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7-30 11:47:33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3578526
https://i.imgur.com/Dzrtsit.jpg
香港區議會選舉去年因為暴力示威浪潮,也曾被要求推遲舉行,但最終如期順利完成。(
路透社)
多家香港媒體報道,香港政府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決定將原定今年9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
延後一年,現屆議員的任期將自動延長一年。親政府的建制派陣營認為措施可以防止當地
新型肺炎疫情進一步惡化,但泛民主派認為措施會影響他們的選情。
這次立法會選舉是泛民主派在去年區議會選舉大勝後,香港第一場大型選舉。泛民主派原
定希望乘勝追擊,在選舉中取得超過一半議席,迫使香港政府回應過去一年示威浪潮中示
威者的要求,包括立即實行以直選方式選舉立法會全部議席和行政長官。
香港近星期連續多天錄得超過100宗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七月至今的新增個案更超過
今年首六個月的個案總和。建制派認為如期舉行選舉,選民和相關工作人員在投票站聚集
,可能會令疫情惡化。
香港官員至今沒有就是否推遲選舉有明確表示。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早前回應記者提問時,
只回應說政府會「每日監察情況以作全盤考慮」,又指會在「適當時候」交代。
推遲選舉
目前的法律中,有最少三條法例容許香港政府以各種原因推遲選舉,包括《立法會條例》
、《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和《緊急法》。但如果政府引用《立法會條例》,每次最多只
能推遲選舉14天,而引用後兩部法條推遲選舉,都可能面臨市民到法院申請司法覆核的挑
戰。
外界也留意到,即使推遲選舉,本屆立法會議員的任期都會在今年結束。雖然特首可要求
立法會召回原有議員召開緊急會議,這樣做仍然會影響政府發表財政預算案、施政報告等
重要議案。明年選舉產生的選員應展開一個新的四年任期,還是只會出任三年也會受到爭
議。
香港媒體引述消息指出,為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首先會引用《緊急法》將立法會選舉推遲
一年,再提請中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現有議員任期延長一年,避免司法覆核桃戰。
至於目前已經收到的提名將會作廢,明年選舉時重新進行,政府將補貼參選人至今的相關
開支。
香港當局目前未有相關公布,一些報道指出政府將留待立法會選舉提名期7月31日結束後
才會公開決定。
推遲後「不可能有正常選舉」
雖然政府未有正式公布,泛民主派已經對消息表示不滿。其中,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
指出,新加坡和韓國等地都如期舉行選舉,質疑政府只要實行適當防疫措施,就可以舉行
選舉。另一名泛民主派議員朱凱迪也認為,如果推遲選舉,明年不可能有正常的選舉,泛
民主派希望奪得立法會過半數議席的計劃可能落空。
已經報名參選的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也在社交網站留言,指香港政府以疫情為由
推遲選舉是個「謊言」,認為做好衛生措施就能降低病毒在投票日傳播的機會。
建制派對推遲選舉也有不同的看法。有商界背景的「實政圓桌」召集人田北辰認為,如果
因為推遲立法會選舉而令立法會長期不運作,這是「不合邏輯」。至於推遲選舉對泛民主
派還是建制派的選情有利,他指這些事情沒有人可以預料,需視乎未來一年事情的發展。
屬香港最大親北京政黨民建聯的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早前已經表態支持推遲選舉,認為政
