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人的沒退卻
國安法通過的風聲下,退政壇的退政壇
偷渡逃跑的把船票錢推漲好幾倍
大量組織解散,退群
狗膽嚇破,狗糧美國沒時間沒精力給,大半煙消雲散
※ 引述《laptic (靜夜聖林彼岸花)》之銘言:
: 為信念從沒退後》反送中內化香港人心中 「文化防衛」阻擋中國挑撥離間
: https://www.storm.mg/article/2807605
: 王穎芝、簡恒宇、鍾巧庭、蔡娪嫣 2020-06-30 07:50
: https://i.imgur.com/vVw7kbJ.jpg
: 2019年6月16日,香港反送中的示威活動,上百萬民眾參與(美聯社)
: 2014年,香港民眾爭取真雙普選,發起歷時81天的「雨傘革命」,當時就傳出親中派希望
: 讓中國《國安法》在港實施;時隔5年,因為反對修改《逃犯條例》,香港掀起「反送中
: 」運動,成為香港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中國則確定出手制定《香港
: 國安法》,以收緊對香港的控制,但在台港人認為,剛屆滿1周年的反送中運動只是對抗
: 中國極權的「開場」。
: 「還沒成功為什麼要講周年?我覺得這只是紀念開始抗爭的第1年。」Samantha認為,這
: 場運動其實才剛剛開始,而除了在香港本土的運動,要以「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不同
: 方式延續下去外,更需要靠海外港人的「國際線」力量持續遊說,讓各國對香港現況投以
: 關注。儘管能預見香港自由空間限縮,「但這(抗爭)已經內化到每個人心中,知道要靠
: 自己去爭取。」
: 中共網軍資訊戰 意圖分化台港
: 另外,近期台灣PTT、Dcard、臉書(Facebook)出現許多以中國用語留言的「反對香港移
: 民」言論,台南香港關注組的曉琳指出,這些網路輿論一部份是中共網軍的分化手段,「
: 中共在網路輿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之前台灣總統與地方市長選舉,或者香港近年都有很
: 多網軍操弄輿論。2014年雨傘運動之後,中共在網路上分化『合理非』跟『勇武派』,到
: 現在仍試圖分化香港政治輿論。」
: 「網軍肯定是中共工作的一部分,而且網軍不只站在台灣人立場來留言,他也會假扮香港
: 人,趁機分化兩邊情感」,曉琳表示,有時候中共網軍會假扮台灣人留言稱「台灣人沒有
: 義務照顧香港人」,也會假扮香港人捏造「香港移民五大訴求」,「所以我不會太認真看
: 待這些輿論,我覺得裡面的聲音半真半假」。
: 「香港抗爭者支援工作台灣義務律師團」林俊宏亦稱,「現在香港那邊傳出許多港人來台
: 被刁難、過得不好的分化消息」,直言台灣媒體對香港抗爭者現況的持續關注,除了能讓
: 港人感受到台灣對他們的重視、支持,更帶有闢謠、澄清的重要功能。銅鑼灣書店店長林
: 榮基則坦言,在台灣延續捍衛香港的策略能做的不多,「大多是媒體和言語上的支持,因
: 為都有心裡準備」,而讓部分申請居留台灣的香港人留下,或許也是支持的一種方式。
: https://i.imgur.com/whhXlzW.jpg
: 「香港抗爭者支援工作台灣義務律師團」發言人林俊宏(簡恒宇攝)
: 香港邊城青年發言人Kuma表示,中共網軍數量驚人,香港連登論壇早已被滲透,「我們經
: 營的Telegram頻道觀看人數,竟有6成是簡體字使用者」。但是香港人可以透過「文化防
: 衛」擊退網軍,Kuma解釋:「廣東話及俚語太難學了,再怎麼經過優秀訓練的網軍空降在
: 港人社群媒體內,也會很快就露餡。台灣人或許可以試著思考『台語文化防衛』的模式。」
: 不是只有錢!香港還有自由民主
: 2019年6月反送中運動剛開始的時候,全世界包含香港人都以為「很快就能結束吧」,但
: 現在多數港人知道抗爭起碼要幾十年。抗爭運動的延續,勢必要利用香港人的國際化與語
: 言優勢,香港示威者擅長外交,向國際社會行銷:香港國際都市的地位不只在於金融,還
: 在於自由與民主價值。
: 「從反送中運動以來,香港人很多時候都在尋求國際關注與幫忙,」台南香港關注組的曉
: 琳表示,《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香港當地人與國際進行連結的管道,可能會受到打壓
: ,「所以移居全世界的香港人最好可以接手這份工作,與外國政府或民間多做聯繫與遊說
: 」。
: 遊說內容包含放寬庇護、居留申請及制裁中國,隨著移民與流亡人數變多,外國港人組織
: 也可向新移居同胞伸出援手。曉琳稱:「台北港人組織會跟更多政府機構或者NGO合作或
: 遊說,台南這邊偏向跟民間交流、團結港人社群。」
: https://i.imgur.com/5WDo8SO.jpg
: 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震撼全球(AP)
: 反送中形同香港「啟蒙運動」
: 即便對香港的未來感到悲觀,但Samantha說,她並不是認為運動會失敗,而是預期要花上
: 很長時間才能見到成功到來,這正是成功前的堅持令人感動。在這場運動中,她看見港人
: 可愛、陽光的一面,不再是往常自掃門前雪的性格,也開始關心起身邊的人事物,甚至有
: 朋友是任職金融業的「勇武派」,假日全副武裝上街做路障,周一再若無其事地西裝革履
: 上班。
: 「他們經歷這場運動後有些改變,意識到有些事比賺錢更重要。」彼此團結的力量及精神
: ,彷彿回到她兒時互助、彼此支援的時代。Samantha認為,反送中抗爭就像香港的「啟蒙
: 運動」,只要大家能保持這樣的心態,運動就有望延續下去,「希望有天真的可以煲底之
: 下除罩相見。」
: https://i.imgur.com/lozPDwh.jpg
: 「抗爭未完,台港同行」反送中一週年晚會。(陳品佑攝)
: 落地台灣 生活、抗爭重新開始
: 「中共最聰明的作法是讓世界以為香港繁華依舊,但在我們眼中,香港已經不是過去的香
: 港了。」身為曾與警察暴力正面對撞的「勇武派」,Albert在身份轉換之間卻也看得很開
: ,明白沒有永遠的街頭戰場,現在的他,自覺為在台港人一份子,無論生活或抗爭都已重
: 新開始,沒有停頓和自憐的空間。
: Albert坦言,香港人習於彼此競爭,或是各自努力,很多時候不太信任自己人,反而對伸
: 出援手的外人更為友善,然而當更多港人成為移民,卻很難避免被視為一個整體,他也渴
: 望自己身處的NGO與其他團體更加團結,共同推動港人社群的認同和發展,「我們需要坐
: 下來,在各自為政和互助溝通間找到平衡」。
: 在台躲避疫情,渴望回到香港盡公民義務的衛斯理說:「期許越來越多人能一起奮戰,使
: 香港政府的聲望與正當性越來越低。如果香港人不支持香港政府,那香港政府的權力源自
: 哪裡?只能是中共賦予的。若香港政府正當性降低,決策唯一基礎不再是民意,而是中共
: 政府,那麼證明:它完全受到中共控制,『一國兩制』是謊言,香港不再是過去自由的社
: 會。」
: 「美中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升高,或許第三次世界大戰應該很快就會來,香港跟台灣首當其
: 衝」,衛斯理說,部分香港人有此覺悟,且相當程度的港人認為,中共打壓他國、輸出經
: 濟霸權,是打算用錢強迫其他民主體制接受中國專制、阻止國際社會援助香港。
