面都優於
中國。這也使得「陰謀論」在中國非常有市場,「不是因為我們的體制和文化不優越,而
是因為西方人總是搞陰謀詭計,不讓我們發達起來。」
中國人對批評非常敏感,自己人不能批評中國,批評自己國家就是「不愛國」。而外國人
更加不能批評中國,因為會傷害中國人自尊心,一定是反華勢力。
怨恨情結讓中國人心中總憋著一口氣,「所以很容易從自卑走向傲慢」,稍為富強一點,
就表現出暴發戶心態,「未富先驕,稍強即狂」。
張維迎表示,其實怨恨情結,很多國家都有,包括法國,德國和俄羅斯人,只不過在不同
歷史背景下有不同表現。但張維迎指出「怨恨程度是國家發達水平和民族成熟程度的一個
反向度量。中國人的怨恨情結消退之日,或許才是中國的真正崛起之時!」
張維迎畢業於西北大學和牛津大學,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現為北大網絡經濟
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他於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畢業典禮上,作為教授代表致詞,題為
「自由是一種責任」,演講稿在北大國發院的官方微信帳號刊出後不足12小時就被撤下。
在演說中,張維迎談到過去中國有過輝煌的發明創造,但在過去500年,卻完全倒退,他
直指,問題出於體制和制度,因為創造力是依賴於自由,而中國體制的基本特點,就是限
制人的自由,扼殺人的創造性和企業家精神。
至於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那實際上是建基於西方世界過去300年發明創造所
積累的技術基礎上,那些都是人家的功勞,中國只是套利者,「是在別人建造的大廈上搭
建了一個小閣樓」,「沒有狂妄自大的理由!」
展望未來,他說,中國能否改變過去500年的空白,很大程度要視乎能否持續提升中國人
享有的自由,因此「推動和捍衛自由,是每一個關心中國命運的人的責任」勉勵畢業生:
「不捍衛自由,就配不上“『北大人』的稱號!」
7月初,張維迎撰文,呼籲中國於未來30年實施司法、民主化改革。他說,中國需要探索
新道路,在過程中可以從香港得到啟發,甚至台灣、越南的經驗也非常值得研究。他又分
析中國正面臨兩大挑戰,其一是民粹主義,其二是民族主義。這兩個問題相結合,令在中
國「有理性的行為」很難進行。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101497
5.備註:
敢講真話頭腦清楚的支那教授給推,但是他的演講和文章似乎已經被移除下架了。
希望他目前人身安全無虞。
話說有人知道這教授文裡提到的德國、俄國是怎麼克服這種怨恨情結的嘛?
有相關歷史資料或文章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