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Asialyst:台灣向世界展示另一種華式全球化是可能的
https://is.gd/1TbbO2
5月9日,距離法國居家防疫措施解封還有兩天的時間,對封城防疫經歷反思與對解封之後
的展望是法國全國性大報從不同角度關注的話題。《解放報》以大版篇幅,環顧各國在這
次疫情中成為輿論焦點的人物,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就是其中之一;解封在即
,公共交通設施能否保證乘客防疫安全格外引人關注,自行車預計將成為人們首選的出行
工具,這是《費加羅報》在頭版側重的話題;大部分行業將陸續復工,政府如何幫助不同
行業走出疫情重創是財經報刊《回聲報》在頭版凸出的焦點;《巴黎人報》梳理這次前所
未有的全國禁足居家防疫措施如何打亂了每個人此前按部就班的生活;疫情暫時出現緩解
,天主教報刊《十字架報》重讀加繆的著作《鼠疫》,希望能從中重新審視人性的弱點,
找到重新振作的動力。各報今天沒有關於中國的特別報道,我們借本次節目向大家介紹法
國專註亞洲話題的網站Asialyst的一篇文章:看疫情背景下,台灣的去中國化趨向。
台灣向世界展示另一種華式全球化是可能的
作者Jean-Yves Heurtebise是哲學博士,目前在台灣輔仁大學任教。在作者看來,台灣和
越南是兩個得以從中美貿易戰中獲益的國家。在亞洲,他們在控制新冠病毒疫情努力中表
現也最好 。他們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但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他們對人民中國的深深的
不信任,在他們眼裡,中國越來越對他們的主權構成威脅。他們因此也是亞洲最積極去中
國化的國家。就台灣而言,文章指出,台灣自5月2日起就沒有 境內新增感染病例,完全
可以說成功控制了疫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台灣國民生產總值下滑4%,但台灣經濟部
長認為台灣經濟會有1%到1,5%的增長。台灣雖然是疫情對經濟影響最小的地區之一,但其
振興經濟的資金投入,相對於其國民生產總值,是最高的國家。這項成功的結果是,民間
對中國的不信任度達到76%,本土認同感上升到58%,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贊同獨立。台灣
也因此在國際上爭得了自它失去聯合國席位以來少有的高能見度,而越來越顯得具有攻擊
性的中國外交如今則陷於防守,既拒絕關於病毒來源的國際調查,也拒絕承諾將疫苗研製
作為國際共享資產。
不久前一些中國網民對兩名泰國明星人物的網絡圍攻引發台灣、香港、泰國網民共同反擊
。文章作者從中看到一種泛亞“奶茶”國家軟實力的聯盟。台灣在香港人眼中是華語世界
的自由島,台灣是否也會變成亞洲其它國家人民眼中的自由世界的代表?作者指出,從這
一點來說,目前的形勢不僅在經濟層面和政治層面確認了蔡英文政府的兩岸政策,而且也
確認了她的新南向政策。
文章特別指出,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認知應到跳出台灣面對中國是“獨立”還是“合並”的
二元邏輯。當前至關重要的是重視台灣的世界化,不再是它面對中國的獨特性,而是它相
對於中國的正常性。隨着中國共產黨自我標榜為世界治理“榜樣”的努力,北京當局越來
越像是脫離現實的反烏托邦。在台灣與中國之間不單單是領土問題,也是兩種不同模式的
全球化。台灣在向中國,也向世界展示,另一種華式全球化是可能的。
新冠疫情:中國從未在世界引發如此大的敵意
中國政府在國內新冠病毒疫情暫時得到控制後,立即在全球展開了一場輿論戰。但效果顯
然適得其反。《回聲報》網站5月5日發表的一篇社論文章指出,中國向世界各地大量輸出
口罩和醫療器械,但中國從未在全球引發如此大的敵意。30多年前的學生運動被鎮壓一度
中斷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外交關係,而習近平則成功地在全球引發起同樣的不信任。特朗
普政府的作為原本可以讓中國塑造奉行多邊主義的友善國家形象,但中國外交官對西方價
值觀粗魯而且不太聰明的攻擊,激發所有自由國家聯合起來反對。但作者認為,儘管中國
打輸了這場輿論戰,但中國手中至少還有三張牌,可以讓它從這場危機中勝出。第一張牌
是疫苗研製,第二張牌的關鍵在非洲、中東和所有需要資金走出危機的國家。中國同意讓
不少國家暫緩償還從中國獲得的貸款,這是明智之舉,倘若歐美各國沒有具體行動,未來
幾個月,阿爾及利亞、埃及或巴基斯坦等國仍有可能轉向中國。第三張牌是工業生產。雖
然歐洲聯盟希望將一些有戰略意義的產業鏈遷回歐洲,但想象歐洲工業恢復五十年前的輝
煌恐怕不現實,想象歐洲可以在世界物流領域獨立於中國同樣不太現實。歐洲需要與這個
有霸權思想的大國共處,但不能忘記中國在這次危機中顯示出的深刻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