府如果一邊要求市民減少外出,同時卻呼籲市民去投票的作法是「自相矛盾」。中國全國
人大常委香港代表譚耀宗也認為,現時所有抵達香港的人都需要接受14天隔離觀察,擔心
如果如期舉行立法會選舉,居住在中國大陸的香港選民將無法投票。
香港政府衛生官員對推遲選舉的做法目前沒有明確取態,但部份衛生學者都先後提出不同
措施,讓立法會選舉如期舉行,同時降低傳染風險。其中,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
監何柏良形容,立法會選舉是「很特別的事情」,如果政府不就這種特別事情作特別考慮
是「難以理解」。他認為如果香港當局做好防疫措施,如期舉行選舉「問題不大」。
全球多國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推遲選舉,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等地的地方選舉都延期
數月至一年不等。但一些亞洲地區,包括新加坡和韓國就如期舉行選舉。當地政府推出許
多措施防止病毒在投票日當天傳播,包括要求選民在進入票站前量度體溫,延長投票時間
,又安排選民在不同時段投票。
影響觀感
香港政府推遲立法會選舉的具體方法仍然有待觀察,但有學者質疑,就現屆和新一屆議員
任期尋求中國人大常委決定,會進一步影響國際社會對香港的觀感。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黃偉豪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說,他認為延期比如期舉
行選舉會造成更多問題。他認為,許多市民都會覺得如果如期舉行選舉,許多議席都會有
變更,如果在這個情況下政府和親政府的派別突然說不舉行選舉,會給人一種「輸打贏要
」的感覺。他形容這樣做,「不論在市民還是在國際形象來說,都是一個十分差的做法」
黃偉豪又認為,把立法會選舉推遲一年不一定對建制派的選情有幫忙。 「我想目前民情
許多不滿都來自香港《國家安全法》或之前的反修例運動,我覺得即使現在推遲一年,代
表非建制派的人士可能會大洗牌,但我認為政治形勢不會有大轉變。」
───────────────────────────────────────
國安法移民潮下,堅持留守的港人
https://www.voachinese.com/a/hongkonger-stay-in-hongkong-20200729/5523283.html
2020年7月30日10:01 徐凱鳴、海倫
香港/華盛頓—
中國政府頒布實施《港版國安法》,在港國安機構也也已揭牌成立,陸續有人被逮捕被起
訴,因此誘發的寒蟬效應讓不少港人表示要考慮移居海外,澳大利亞、台灣等也提出給予
港人庇護簽證。但在這新一波的移民潮中,依然有人毫不動搖,要留在香港堅守下去。
「雖然這個家環境急轉直下,但我們作為香港人,我們有責任守護這個家。一直以來大家
互相以「手足「稱呼,我們是否要一走了之,放下這群手足?那真的對得住我們香港下一
代嗎?」T(化名)對美國之音如此說。
國安法實施香港爆發新一波移民潮香港曾經有數次移民潮,包括在1967年六七暴動後、
1989年六四事件後,2014年雨傘運動後;而最大型的一次則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每
年平均達超過6萬港人移民海外。
全國人大5月底公佈《港版國安法》,港府隨即在6月30日宣布《港區國安法》刊憲,法例
即時生效。消息傳出後,台灣公佈「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澳洲總理透露考慮為
港人提供「避風港」,給予港人庇護簽證。各國為港人提供出路,令移民話題在香港成為
熱議。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上月的民意調查顯示,37.2% 受訪港人考慮移居
海外。
放棄綠卡港人T回港抗爭30歲的T早在香港上一次移民潮——2014年雨傘運動後期,便離開
香港到美國。他本打算居留5年以獲取美國公民資格,但坐了一年的「移民監」後,T便選
擇回流香港。
「到了外地,看著美麗的草原和廣闊天空,我的心卻只想著香港的示威畫面。」見證英殖
