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離婚後「被負債」,中國女記者向婚姻法發起挑戰

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12-23 20:15:53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91223/china-divorce-debts/zh-hant/
Amber Wang, 儲百亮
2019年12月23日
https://i.imgur.com/2vUBvFL.jpg
「我不應該因為婚姻而陷入無法控制的風險,」被債主追討前夫所欠債務的北京記者李秀
萍說。(Gilles Sabrie)
北京——
在離婚後的頭七個月裡,李秀萍以為她的前夫已從她的生活中消失了。後來的一通電話,
把在北京一家國有報紙當記者的李秀萍變成了一名堅持不懈地為中國婦女維護經濟權益的
活動人士。
在那通簡短生硬的電話中,李秀萍的前夫告訴她,她錯過了一場由追討這對夫婦未償還貸
款的債權人提起的法庭聽證會。李秀萍說,她不知道有這些債務。李秀萍急忙去了法庭,
之後她說,她這才知道她的前夫借了280萬元的貸款。
此案引發了有關離婚女性對前夫債務責任的一系列問題,迫使李秀萍參與了一場改變中國
婚姻法的鬥爭。三年來,這位溫文爾雅的記者一直在不懈地努力遊說立法者和法官,甚至
為此疏遠了一些曾經的朋友。
「這個事真的不對,我不希望看到更多的人生被毀掉,」49歲的李秀萍說。「我不想事情
沒有走到最後就放棄。」
在過去的兩年裡,全球的「#我也是」運動激發了中國女性站出來反對性騷擾。李秀萍想
把這場辯論擴大到女性的經濟權益上。
她和其他數百名女性,以及一些離婚的男性說,法院裁定他們對前配偶的未償貸款負有連
帶責任時,中國的法律不公平地讓他們陷入了困境。
「不應該因為婚姻讓我被拖入不可控的風險中,」她在自己位於北京西北的公寓裡接受採
訪時說。「這不僅是為了改判我們自己的案子,而是為了改變更多中國女性的命運。」
李秀萍及其他女性現在正在為改變中國法律如何處理離婚後債務糾紛進行她所說的「最後
的努力」。中國的立法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直在討論婚姻法的修訂工作,李秀萍和許
多其他女性已多次請求全國人大,要求解決離婚後的債務問題。
在中共威權領導人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已壓制了維權律師和活動人士的聲音。但李秀萍
和其他人避免了政治上的對抗,她們練就了一種更靈活的行動方式,用受歡迎的社群媒體
平台微信來動員、協調和分享應對糾葛不清的離婚的建議。
越來越多的女性以及一些男性發現自己陷入了類似的債務糾紛中。離婚在中國變得越來越
普遍,隨著中產階級和私營企業的擴大,越來越多的離婚除了子女、寵物和住房,也涉及
債務的分割問題。
中國現行的婚姻法是1981年開始的,離婚和貸款糾紛那時都非常罕見。儘管婚姻法歷年來
經過了幾次修正,但在債務分割上仍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
2003年,中國的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釋明確這個問題,認定離婚的夫妻雙方對個人債
務負有共同責任。這一規定有助於防止利用假離婚來逃避債務。但把舉證的負擔留給了有
債務爭端的離婚夫妻,他們需要證明貸款協議明確地將一方排除在債務之外。
對於李秀萍和許多其他離婚女性來說,這種試圖澄清法律的嘗試只會造成更多困惑,不知
道要如何證明自己沒有債務責任。
「只要債務產生於婚姻期間,就推定為共同債務, 」位於中國東南的廈門大學法學教授
蔣月說。她說,前夫或前妻必須證明債務不由雙方共同承擔。「但是如果他們一開始就不
知道這筆債務,他們怎麼能夠去證明呢?」
李秀萍的維權之旅始於2014年,那年,她與丈夫李向華離了婚。她說,由於他把全部精力
放在經營自己的汽車零部件生意上,而她在官方的農業新聞媒體《農民日報》當記者也很
忙,他們的婚姻變得難以維持。
2014年拿到離婚判決書後,李秀萍說,她曾嚮往能過上「書蟲」的平靜生活。記者未能聯
