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香港抗議:從特別行政區經濟重要性看北京

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08-08 10:17:18
香港抗議:從特別行政區經濟重要性看北京的決策考量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9267305
https://i.imgur.com/X4yBtUW.jpg
香港抗議曠日持久,已經開始打亂當地正常經濟民生的節奏 (Getty Images)
「香港面臨回歸以來最嚴峻局面」,這是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和中聯辦主任王志
民在最近一次香港局勢座談會上對現狀的評估。
連續數星期的抗議、示威和街頭衝突,已經開始觸及香港實體經濟。在幾乎不間斷的抗議
示威活動中,佔香港經濟約20%的旅遊業和零售業眼下首當其衝。
不過,關注時局的經濟學人指出,危機如果繼續下去,香港可能面對的最大風險是在政治
方面——北京是否會直接出手干預,以便幫助被「逃犯條例」和「反送中」抗議搞得狼狽
不堪的香港特區政府渡過難關。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還明確指出:「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出現香港特區政府不能控
制的動亂,中央絶不會坐視不管。按照基本法規定,中央有足夠多的辦法、足夠強大的力
量迅速平息可能出現的各種動亂。」
主權移交二十年,香港作為亞洲最重要和相對最自由、獨立和開放的金融中心之一,為中
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如果危機繼續,甚至北京出面干預,香港經濟主要會
有哪些方面受到影響呢?
中國的經濟門戶
https://i.imgur.com/LnqBCTI.jpg
香港最新危機讓「一國兩制」模式受到極端挑戰 (Getty Images)
BBC總編張晧宇介紹說,儘管香港經濟總量絶對值在中國經濟中所佔比例逐年下降,但是
在外貿和金融方面,香港目前還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官方2017/18年度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大陸全年所獲得的1250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FDI
)中,990億通過香港流入,佔總外商投資額的80%。
香港實行法治,有獨立完善的司法系統、金融系統和世界水凖服務系統等等,在吸引外資
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香港目前還仍舊享有獨立於中國大陸的關稅區地位,未
被美國列於徵加關稅的地區,使得很多中國商品可以從這裏轉口。很多海外禁運的高科技
產品也從這裏進口到中國大陸。此外,香港也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和中國公司上
市融資的首選地。
https://i.imgur.com/Jsyh0Vo.jpg
全球股市六月市值 (單位:10億美元)
普華永道集團(PWC)2018年的數據顯示,儘管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上海和深圳
的挑戰,但是中國公司近六成的共354個IPO仍選擇在香港。
倫敦智庫Capital Economics的資深經濟學人萊澤爾(Gareth Leather)表示,「對眾多
中國大陸商家來說,香港是通往全球市場的跳板」。
當然,數字也同時顯示,隨著中國越來越多的口岸城市開始對外開放,香港對大陸的絶對
數字價值在相對遞減。
經濟與政治考量的取與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英國1997年把香港主權移交中國時,香港GDP相當於大
陸GDP的18%。如今,這個比例已降至2.7%。
https://i.imgur.com/sLBU6tP.jpg
香港與中國大陸GDP對比圖
萊澤爾解釋說,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投資者對「逃犯條例」倍感恐慌,因為那就意味著中國
可以把在香港的人直接帶到中國大陸去處理。特別是在眼下美中貿易戰的大背景下,沒人
願意看到自己可能「被陷入中國混濁的司法系統中去」。
現在雖然香港政府已承諾條例「已死」,但仍然未能扼制民間的抗議風潮。香港街頭繼續
不斷出現暴力和破壞現象。
據報,僅上周一,香港警方共發射催淚瓦斯彈就多達800枚,而過去兩個月總共發射的也
不過1000枚。
https://i.imgur.com/ecHpL6X.jpg
中國政府明確警告香港抗議者「玩火者必自焚」
「玩火者必自焚」
萊澤爾說:「現在人們最大的擔心是香港變成一個無法管制的城市」。
「香港政府覺得已經無法處理亂局從而要求北京出手的危險是切實存在的。」
與此同時,儘管中國官方繼續表示相信香港政府和警察有能力穩定秩序,北京方面的態度
在日益強硬化。
在最近的一次記者會上,北京方面高調指責抗議者「把香港拖向危險的深淵」,並表示「
玩火者必自焚」。
中國國務院港澳辦新聞發言人楊光還警告抗議者,不要把政府的克制錯認為軟弱。
https://i.imgur.com/OsdtgNJ.jpg
北京繼續表示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和特首林鄭月娥 (EPA)
香港經濟前景擔憂
分析指出,儘管眼下局勢混亂,但北京在處理一國兩制和香港高度自治方面的任何不慎之
舉都必將重創香港經濟。
萊澤爾說:「想一想解放軍在香港街頭(巡邏)的後果,那會給香港這個法治國際金融中
心的名譽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屆時,大量國際企業很可能選擇離開香港搬到亞洲其他城市;新加坡可能成為最大受益者
。香港的金融中心位置也可能被上海等城市取代。
香港2014 「雨傘運動」持續了70天,而且抗議活動結束之後不久,經濟就基本復原。這
次與上次最大的不同就是趕上了美中貿易戰的風頭浪尖,內外局勢倍加脆弱敏感。
香港政府已把年度經濟增長預期從3.5%調低至2-3%。一些投行和顧問公司甚至悲觀的認為
,香港年度經濟增長可能會低於1%。
萊澤爾認為,這次抗議對香港經濟負面影響巨大,即使能盡快結束,仍會在未來數年內影
響到香港的經濟民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