: 衛斯理認為,解放軍在人數與精密軍事武器上佔優勢,對台灣發動武統的話,最終很可能
: 會打贏中華民國國軍,可是解放軍一定會折損將近一半兵力,絕對划不來,「而且難保俄
: 羅斯等其他國家不會乘虛而入,中共絕對懼怕他國入侵,解放軍無論如何一定會輸。」
: https://i.imgur.com/nqRDrjQ.jpg
: 「抗爭未完,台港同行」反送中一週年晚會活動,晚會最後發起點亮連儂旗活動。(陳品
: 佑攝)
: 「真正的攬炒是戰爭」
: 「真正的攬炒會是用戰爭的方式出現,所以崇尚極端專權的政權,如果希望自己不要覆滅
: 的話,趕緊回頭是岸吧,雖然我們也不會再相信它……這是我對習近平最後的喊話。」衛
: 斯理說道。
: 反送中革命觸動每位參與者、見證者靈魂深處,它涵蓋各行各業、跨世代、跨階級的參與
: 者,曉琳提到這一年來「流水革命」(water revolution)展現香港政治社會的豐富面貌
: 與「共同體」的團結,從「無大台」示威到影像、文宣、歌曲等,「香港人擅長發揮創意
: ,去年靠靈活的抗爭熬了過來,就算民主之路漫長又黑暗,我相信未來香港人也可以找到
: 辦法抗爭下去,一切還是有希望的」。
: 「某種程度而言,《香港國安法》是因為我們抗爭的行為才出現的,所以我們對留在香港
: 的人也有責任」,Albert說,他常常想著香港的孩子怎麼辦?一起在街頭共度時光的抗爭
: 者,有師弟、師妹也有很多中學生。「他們會以我們為榜樣,所以我們還是有責任,扶正
: 他們的三觀。」
: ───────────────────────────────────────
: 血在流邁進聲響透》我城陷落但故事未完,香港「勇武」抗爭記事
: https://www.storm.mg/article/2807653
: 王穎芝 2020-06-30 08:00
: https://i.imgur.com/YiyUlIe.jpg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11月12日與警方爆發衝突,圖為學生站在「二號橋」衝突現場。(AP)
: 你印象中的「勇武派」是什麼樣子?可能是帶著「鴨嘴」防毒面具、被警察追打,一身狼
: 狽;也可能揮舞棍棒、扔擲石塊,儼然港府所說的暴徒。當我城陷落,《國安法》烏雲籠
: 罩,這些青年都可能將消失在抗爭街頭,可那屬於2019年盛夏的衝撞記憶,必然已永遠刻
: 在香港人的身體裡。
: 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勇武派」青年Albert(化名)帶著緊張的笑,20歲出頭的他,
: 瘦削身形加上簡單髮型,目光不時溜向手機螢幕,完全與路上未脫青澀的大學生無異。不
: 過一談起中共政權手段、香港社會對共產黨的輕忽、香港人群體在海外的未來,乃至港台
: 教育制度與思維差異,深刻的觀察源源不絕湧出,犀利得不像學生,倒像講台上的講師。
: 2014年,台港都出現罕見規模的學運,政治撼動世界,年輕人竟是主角。Albert也不例外
: ,他眼見許多人拋下日常瑣事,一個箱子站上去就是民主講堂,儼然英國海德公園(Hyde
: Park)翻版,當時仍是中學生的他只感到熱鬧有趣,「就像古希臘的原始政治形態,有人
: 在台上說著對民主自由的看法,年輕人在旁邊聽。」
: 2016年「魚蛋革命」也是如此。又一次,Albert感受著港人的團結,也意識到政府作為的
: 霸道。但不滿歸不滿,卻還沒長成行動的力量,對港府的憤怒,是在跨越成年界線後才爆
: 發。
: 2019年6月,Albert走進第一場百萬人大遊行,不料特首林鄭月娥還是打算讓《逃犯條例
: 》強渡關山,群眾終於意識到,和平路線再也無法改變大局。抗爭於焉升級,隨著包圍立
: 法院、兩百萬大遊行與遍地開花的集會陸續增加,警察暴力也不斷突破下限,和平理性,
: 彷彿不再是選項。
: 「香港人不想再軟弱下去了,」說著轉化為勇武派的過程,Albert的心情也是眾多抗爭者
: 的心情,「因為光是遊行,政府是不會管你的,這就是官逼民反。」
: https://i.imgur.com/ffILmjy.jpg
: 2019年6月16日「譴責鎮壓、撤回惡法大遊行」,香港市民再度走上街頭「反送中」,要
: 求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法,特首林鄭月娥下台(AP)
: Albert表示,所謂「勇武派」一開始也是以反驅散、拖延警察時間為主,例如當群眾衝入
: 立法會,他與同伴就響應網路號召,在四周馬路設下防線;一直到了6月下旬,警察開始
: 頻繁使用布袋彈、橡膠子彈,「勇武」才真正成型,Albert坦言,除了反驅散、被動性防
: 禦之外,也會攻擊支持中共的公司行號,例如砸玻璃、招牌等報復性的行為。他表示,行
: 動通常不是計劃好的,哪裡有人號召,人手就往哪裡湧去,
: 被抓的那一天,Albert還記得是7月28日。那天其實沒有大的事件,他也剛好沒有涉入任
: 何衝突,只是聚集在警局外就被逮捕。擺出配合姿態的Albert,最多只受到怒斥和推擠,
: 但警察明顯打著太極,拖延超過24小時才允許他和旁人找律師。此時,家人與朋友早已打
: 遍香港警局電話,卻沒有人肯透露Albert在哪,警方擺明也在拖延時間,讓家人心急如焚
: 。最後終於找到義務律師團,全身而退的Albert說,自己已經很幸運了,某位勇武派的朋
: 友在去年8月被捕時,明明已停止掙扎,一腳還是硬生生被警察扭斷,直到現在都不良於
: 行。
: 去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學爆發「二號橋事件」,學生把大學旁的幹道封了,警察則集中力
: 量攻堅,Albert人不在校內,還是找了一輛「家長」車,趁隙把物資運進去。他強調,「
: 家長」原本都是陌生人,是在運動中慢慢建立起互相幫助的關係,家長們雖非「勇武」,
: 但其實在香港法律中,幫忙運送抗爭工具的車主所負的法律責任更大,無所謂和平或勇武
: ,每個人都實實在在地承擔著風險。
: 「當時只認識幾個月,現在想想好像很短,但每天都見面、一起做事,只要一個星期感情
: 就會突飛猛進,」Albert回憶。
: https://i.imgur.com/YRs2cEW.jpg
: 雖然香港理工大學的「勇武派」抗爭已經走入尾聲,但中環每天仍有上班族快閃抗議。(
: 美聯社)
: 和其他學生或上班族不同,Albert說,自己抗爭是「full-time」(全職),七月至十二
: 月間,戰場無所不在,他也鮮少踏足家裡,添購與運送物資、開會、抗爭等,累了就睡在
: 手足家,路邊和衣而睡也是家常便飯。家人不希望Albert獻身受傷,但也支持他的想法。
: 而同輩香港年輕人幾乎都是「黃的」,但無論是否為勇武派,友人從不探問彼此的行動,
: 就怕哪天相互牽連。有一次,Albert的左手臂被催淚彈打到,沒有外傷,卻足足麻木了兩
: 個星期,朋友看到後只說:「那麼不小心啊。」淡淡言語盡是心照不宣。
: 談到抗爭者樣貌,Albert也不斷強調,每一個人都用著自己的方式在努力,有錢可以出錢
: ,有房可以收留人,大家都用自己的方法推動這場運動。「如果要求每個人都是黃金聖鬥
: 士,哪還會有200萬人出來?」Albert表示,雖然某些勇武手足認為他的自由派想法太「
: 左膠」,但他卻認為這就是「無大台」的好處,「每個人都是自願的。」
: 正因為各自努力,抗爭街景也不只有流血和煙硝。Albert憶起最奇妙的時刻,讓他認識一
: 些「超級有錢人」。他說,不少上流人士暗中支持抗爭者,當時很多抗爭活動發生在港島