繫到李向華請其置評。但北京一家法院在2016年就他們的債務糾紛做出的判決稱,李向華
聲稱前妻曾用公司的資金支付他們的生活費用。
他在法院的判決書中說,「公司的經營收入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李秀萍否認用過前夫的
貸款來支付他們的生活費用。
李秀萍出生於安徽農村,父母都是地方幹部。20世紀80年代,她在中國中部城市武漢學習
新聞專業。
那時,女權主義思想已滲透到校園裡的智士活躍氣氛之中,包括通過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的《第二性》(The Second Sex)的一個中文譯本。但對她每天為《
農民日報》報導村政、農民工和土地政策的日常工作來說,在第一線為女權而戰似乎很遙
遠。
但隨著前夫的貸款到期,她捲入了幾起與她被迫承擔的債務份額有關的官司。她的生活被
上門的債主以及到法院出庭所佔據,她多次去法庭提交文件,乞求法院賦予她更多的時間

她的最低谷出現在2015年,在她指責一名法官沒收了她的文件後,她被拘留了九天。李秀
萍在擠滿了數十名犯人的拘留所裡進行了一場絕食抗議。她說,只喝了幾瓶加了糖的茶。
「這太可笑了,他們甚至都沒有通知我的律師,」她提起那次拘留時說。「等我出去之後
我一定要維權。」
中國的互聯網為李秀萍提供了一個解救途徑。儘管網站在中國可能受到嚴格審查,但仍有
討論社會爭議的空間。2016年,李秀萍在網上瀏覽時,遇到了一個女性討論群,她們的抱
怨聽起來與她自己的十分相似:這些女性在離婚後深受前夫欠下的債務之累,心煩意亂。
微博上一篇題為《婚姻有風險,領證需謹慎》的網文引起李秀萍的注意,微博是一個中國
社群媒體平台,用戶群可以在上面分享信息和鏈接。文章寫道,「一旦你嫁錯了人,婚姻
就能埋葬你的一生。」
在網上,李秀萍讀到了不少女性講述債權人如何突然出現,要求她們償還前夫債務的故事
。有些前夫還躲了起來,讓前妻獨自應對討債人的還款要求。討債者通過法庭把一些「被
負債」的女性列入失信黑名單,她們被限制旅行,或收入被扣減;有些人為了還債,失去
了她們的住房。
李秀萍說,她在抗爭過程中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是個人的考慮:害怕公開談論婚姻出了問
題的,害怕承受隨之而來的公眾關注。
「沒有人想告訴別人她遇到了一個渣男,」她說。「在中國的輿論環境中,很多人不是羞
辱施暴者,而是受害者。」
李秀萍克服了顧忌後,成為了一名越來越堅定的組織者。她敦促其他女性公開發聲,還貼
出了一張自己舉著呼籲改變離婚債務法規的標語的照片。2017年,她組織進行了一項收到
約1500份反饋的調查,應答者幾乎都是女性,她們描述了自己在離婚和債務上的苦惱。
李秀萍說,那時,這個鬆散的網路群體已有大約1300名成員,幾乎都是女性。她們分享自
己案件的信息,為在法庭上維護自己權益的姐妹們互相打氣,並開始遊說法官和立法者。
並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喜歡李秀萍和她堅定的做法。這個網路群體也因成員之間的個性衝突
,以及在如何堅持她們的要求上有分歧而有所削弱。
「我覺得她太正派了,」該群成員、教育學教授謝秀英提到李秀萍時說。「她直來直去,
如果她看不慣一些 事,她就直接說出來,甚至有時候開罵。所以有些人覺得不舒服。」
不過,這些女性去年取得了一個小小的勝利,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一項新的司法解釋,縮
小了離婚夫妻對前配偶債務承擔責任的條件範圍。這項修正對一些女性來說已經足夠了,
她們退出了這場運動。
但李秀萍仍堅持要求全國人大修訂婚姻法,讓離婚配偶從立法上得到更公平的待遇,而不
是依賴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全國人大的一名官員說,截止上週五,網上已收到近25萬條
關於婚姻法的評論,「被負債」是被提及次數最多的問題之一。
「在這個過程中,我真正意義上促進了法治進步,」李秀萍說。「我發現了人生的更多可
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