: ,有些富人會預定附近的酒店,每當有年輕人被警察追趕,他們就將人拉進飯店,還提供
: 體面服裝給年輕人換上,警察即使心知肚明,也不敢動這些富人一根毫毛。「有時上一秒
: 還在奔跑,下一秒就喝起下午茶,」Albert打趣說,自己從未想過會踏進那些酒店、認識
: 那些富人,想不到竟在抗爭中實現了。
: 2019年年底,反送中運動的熱情漸漸凝滯下來,人人都感受到瓶頸,抗爭者一一遭到起訴
: ,攻擊抗爭者的人卻備受鼓舞,連「和理非」上街張貼文宣都可能被人砍得肚破腸流。在
: 這個關頭,Albert依舊不想停止,但媽媽與已經來台的勇武派友人與他長談幾個小時後,
: 他意識到抗爭也需要進入另一階段,而台灣擁有自由的空氣與許多願意支援的民間團體,
: 正是合適據點。
: 「來台灣是逼不得已,但也覺得發展空間比香港大,」Albert說。
: 隻身一人重新開始的生活,試想也覺得不甚愉快,愛好音樂的Albert常讓貝多芬等名家作
: 品陪他度過低潮。雖然思念家中,但他也相信,港府與中共暫時沒有空閒一一對付抗爭者
: 的家人,「極權歸極權,(中共)還是會考慮能否被輿論接受。他們會想讓《國安法》通
: 過以後,香港還是保持歌舞昇平的樣子。」
: 現在,故鄉近在咫尺卻無法踏足,Albert滿心都是香港的命運,內疚則是最鮮明的感受。
: 更深入一點說,「某種程度而言,《國安法》是因為我們抗爭的行為才出現的,所以我們
: 對留在香港的人也有責任。」
: 想著同在街頭抗爭的中學生,想著教科書逐漸被塞滿愛國主義、生活在《國歌法》底下的
: 小學生,Albert的笑容之下露出憂心,他不免悲觀認為,抗爭已經發展不起來了,當教育
: 、司法、文化一一被換血,香港不再是香港人的地方,即便是快要到來的立法會選舉,他
: 也擔憂充滿變數。儘管如此,自陳與抗爭結下「孽緣」的Albert仍沒有停止的打算。他準
: 備考大學、創業,決心儘早自力更生,不成為台灣的負擔,更要繼續為港人群體的民主運
: 動努力。
: 「在香港真的想不到能做什麼。暫時不回去的話,能做的事比較多。」
: ───────────────────────────────────────
: 晚星墜落徬徨午夜》國安法通過後「沒救了」 港人談新生活:盼自由的台灣撐住香港的
: 自由
: https://www.storm.mg/article/2807582
: 王穎芝、鍾巧庭、蔡娪嫣 2020-06-30 08:10
: https://i.imgur.com/CRfXYGN.jpg
: 香港反送中抗爭一週年:2019年10月1日,中國歡度70周年國慶當天,香港人在雨中走上
: 街頭(AP)
: 「來台灣是逼不得已,但也覺得發展空間比香港大,」20多歲的在台港人Albert說道。
: 2019年底,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熱情漸漸凝滯下來,人人都感受到瓶頸,抗爭者一一遭
: 到起訴,攻擊抗爭者的人卻備受鼓舞,連「和理非」上街張貼文宣都可能被人砍得肚破腸
: 流。在這個關頭,依舊不想停止抗爭的Albert,和媽媽與勇武派友人長談數小時後,總算
: 意識到抗爭需要進入另一階段,而台灣擁有自由的空氣與許多願意支援的民間團體,正是
: 合適據點。
: 來台後才是考驗的開始
: 當香港抗爭者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台灣,首先面臨的便是「居留申請」與「生活照護」兩大
: 難關。「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Justine直言,對抗爭者而言「最需要的就是一張居留證
: ,有了這張證件,才能討論就學就業、醫療保險等需求,最重要的是,讓港人再也不用害
: 怕被遣返。」
: 但台灣作為民主自由國家,卻沒有一套完整「難民庇護」制度,使冒著生命危險赴台尋求
: 庇護者未能享有基本人權。與來台流亡者接觸過的在台港生約翰森指出,來台流亡的香港
: 人數「蠻多屬於非法黑戶」,「很多情況下他們必須躲起來生活,可能要冒險打黑工」。
: 除了經濟困難之外,勇武派抗爭者經歷過警暴或抓捕等陰影,「還須想辦法治癒內心創傷
: 」。
: https://i.imgur.com/X3n7cf5.jpg
: 「抗爭未完,台港同行」反送中一週年晚會活動。(陳品佑攝)
: 如何撐香港?台灣成國際參照指標
: 在現行機制下,來台抗爭者在取得工作簽證前尚無法自食其力,台灣民間團體會先轉介住
: 宿、就醫、生活津貼等資源,甚至有抗爭者攜家帶眷來台,民團也會協助其子女就學,並
: 由「香港抗爭者支援工作台灣義務律師團」協助個案向陸委會、移民署申請居留資格。
: 義務律師團發言人林俊宏指出,在港媒、外媒率先報導台灣成立義務律師團的消息後,陸
: 續有抗爭者透過各種管道與律師團聯繫,累計已處理200至300件個案。目前律師團成員約
: 有2、30名,有意願加入的律師非常踴躍,人力可說是綽綽有餘。
: 林俊宏也說,由於庇護港人的《港澳條例》18條沒有適用先例可循,律師團與政府起初花
: 了些時間磨合、溝通,雙方都在摸索運作方式,但雙邊溝通尚稱順暢,也可以感受到政府
: 方的友善態度,目前還沒有發生申請被打回票的案例。而在審核居留資格期間,陸委會都
: 會以無限期延簽的方式讓抗爭者留在台灣,減少他們的壓力。
: 林俊宏說,許多抗爭者在香港被控刑期動輒7年、10年的暴動罪,在《香港國安法》生效
: 後更可能被送到中國受審,面臨難以預期的法律風險,可以觀察到抗爭者最初與律師面談
: 時非常不安。尤其在台灣總統大選前,許多人擔憂結果若是政黨輪替,新任政府的態度可
: 能轉彎,甚至將抗爭者的個資傳給中方。他也提到,許多人至今仍心繫香港「手足」,背
: 負著龐大心理壓力,甚至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民團也協助轉介心理諮
: 商資源。
: 而對於部分輿論質疑庇護港人將引發國安疑慮的聲音,林俊宏則認為,不管以任何方式入
: 境者都可能有問題,抗爭者申請庇護的審查密度反而更嚴謹,律師在面談時也會針對個案
: 狀況做了解,再加上陸委會、移民署既有的情資系統,「漏網之魚」要藉此管道進入台灣
: 反而更加困難。
: 「在庇護港人這塊,反而是國際來參考我們,」林俊宏也說,由於台港間的地緣關係及深
: 刻連結,令台灣成為國際社會接收香港抗爭者的參照指標。就像台灣過去爭取民主的漫漫
: 長路,香港抗爭如今也將持續下去,林俊宏認為,台灣人要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去支持港人
: ,即使只是打氣,也會讓港人會很感謝台灣,律師團也將會不畏安全風險盡量協助,「總
: 不能讓中國稱心如意。」
: 但即使獲得居留權,離鄉背井到異地打拼並非易事,Kuma指出,在台灣發展的香港人其實
: 很辛苦,今年因為疫情影響,畢業生很難找到工作,甚至部分來台工作的港人遭到解僱,
: 「因為工作簽證對公司而言是程序負擔,所以雇主常常會先拿香港雇員開刀。疫情是沒辦
: 法的變故,然而一旦失業、失去在台灣的正當理由,就只能回去香港了。」
: 國安法通過 在台港人憂「回不了家」
: 「香港已經沒有希望了,」嫁來台灣多年的港人Samantha悲觀直言,北京以附件方式強勢
: 讓《國安法》在香港上路,原本的三權分立制度形同蕩然無存,她如今已不敢去中國出差
: ,最害怕自己有朝一日連香港都回不去。
: 由於「港版國安法」草案中有關「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的條文,可能會用於拘捕及控
: 告在外國機構工作的港人,在台聲援香港抗爭的Kuma,也認為自己再也回不去家鄉了,他
: 解釋道:「我們擔憂國安法通過後,回去香港會有風險,新法提到境外勢力的部分,我們
: 組織可能被認定為『在台灣干預中國內政』,畢竟執法的詮釋權與話語權都在中共手上。
: 」
: 「我身邊的畢業港人,有一半想回香港,一半想留在台灣,」Kuma指出,目前在台灣大約
: 有7000至8000多位香港學生,已經取得定居與公民身分的人至少有1萬5000人以上,而由
: 於《港澳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規定,在台港澳學生回鄉2年內依舊可
: 以回台發展、取得居留證,「所以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先回去工作,畢竟香港薪資水準比較
: 高」。
: 但Kuma指出,中共當局如此冒險地大動作訂定《國安法》,肯定會根據法規去抓人,否則
: 沒辦法證明立法的合法性與正當性,「身在香港的抗爭者首當其衝,至於會不會抓捕在台
: 協助香港抗爭的港人,就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還是會提醒回香港長期發展的人、回去投
: 票的人,都要小心被盯上。」
: 林俊宏則表示,雖說抗爭者來台前都抱著很久後才能回到香港、甚至「回不去」的心理準
: 備,但被問到他們為何要選擇台灣,除了安全與民主制度等因素外外,許多人卻不約而同
: 回答:「因為台灣離香港很近。」「他們有些人有種烈士心態,想著香港一旦有事就要回
: 去,即使可能一入境就被抓了也沒關係。」
: 抗爭未完 港青要在台灣打造「反共經濟圈」
: 來台半年多,Albert在香港的學業已經中輟,需要從頭開始重考大學。說是嶄新的起點並
: 不為過,曾經醉心文化、哲學的Albert,現在一心想著「經世濟民」,他認為亞洲各國必
: 須聯合起來,以團結之姿抵抗中共或其他大國吞併,投身商管科系,就是他對中國擴張的
: 全力回應。
: https://i.imgur.com/9QiUgtj.jpg
: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香港邊城青年等團體13日召開「抗爭未完,台港同行」反送中一週年
: 晚會行前記者會。(顏麟宇攝)
: 「勇武派光環太大,比較容易獲得支持,但支援不該是無條件的,資源應該用推動整場運
: 動,而不是給予個人。」Albert強調,很多香港「家長」(抗爭者對中年支援者之稱呼)
: 也支持反共理念,但因為各種考量無法站上街頭,他們對「勇武派」抱有虧欠感,因此非
: 常願意給予協助。只是他認為,如果淪為單純的金錢資助,對於這些青年本身、或是香港
: 整體社群與運動都並非好事。
: 對Albert而言,從商也是自力更生最快的方式,他堅持只拿取民團捐贈的基本津貼,額外
: 生活費除了日常打工,自己還找好商業夥伴,打算在港台兩地做點小生意。包括許多與反
: 送中運動有關的文創設計,他也一一拿到代理權,正在與台灣印刷廠商洽談。
: https://i.imgur.com/KMNdIoH.jpg
: 香港的夏天(AP)
: Albert堅持,「台灣製造」也是自給自足的重要條件之一,指出「MIT」對港人而言不僅
: 有品質保證,更代表不再依賴中國的精神:「台灣也好、香港也好,有個很大的弱點是經
: 濟被中共掌控,」他篤定表示,「香港人有建造『反共經濟圈』的概念,我想把這個概念
: 帶過來台灣。」
: 幸運的是,Albert遇到與他有相同理念的「家長」,不僅無償給予他小筆資金創業,對方
: 也親自分享洽談、簽約、成立公司等經商基礎之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因此雖然入學
: 考剛剛結束,Albert還是一刻也不得閒。
: ───────────────────────────────────────
: 迷霧裡吹來號角聲》香港人還是中國人?反送中革命世代的認同問題,映照台灣現況
: https://www.storm.mg/article/2807584
: 王穎芝、廖綉玉、鍾巧庭、蔡娪嫣 2020-06-30 08:10
: https://i.imgur.com/5Hdh9ON.jpg
: 香港反送中抗爭一週年:青年攜手走上街頭(AP)
: 「如果你問我們是香港人還是中國人,很多香港人會迴避這個問題」,25歲的香港邊城青
: 年秘書長Kuma表示,身分認同與文化認同是香港人時常必須面對,但難以回答的人生叩問
: 。獨特的殖民歷史與地緣政治,加上面向國際社會發展的經濟金融體系,注定香港融合華
: 夏與西方文化的命運,以及複雜的身分認同。
: 「因為香港長時間以來根本不鼓勵你去思考這些。」Kuma認為,現代香港資本主義運作最
: 佳的模式,其實就是一家公司。「所有部門都是為了香港這個國際金融大都市去努力、去
: 賺錢,所以香港人最好不要對於國族身分認同有太多想法,這也是為什麼香港人過去相當
: 政治冷感。」
: 政治冷感,卻遭官逼民反
: 香港人在外界眼中講究效率、功利的形象,不是沒有原因的。20多歲的在台港人Albert說
: 著自己眼中的香港人也是如此,除了喜歡吃喝玩樂,也喜歡漫談股市、英美時事等現實局
: 勢,但一點都不習慣思考認同、民族情感這類問題。「在香港,一個人被說感性、浪漫,
: 他是會想否認的,有那麼點負面意義。」
: Albert表示,其實過去一直沒有認真思量何謂「香港人」,「來台灣後有人問我,未來你
: 的孩子會是香港人還是台灣人?這才讓我開始思考,但其實還沒有答案。」
: 他認為,「香港人」認同正式浮出檯面,比較偏向雨傘運動後的現象,老一輩對此並沒有
: 太多思考。雖然從未有過真正的「港人治港」,但在英國殖民時期以及回歸前期,港府的
: 政治色彩並不濃厚,香港人也就不需觸碰認同問題。但隨著兩文三語、國民教育、爭普選
: 、《逃犯條例》等議題一一浮現,中共中央逐漸露出真面目,港人這才被逼著反彈。
: 30多歲,嫁來台灣已10年的Samantha則觀察,在香港這個移民社會,許多老一輩從中國移
: 民來到香江,難免對自己出生、成長之處帶有感情,懷抱大中華情懷。她的父母亦在文革
: 時期逃難到香港,但她認為父母輩許多人「愛國不愛黨」,儘管稱自己是中國人,卻總強
: 調「我不是共產黨的人」,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年幼的Samantha被父母抱著到維
: 園參加集會,那是她第一次見到父親流淚。到了她這一代,「我是香港人」的認同已非常
: 自然,不因主權移交而有所改變。
: 位於帝國邊陲,香港數百年來容納許多在中原、嶺南遭排斥及鎮壓的抗爭者,就連菲律賓
: 國父黎剎(Jose Rizal)、越南國父胡志明都曾先後投奔這自由的島嶼避難。20世紀之後
: ,在中英兩大帝國的夾縫下,香港民族認同逐漸成形,台南香港關注組的曉琳指出:「作
: 為英國殖民地,我們有自由卻沒有民主,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
: 談判,香港人也沒辦法派代表參與。」
: 反送中後 「港獨」不再是罪名
: 香港1997年主權移交時,現年30多歲的曉琳還是一個小孩,她說:「印象中社會氣氛很不
: 安、很恐懼,有能力移民的人離開了,不能走的只能待在香港。」直到2003年,香港特區
: 政府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50萬人走上街頭示威,曉琳說:「隔年董建華特首下台,
: 大家還是繼續生活,沒對中共有太大反彈。其實大家對中共都沒有信心,只是不去想自由
: 被侵蝕這個問題。」
: https://i.imgur.com/vfzhXKc.jpg
: 2014年香港爆發雨傘運動,雖然訴求未果卻更激起港人抗爭意識。(美聯社)
: 但是,抗爭與追尋自由已然是刻在香港人DNA裡的本能,香港維持紀念六四天安門屠殺的
: 傳統,2003年以來示威遊行也早變成香港社運人士的日常。Kuma說:「我想這是長久以來
: 被壓抑情緒爆發的結果。」曉琳指出,香港人一開始覺得主權移交後變化不大,2014年雨
: 傘運動爆發,港警煙霧彈齊發震驚世界,「自己香港自己救」才變成這一代港人認同的口
: 號,呼籲自決命運。
: 「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繁榮,是因為大家勇敢去闖......背後是靠著自由的風氣去支撐。
: 」Samantha也認為,英國殖民時期的港人雖無選舉權,卻擁有言論、集會自由,「當時上
: 街也不用蒙面。」即使主權移交中國後,港人只要出來抗爭,港府幾乎都會以某種形式的
: 讓步安撫民心,例如在2003年,50萬人上街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港府短時間內便宣
: 布撤回草案,但她清楚感覺2014年後局勢急轉直下,即使本次因《逃犯條例》爭議引發
: 200萬人大遊行,港府卻對民意視若無睹,完全不提「撤回」字眼。
: Samantha也指出,反送中運動開始後,港人對警暴憤怒不已,過往堅持「和理非」的香港
: 朋友、甚至年邁爸媽都認同和平訴求沒有用,是不願傾聽民意的政府逼著年輕抗爭者暴力
: 相對,提倡「以暴制暴」的梁天琦也被平反,甚至對「港獨」看法也有非常大的轉化——
: 在過去,認同港獨會被扣上離經叛道的帽子,但在港警攻進中文大學、理工大學等事件接
: 連發生後,許多人認為「這個政府已經無法代表我們」,高呼「香港獨立、唯一出路」的
: 抗爭者越來越多。
: 眼見故鄉變成「異鄉」
: Samantha說道,自己出身香港北方小市鎮,也是近年受中國影響最大的地區,眼看著故鄉
: 的小餐館、市場、雜貨店都變成賣奶粉的藥房,路上講廣東話的行人變成少數,拖著行李
: 箱掃貨的水貨客不斷湧入,令她感觸非常深,形容家鄉「被破壞得體無完膚」,只剩下販
: 售單一商品的大型購物中心,過去的生活模式已經消失殆盡。以前總有人形容,她的家鄉
: 是「對抗中國前線」,但Samantha說,相同命運如今已在整個香港上演。
: 語言是身分認同的關鍵元素,目前普通話教學在香港蔚為主流,粵語在正規教育下未受重
: 視,Kuma認為這是很嚴重的危機。「小學面臨文化清洗的狀況,香港實在有太多中國來的
: 新移民,我不是要譴責他們,但是我們都知道消滅一個語言,就是消滅一個民族文化或國
: 家的方法,」Kuma說,在小學教書的友人指出,班上七成至八成小孩的母語都是普通話。
: https://i.imgur.com/vSkTH8J.jpg
: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每日有大量中國旅客進入的香港至今未能全面封關,多位香港民眾手
: 持標語抗議。(美聯社)
: 「當普通話變成主流,母語是粵語的孩子也會為了融入同儕,而在日常中使用普通話,未
: 來比起粵語,他們說不定會更習慣說普通話。」Kuma指出,母語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思考
: 方式以及對香港的認同,「我想強調,我一直都希望香港是一個多元的地方,問題不在移
: 民身上,但是移民湧入的趨勢,確實可能造成香港本土文化式微,甚至是被消滅。」
: Samantha形容,如今香港總令她聯想到《最後一課》(La Dernière Classe)中的情景
: ,隨著新的執政者來到,無法再用原有語言接受教育,就如同港府在回歸後大力推動普通
: 話教學。「許多香港人講話的口音已經很不一樣了,」Samantha認為,廣東話承載著香港
: 特有的歷史文化,海外港人要守護文化的「根」,首要就是繼續與下一代說母語。
: 教育與自我認同的形塑
: 痛恨帝國霸權,渴望抓住本土生根的文化,但是香港人依舊不清楚這份自我認同能把他們
: 帶往何方。曉琳說:「香港人對於未來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想像,因為我們不太了解自己的
: 歷史。以前課程不包含香港歷史,可能是因為英國殖民政府不想讓我們太清楚自過去,由
: 此產生民族認同感並且群起反抗,所以它不讓我們思考太多政治問題,只要好好賺錢就行
: 。」
: 2009年9月,香港將「通識教育」(Liberal Studies)列為高中必修科目,這是對1960年
: 代推行「填鴨式教育」的反思,當時考試高分的學生善於死記背誦,港府有感於教育需要
: 與時俱進,21世紀起推廣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通識教育。接受公民社會議題思辨課程的洗禮
: ,不少香港高中生因此受到政治啟蒙,更加了解香港政治制度運作與不同意識形態的觀點。
: https://i.imgur.com/zV4yjk6.jpg
: 參與「反送中」抗爭的香港中學生越來越多,19日在沙田區就有許多中學生戴著口罩牽手
: 示威。(美聯社)
: Kuma就是在批判性思維薰陶下長大的青年,他說自己接受的通識教育,「老師會介紹社會
: 新聞,要求學生提出論據與辯證」,「我想這對於我們這一代人有一定的幫助,教室裡頭
: 的權力者是老師,學生則是無權力的,批判性思考教育鼓勵無權力者在課堂中表達自己的
: 意見。」
: 巧合的是,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統計,香港人的「中國人認同」、「香港人認同」在2009
: 年碰上黃金交叉,此後「中國人認同」一落千丈、「香港人認同」步步高升。來台躲避疫
: 情的香港大學生衛斯理即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他表示:「我在香港長大,對香港這個地
: 方有很強烈的歸屬感。我沒去過大陸幾次,若硬要把它稱為家鄉的話,說實在我會有一點
: 抗拒。」
: https://i.imgur.com/yllvEGB.jpg
: 香港人與中國人認同民調圖表
: 黃藍立場之爭,從香港政治場域蔓延到課堂,近年「公民覺醒」學生走向示威現場。Kuma
: 批評,香港有些建制派官員反而把教育當成「執政失敗」的藉口,聲稱當初通識教育改革
: 是「錯誤的」、「教壞學生」,所以才會有雨傘運動跟流水革命,「官員還提倡要把通識
: 教育改為愛國教育,但是這些東西灌輸在學生身上,是公平的嗎?年輕人真的認同這些課
: 本內容嗎?」
: 愛國教育從小紮根最有效,這點香港特首相當了解,林鄭月娥2017年上任前即宣布,她將
: 在幼稚園和小學教育中強調「我是中國人」的認同。Albert表示,根據友人分享的小學教
: 科書,現在已有教材處處強調愛國主義,教導「亞洲是中國撐起來的」、「警察的責任是
: 維持秩序、驅散暴徒」等等。Kuma擔憂:「香港的愛國教育就是要打壓我們批判性思考,
: 這會完全壓縮下一代香港人自主思想的發展。」
: 台灣認同不穩定,如何抗中?
: 然而,當港人認同逐漸凝聚之際,作為避風港的台灣,不免從中映照出自身弱點。銅鑼灣
: 書店老闆林榮基表示,台灣目前是最適合港人繼續發展民主運動的地方,「但未必守得住
: 。」
: 林榮基表示,台灣也有身分認同難題,正是這個問題影響了台灣的穩定性,「不解決身分
: 認同問題就不可能有穩定的一天,台灣本身不穩定,怎麼面對中國?」林榮基表示,身分
: 認同問題來自於文化,台灣社會文化的「不穩定性」,則是因為來自中國的統治者以中國
: 傳統文化「殖民」台灣。
: Albert也表示,香港人需要跟擁有共同理念的台灣人團結起來,但前提不只是港人要擁有
: 自身的影響力,「台灣人也需要再想一下,希望國家怎樣發展。」他指出,港台兩邊的人
: 民習慣事事要求政府,失去了主體意識與責任感,擅長拉攏群眾的中共自然容易趁虛而入
: 。「民主政治最大的責任在民眾身上,要主動承擔多一點責任,支持台灣的陣營先串連起
: 來,聲勢就會很浩大,」Albert說。
: ───────────────────────────────────────
: 勇氣智慧也永不滅》牽掛香港,關心台灣 林榮基在異鄉重燃抗爭之火
: https://www.storm.mg/article/2807256
: 廖綉玉 2020-06-30 08:20
: https://i.imgur.com/YySz0fy.jpg
: 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認為,身分認同問題源自於文化問題。(盧逸峰攝)
: 人們一向無從預知命運。
: 他說自己只是「賣書佬」,那一年卻莫名遭囚,
: 成為香港自由遭中國箝制的象徵。
: 出獄後,他決定離開生活一輩子的家鄉,
: 來到台灣重開書店,再度點燃抗爭之火。
: 在異地土壤,開出新的自由之花。
: 走進台北捷運中山站附近的銅鑼灣書店,書店不大,乾淨整齊,入口處是童書區,身材削
: 瘦的書店老闆林榮基與前來買書的客人合照。待書店打烊後,他關上鐵門,接受《風傳媒
: 》專訪,他時而坐著,時而起身拿下書架的書展示。滿頭灰髮的他眼神沉穩,語氣平靜,
: 與記者聊書,聊香港,也聊台灣的當下與未來。
: 名字寫進歷史的「賣書佬」
: 2015年10月,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被失蹤」,近8個月後才重獲自由。出獄後,面對
: 強權的他沒選擇噤聲,而是召開記者會說明這幾百個日子的遭遇,原因是他得知自己被關
: 押期間,數千名港人為他走上街頭,「若我不發聲,對不起港人」。
: https://i.imgur.com/mVWPJfz.jpg
: 銅鑼灣書店入口處是童書區,擺放許多與小熊維尼相關的童書。(盧逸峰攝)
: 林榮基曾說自己只是「賣書佬」,看書是他的最愛。他默默販書,卻因為出版與販賣禁書
: 而遭中國當局盯上。中國政府要他交出書店客人名單與禁書作者資料,但他沒照辦。林榮
: 基或許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挺身對抗中國強權的代表人物,但時局如是,他的名字
: 註定寫進歷史這一頁。
: 林榮基曾說不打算離開香港,但香港政府2019年強勢推動《逃犯條例》修法,讓他改變了
: 主意。2019年4月25日,他離開香港,來到台灣尋求庇護;1年後的同一天,他在台灣重開
: 銅鑼灣書店,儘管開幕前幾天,他突然遭不明人士潑紅漆,但他不畏這恐嚇意味濃厚的警
: 告,堅持如期開張營運。
: 林榮基說台灣內部存在極大的「不穩定」,他認為這是身分認同所致,「不解決身分認同
: 問題就不可能有穩定的一天,「台灣本身就不穩定,怎麼面對中國?」他認為身分認同的
: 問題來自於文化問題,文化的「不穩定性」是因為來自中國的統治者將中國傳統文化帶來
: 台灣「文化殖民」,利用科舉考試將中國文化變成台灣的主體文化,透過王朝統治的手段
: 形成國家概念,亦即君臣父子的階級概念,而傳統文化與儒家思想成為上位者統治的工具。
: 被問及針對台灣的「不穩定」問題會推薦什麼書給台灣人?林榮基推薦年輕人閱讀《興盛
: 與危機》、《開放中的變遷》、《中國文化冷風景》。他特別推薦《古史辯》,並指出國
: 民黨當年將這套書列為禁書,他指出薦《古史辯》除了疑古辨偽,更提出多元史觀。
: 林榮基也談到自己喜歡的台灣作家,他喜歡黃春明的鄉土文學作品,喜歡林文月與劉克襄
: 的散文作品。他說定居台灣之後,目前還在尋找喜歡的台灣作家,有人向他推薦林奕含的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他說之後會找來閱讀。
: 銅鑼灣書店的一角還販售英文原文書,當中不乏曾被中國國民黨視為禁忌的書籍,例如《
: 一桶蚵仔》(A Pail of Oysters),這是美國軍人作家斯內德(Vern Sneider)旅居台
: 灣3個月後,於1953年出版的英文小說,描寫戰後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社會,書中帶有許
: 多台語羅馬字,有華文譯本及台文譯本,更傳出當年國民黨政府要求海外職業學生到美國
: 各圖書館偷走這本書的傳言。
: ───────────────────────────────────────
: 捍自由來齊集這裏》從香港到台灣 港人謝台並肩同行:「這裡是離家最近的地方」
: https://www.storm.mg/article/2807443
: 王穎芝、鍾巧庭、蔡娪嫣 2020-06-30 08:20
: https://i.imgur.com/qBc4pMv.jpg
: 台北保護傘餐廳,為香港律師黃國桐協助在台尋求庇護的香港人維持生計,在台灣公館開
: 設的餐廳。(蔡娪嫣攝)
: 2019年中,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激發台灣人民「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亡國感,
: 也讓隔年台灣總統大選的選情重新洗牌,港台之間儼然形成「命運共同體」般的堅韌連帶
: ,台灣也成為許多示威者的避風港。
: 說起在台灣的這些日子,有人試著融入台灣社會,開始上菜市場學中文;有些人品嚐寶島
: 慢步調、享有餘裕的生活況味,有些人即使呼吸著自由空氣,仍然心繫身在彼岸的「手足
: 」,每天看著直播掉淚。「我們離開的理由,絕對不是因為不愛香港......」念著家人與
: 家園,他們的思緒從未遠離香港,但舉目所及之處,都是台灣新生活的開端。
: 「這裡是能夠生活的地方,」被問及選擇居住在台灣的原因,嫁來台灣多年的港人Saman-
: tha坦言,結婚時覺得台灣生活環境比較舒服,香港的住所連洗澡空間都沒有,沒有想太
: 多就搬來台灣,但期間考慮到香港的市場大、機會多,夫妻間持續討論要在台灣或香港打
: 拚。不過在2014年過後,兩人就下定決心留在台灣:「對我來說,沒有辦法為了金錢妥協
: 而放棄自由。」
: 從太陽花、雨傘運動到反送中
: 2014年3月,台灣爆發太陽花學運,當時已身在台灣的Samantha坦言,自己起初並未對此
: 多加留意,雖然支持學生訴求,但仍持超級「和理非」立場,認為學生不該破壞公物、闖
: 入行政院。但在運動期間,Samanth對台灣學生尋求國際社會支持的組織能力感到驚嘆,
: 也感受到學生對國家的熱愛,才開始關注台灣的政治議題。
: 而在同年秋天,香港雨傘運動登場,港警在9月27日動用催淚彈鎮壓,Samantha有生以來
: 首次目睹香港街頭出現催淚彈,義憤之下立即坐上隔天第一班飛機回港,甚至拖著行李直
: 接去金鐘聲援運動,協助運送物資;去年反送中抗爭爆發後,Samantha幾乎每週五都搭晚
: 班飛機回香港參加遊行,週日再趕飛機回台繼續上班,直到7月21日發生「元朗白衣人」
: 事件,港台兩地的家人才出於擔心勸阻她別再回港。
: 台灣是能夠「選擇生活」的地方
: 「以前在中環吃飯,周遭都是說英文,現在都變成了國語,」Samantha直言,儘管現今在
: 香港工作的薪水還是很高,但過往國際化的環境似乎被中國力量滲透得越來越深,公司也
: 開始要求員工避免在社群媒體上政治表態,她感受到香港的自由逐漸被收緊,無法再暢所
: 欲言。
: 「在台灣,即使知道同事與我政治色彩不同,大家還是能同台吃飯呀,你不必擔心對方會
: 去告發、舉報你。我無法在那種扭曲的世界生活......綜合各種因素,無論是環境、自由
: 、社會風氣,我覺得台灣是比較能讓人生活下去的地方。」
: 「台灣生活可以有很多種可能性。在香港,你根本沒有辦法脫離都市。」已經入籍台灣的
: 「香港邊城青年」Kuma則點出台港兩地的差異:「香港花費、競爭都很高,很多人周六也
: 要工作,只為了拚過本地人甚至是外國人。在台灣,你至少有『選擇』過不同生活的餘裕
: ,可以到花東過安靜生活,也能留在都市。」
: Kuma也指出,香港生活講究快狠準,人也變得急躁,他笑說:「若有人搭港鐵『嗶卡』慢
: 了一秒,常常會被後面的人不耐煩地『嘖!』譴責一下。」台南香港關注組的曉琳數年前
: 赴台旅遊,愛上寶島的慢節奏,來台定居至今3年了,她說對一切都很滿意:「台南比較
: 有人情味,大家可以聯絡感情。香港城市生活壓力大,空間小,所以人會很煩躁,給陌生
: 人的時間或耐心也不多。」
: 至於是否感受到台港文化差異,曉琳認為,港台都是華人社會,文化基本上都很接近,移
: 民只要慢慢適應,就不會覺得落差太大。唯一比較不同的是,香港人說話直來直往,台灣
: 人聽起來就會覺得「你怎麼降?」她突然模仿起「台灣腔」打趣道。
: 家鄉變異鄉的揪心感受
: Samantha說,香港傘運後身旁就有許多朋友考慮移民來台,但仍因工作、子女就學等因素
: 猶疑不決,但自從去年6月反送中抗爭爆發,至少有5、6個朋友立刻找了移民顧問舉家遷
: 台。而之所以選擇台灣,除了文化相近、生活舒適等因素,一大理由就是「台灣離香港比
: 較近」。
: Samantha強調,港人即使移居異地,但離開的理由卻絕非討厭香港,心中依然牽掛故鄉,
: 「我們還是很愛香港的......選擇住在台灣,還是能感覺跟香港有所連繫。」
: 言談間,Samantha對每次抗爭的時間、地點、主題都如數家珍,坦言自己雖身在台灣,內
: 心仍與一海之隔的故鄉緊緊相繫,內心深處沈重的無力感甚至令她反胃、想吐:「每天起
: 床就是看(抗爭)直播、看新聞,然後哭,想著這代年輕人為何要走上戰場。」
: 去年6月往返港台的過程中,令Samantha印象深刻的是,6月16日「200萬人+1」大遊行的
: 隔天,她在回台灣的班機上看著《紐約時報》(NYT)的頭版標題,心情五味雜陳地紅了
: 眼眶,空服員見到此景便來拍拍她的肩膀,「有種盡在不言中的感覺。」
: https://i.imgur.com/UOABuJH.jpg
: 2019年6月12日百萬港人上街遊行,Samantha隔日從香港回到台灣,在飛機上拍下《紐約
: 時報》當天的頭版。(受訪者提供)
: 見證台灣選舉 港人感受只有一個字
: 「就是爽啊!」已取得台灣身份的Samantha,笑說自己至今已在台灣投過三次票,被問及
: 參與民主投票的感受時,她只用了一個「爽」字來形容:「最爽的部分是,因為那個人是
: 你投票選出來的,若做得不好可以盡情罵他,他也會有反應、會改變,這就是選票的功
: 用......如果在香港,200萬人走出去(政治人物)也不管你呢!」
: 從沒有行政首長投票權的香港來到台灣,曉琳對台灣的選舉與政治狂熱印象深刻,也一度
: 擔憂這座餘生安居的寶島落到親共政客手上。她說:「2018年地方市長選舉,韓國瑜當選
: 高雄市長,就讓我很傻眼,對照2018年跟前一屆選舉的結果,不只高雄綠地變藍天,其他
: 城市的兩黨版圖也有很大轉變。有可能,當時台灣環境讓大家太失望吧,所以大家才想投
: 新人試試看。」
: 「我心裡想『啊……怎麼會這樣,台灣是不是很珍惜民主自由嗎?』」曉琳說,當時她
: 非常擔心台灣的未來,但是今年台灣總統大選,反送中運動讓台灣人看清楚了中共的面目
: :「我覺得整體來說,台灣人追求民主自由的本性是很穩固的。台灣人挺香港,不只因為
: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還純粹是為了捍衛香港人權。」
: https://i.imgur.com/PW19WEH.jpg
: 2020台灣大選:香港民眾關注台灣選舉,認為結果對香港是劑強心針(AP)
: 移民與移居地的距離:融入台灣,還是保持香港認同?
: 「身在台灣,心繫香港」,台灣除了是香港移民避風港,究竟是不是他們的「家」?來台
: 躲避疫情的香港大學生衛斯理認為這是一個隱憂,「如果香港人來台,卻沒有抱著融入台
: 灣的心態,可能導致台灣本土生活面貌大幅改變。」
: 衛斯理提及,自己曾目睹家鄉變「異鄉」,很多「內地人」移民到香港,卻只是打算「走
: 水貨」牟利,瘋狂購買香港本地日用品,帶回中國大陸轉售圖利,令香港居民不堪其擾:
: 「我們把這種情況視為『文化侵略』。我擔心相同狀況在台灣發生,會不會也使台灣文化
: 生態受到影響,或導致台灣人排斥香港人。」
: https://i.imgur.com/qeYJP1p.jpg
: 2019年7月13日,香港市民發動「光復上水」遊行,要求港府解決中國「水貨客」到香港
: 購物「掃貨」造成的亂象。(AP)
: 常常遇到暖心陌生人打氣「香港加油!」的曉琳認為,她所生活的台南是個「香港友善城
: 市」,願意包容在台港人的存在。先前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遭潑漆,引起台南警方對境
: 內港人安全的重視,她表示:「警察會特別關注黃店是否遭到騷擾,或在店外面增加巡邏
: 簽到點,迄今在台南舉辦活動都很順利,沒有遭遇刁難。我覺得很幸運,台南民眾、政府
: 、警察大致都很支持香港。」
: Samantha也說,她清楚感覺台港間的連結在這一年變得更加深厚,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 台灣人對港人表達支持與感謝,說聲「你們辛苦了。」甚至有台灣媽媽看到港人在路邊舉
: 牌尋求支持就忍不住哭了,立刻上前給他們一個擁抱。「我們在這裡(台灣)能做的,就
: 是繼續提醒台灣人,港人還在努力,請繼續支持我們。」即使遇到反對聲音,她反而覺得
: 尊重甚至開心,「因為這就是台灣社會的多元自由,」甚至感謝台灣的環境讓各種言論意
: 見存在。
: Kuma對此則認為,香港移民就算把「光復香港」視為人生目標,「也一定要想辦法融入台
: 灣」,「我很喜歡台灣,這裡不僅僅是我的第二個家,我很慶幸可以留在這裡。」
: https://i.imgur.com/RANbsvP.jpg
: 「抗爭未完,台港同行」反送中一週年晚會活動。(陳品佑攝)
: ───────────────────────────────────────
: 我願榮光歸香港》在台港人專訪側寫:生在「催淚」時代,即使驚懼不安也勇敢前行
: https://www.storm.mg/article/2807488
: 王穎芝、廖綉玉、鍾巧庭、蔡娪嫣 2020-06-30 08:30
: https://i.imgur.com/XDXGg8P.jpg
: 香港警察施放催淚彈。(美聯社)
: 從炎夏到寒冬,再到第二個炎夏,香港反送中運動已經一周年,帝國邊陲的國際金融都市
: 落入北京控制邁入第23年,煙霧瀰漫、搖搖欲墜,它的城民還沒有放棄,但不少人已經被
: 迫離開這座「催淚」城市。今年6月《風傳媒》採訪了數名在台港人,他們提及中共時,
: 語氣堅毅、用詞犀利;談到手足,眼神溫柔、眼角泛淚。港人的理性與感性,締造一場有
: 如香港文藝復興的時代革命,他們說,這將持續直到「榮光歸香港」、直到「香港屬於香
: 港人」。
: 催淚之城 憤怒炎暑
: 2014年9月香港爆發雨傘運動,身在香港的Albert眼見許多人拋下日常瑣事,一個箱子站
: 上去就是民主講堂,儼然英國民主勝地海德公園(Hyde Park)翻版,當時仍是中學生的
: 他只感到熱鬧有趣;嫁來台灣的香港媳婦Samantha,生平第一次見到港警使用催淚彈驅散
: 群眾,隔天早上立刻搭機直奔抗爭現場,但她也直呼傘運的氛圍「夢幻」,金鐘就像「烏
: 托邦」,群眾多數時候是以輕鬆心情參加。
: Albert對港府的憤怒,是在跨越成年界線後才爆發。2019年6月,Albert走進第一場百萬
: 人大遊行,香港人的團結讓他滿是感動,不料特首林鄭月娥打算讓《逃犯條例》強渡關山
: ,群眾意識到,和平路線無法改變大局,抗爭於焉升級,警察暴力也不斷突破下限,傘運
: 的平和感已不復見。
: 「香港人不想再軟弱下去了」,說著從和理非轉化為勇武派的過程,Albert的心情也是眾
: 多抗爭者的心情,「因為光是遊行,政府是不會管你的,這就是官逼民反。」20歲出頭的
: Albert儘管說自己是「浪漫份子」,言談間仍散發港人的「理性」,談著家庭以及在街頭
: 負傷、餐風露宿的經過,甚至被抓入警局無法聯繫外界的時刻──無論刻意掩飾或是天性
: 如此──他都瞇著眼,笑得雲淡風輕,彷彿對一切都有覺悟。只有在談及梁凌杰的時候,
: 臉上才泛出波紋。
: https://i.imgur.com/s2iqN5Q.jpg
: 2019年6月15日,反送中示威者梁凌杰在金鐘太古廣場懸掛橫幅,要求香港政府全面撤回
: 《逃犯條例》,不幸墜樓身亡,許多民眾至事發現場獻花悼念。(AP)
: 2019年6月15日, 35歲醫師梁凌杰高舉「全面撤回送中條例、林鄭下台」等標語,在眾多
: 市民眼前,從金鐘道太古廣場平台一躍而下。梁凌杰被視為最早看清港府面目、提出「五
: 大訴求」的抗爭者之一,他的離世激發200萬港人參與6月16日「譴責鎮壓,撤回惡法」大
: 遊行,當天眾人遊行時喊著「200萬+1」,+1指的就是梁凌杰。
: 「他是死諫的,」Albert眼眶微紅,聲音有個地方破裂了。他說,那一晚大家看著梁凌杰
: 墜下,所有香港人的情緒都很大,而他徹底感受到梁的獻身精神。「我甚至覺得,是我們
: 香港人把他推下來的。因為他覺得必須這樣做,港人才會去反抗最根本的問題——中共。」
: Albert表示,所謂「勇武派」一開始也是以反驅散、拖延警察時間為主,例如當群眾衝入
: 立法會,他與同伴就響應網路號召,在四周馬路設下防線;一直到了6月下旬,警察開始
: 頻繁使用布袋彈、橡膠子彈,「勇武」才真正成型,他坦言除了反驅散、被動性防禦之外
: ,也會攻擊支持中共的公司行號,例如砸玻璃、招牌等報復性的行為。
: 被抓的那一天,Albert沒有涉入衝突,只是聚集在警局外就被逮捕。他擺出配合姿態,因
: 此只受到怒斥和推擠,但警察拖延超過24小時才允許他和旁人找律師,心急如焚的親友早
: 已打遍全港警局電話,卻沒有人肯透露Albert在哪。全身而退的他說,自己已經很幸運了
: ,某位勇武派的朋友在去年8月被捕時,明明已停止掙扎,一腳還是硬生生被警察扭斷,
: 直到現在都不良於行。
: https://i.imgur.com/0PsMSpS.jpg
: 2019年11月18日,香港警方施放大量催淚彈,理工大學內的示威者遭圍困(AP)
: 從「最近好嗎」到「不要死」
: Samantha也曾領教過催淚瓦斯的滋味,是3個年輕人把她從現場拉走,但直到定下神來她
: 才發現,對方還只是中學生的年紀,吃了胡椒噴霧,渾身瀰漫嗆辣刺鼻味道。當她問那些
: 孩子害不害怕,對方告訴她:「比起怕死,我更怕共產黨,寧可去死,也不要過得沒有希
: 望。」自我質疑沉甸甸地壓在Samantha心頭──「為何都是年輕人站在前線?」、「是不
: 是我們以前不夠努力?」
: 言談間,Samantha對每次抗爭的時間、地點、主題如數家珍,坦言雖身在台灣,內心仍與
: 一海之隔的故鄉緊緊相繫,沈重無力感時常襲來,甚至令她反胃想吐:「每天起床就是看
: (抗爭)直播、看新聞,然後哭,想著這代年輕人為何彷彿像是要走上戰場。」她也提及
: ,以前和香港朋友的對話是「最近好嗎?」,反送中運動爆發後,開場白換成「Safe?」
: 而最近問候已經變成「不要死。」
: 擔心受怕的日子,曉琳也有感觸,談及為什麼要組成台南香港關注組,她說:「香港的狀
: 況太讓人痛心了,認識的朋友都有站出來,我每天都好恐懼,怕他們會出事、被抓、受傷
: 、突然不見。雖然距離他們好遙遠,也沒辦法實際到現場去,但我想盡力幫忙我能做到的
: 。」回憶湧上心頭,她頓時泣不成聲。
: 在台灣依舊感到不安全嗎?是的
: 本次專題特別難尋願意受訪的對象,似乎是因為香港人即使來到享有自由民主的台灣,依
: 舊感到驚懼惶恐,擔心「老大哥」看不見的黑手可能危害在香港的親友,這讓台灣記者也
: 感受到──「《香港國安法》」已達成目的。《風傳媒》向多數人詢問受訪意願時,他們
: 要求:「不露臉、不透露任何暴露身分的訊息。」當提及有關家人與透過何種方式來台等
: 問題,他們立刻回絕:「不好意思,這個就跳過吧。」
: Samantha說,在台北參加香港活動的時候,常被不明人士跟蹤,「我是怎麼發現的呢?因
: 為每次到某些場合,都會看到同一位男子鬼鬼祟祟的,像是在拍攝什麼。」從香港搬到台
: 南定居3年的曉琳也耳聞此事,但她無奈表示:「這好像也沒有辦法完全根絕,因為台灣
: 是很自由的社會,你很難控訴公開場合有奇怪人士『跟蹤』你。」
: 每位受訪者都有保護資訊隱私的要求,接受遠端採訪時,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Kuma推薦了
: 保密性較高的通訊應用程式;Samantha日常使用兩支手機,一支只有安裝Telegram,專
: 門用來接收抗爭相關訊息。曉琳語出驚人說:「港人手機內容可能現在都已經被監控了。
: 宣布《香港國安法》即將立法那天,也就是5月21日約5點半後,臉書很多香港用戶都不能
: 發文,關注組的粉專也不行。」
: 臉書港台蒙古公共政策總監陳澍透過社群媒體解釋稱,亞洲許多地區都受到影響,不僅是
: 在香港,也並非只有政治相關粉專受影響,此事與《香港國安法》無關。曉琳仍感到質疑
: :「臉書說什麼有技術問題,但我覺得不會這麼巧,我看到不能發文的帳號都是香港人創
: 設的組織,台灣人創立的台南連儂牆、北藝反送中關注組粉專都能發文。」
: 然而這種憂懼,香港人在抵達台灣之前,早就已經有所預料。衛斯理指出,台灣人身安全
: 的確會比香港更有保障,但是壓迫感始終存在,比方說之前何韻詩、林榮基被潑灑紅漆,
: 「在香港有一種說法認為,若必須離開香港,但想要繼續對抗中共的話,就要來台灣;如
: 果想要完全逃避共產黨壓迫,不應該移民到台灣,應該移民到歐美等其他地方。」香港現
: 今局勢逼迫年輕人「早熟」,年僅十幾歲、臉龐稚氣未脫的衛斯理,卻已經對移民、武統
: 、國際局勢等議題深有見解。
: https://i.imgur.com/zuYkJMf.jpg
: 台北保護傘餐廳,為香港律師黃國桐協助在台尋求庇護的香港人維持生計,在台北公館開
: 設的餐廳。(蔡娪嫣攝)
: 直到榮光歸香港
: 香港曾因英國殖民政府實施「抵壘政策」,成為不少流亡者偷渡的目的地,現在移民後代
: 又要收拾行囊逃亡,台灣是他們許多人的新家園。獲得台灣公民身份的Kuma表示,在台灣
: 延續海外抗爭工作是他從未動搖過的人生目標,「跟極權的對抗,就是與遺忘對抗」,所
: 以即使在台灣過得歲月靜好,也不會忘記香港,更不會「自私」地遠觀香港的悲劇。
: 然而鄉愁已經開始湧現,現年25歲的Kuma感嘆:「真的好想回香港喔!好想回去吃東西、
: 玩樂、見家人和朋友,好想可以身處在香港,想回到過去,但是回去機會太渺茫。現在還
: 早,我才剛有這種心情一年到兩年,如果發展成十年、二十年,我覺得這樣真的是非常、
: 非常痛苦跟可怕。」
: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 剛抵台才一年,現年64歲的林榮基則已經不對回到香港抱有任何希望。被問及如果有一天
: 香港局勢變了,變得可以回去,他是否會選擇「回家」?他指了指銅鑼灣書店收銀台後方
: 的床舖說,「我還沒作夢」。在訪談之中,他除了談論香港,也表達對台灣未來的關心,
: 認為台灣人得先解決身分認同問題,社會才能穩定,團結面對中國的威脅。
: 「我認識的香港人,不會想要靠他國政府當政治難民,他們想要給台灣貢獻,回饋這一個
: 接濟他們的社會」,衛斯理言談之間透露了港人的骨氣與尊嚴,他表示,香港人現階段主
: 要能給台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