時期及香港主權移交,T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香港文化價值的褪色——地產商漸漸壟斷香
港經濟;貧富懸殊一年比一年嚴重;滿街連鎖店而失去本土特色。這種功利主義,令T對香
港人感到灰心。剛巧多年前申請的綠卡在這時批下來,他便決定離開香港。但雨傘運動後
期,新聞充斥著香港示威區清場的畫面,T隔著螢幕,感覺一水隔天涯,「看著自己的家
一直沉淪,自己卻什麼也做不到,感覺很難受。」
「『家』是教導我做人道理,孕育我價值觀的地方。在美國,我也會跟其他人說I'm from
Hong Kong。香港人是獨立個體,我們在參與國際體育活動有自己的隊伍,我們有自己的
貨幣,我們有自己的政治制度,這令我很自豪。」雨傘運動期間,佔領者在佔領區形成小
社區,每天互相守望的生活模式,令T重新感受香港的人情味。「作為香港人,我有責任
守護這個家,守護我們一直以來的精神文化價值。」
「成功不必在我」回流為支持年輕抗爭者掛念這種人情味,令T毅然回流。但T放棄移民之
路時香港仍未有《國安法》,他現在會否後悔?「我沒有後悔。留在香港是一個情感大於
理性的決定,去年的運動,全靠一群比我們更年輕的『手足』犧牲,香港才能得到國際注
目。抗爭一年,如果我們稍為年長的一群,因為《國安法》而離開,那真的對得起香港下
一代嗎?」
T表示,即使現在有另一個移民機會,他也會留在香港抗爭到底。有人說,國安法代表香
港正式死亡,然而T認為前路縱然黑暗,成敗仍未有定論。「在歷史的洪流,我們要放遠
目光。唐朝作為中國最長的朝代,國祚也只有289年,中共又會維持多久呢?是否永遠不
會滅亡呢?香港勝利一天,我未必能親眼看到,但至少我在人生中曾經為香港貢獻。」
英國予持BNO港人入籍途徑年輕港人不符合申請資格在《港區國安法》正式實施的當天,
英國首相約翰遜隨即公佈將讓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享5年有限居留許可,作為
給予港人入籍途徑的方法。當港人在熱烈討論移民英國之際,1997年後出生的香港新生代
,卻不符合申請BNO的資格。這一個被遺忘的群體,又如何面對香港的政治環境?
「香港是我們的地方,要走,也應是那些所謂愛國愛黨的人離開。」T選擇留下,但1999
年出生的香港抗爭者Karen(化名),卻連選擇的機會也沒有。
在社會運動找到歸屬感不願放棄香港然而,Karen沒有怨恨,因為即使她可以申請BNO,她
也會選擇留在香港。「我相信香港的情況只會變得越來越壞,會變得很不一樣,但我寧願
親身經歷這一切,也不願意在別處用旁觀者的方式來看這個香港。」
「香港始終是我的家。」雨傘運動時,Karen只是個初中生,對政治了解不深,身邊的家
人跟她說示威者自私自利,罷佔道路影響社會運作。她不明白佔領參與者晚通宵不睡的原
因,便親自到現場了解。當時在佔領區有很多人向她遞上清水和退熱貼,又友善地向她講
解抗爭者的訴求,雖然沒有參與運動,但Karen開始感受到香港人的團結。
直至去年的反修例運動,Karen開始關注香港政治新聞,親自參與運動。Karen的父親立場
親共,會跟她說示威者死了就對。作為示威者的Karen,聽了父親的話特別難受,政見不
合令她跟父親的關係急轉直下。可幸的是,在抗爭運動中,她找回家的感覺。
一次以長者為對像的「銀髮族」遊行,Karen 跟朋友在金鐘一帶觀察,當時一名長者看見
Karen,隨即握著她的手,聲淚俱下地勸勉Karen保重,說很擔心香港的年輕抗爭者。「看
著這位老婆婆的眼淚,我感受到香港人之間的愛。大家互不相識,卻也如此真誠地擔心自
己,相比在家中,我在抗爭場所更能感受家的感覺。」
中共侵蝕香港文化留守香港守衛家園1999年出生的Karen,沒有經歷過英國統治的時代,
但也深切感受到中國在各方面的操控越來越嚴重。「近年香港的文化逐步被侵蝕,在大學
校園,大部分人也在用普通話聊天,市面越來越多人使用普通話、簡體字;身邊的朋友會
使用抖音、微博。這些是香港人會做的事嗎?這感覺就像有一群賊人到來我們的家,將我
們家當都偷去,還將我們趕出家門。」
「但要走,也是跟一眾香港人一起走。」對Karen而言,對香港的歸屬感並不出於香港的
地理位置,也不出於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是一眾香港人。問Karen有否一刻想過離開
,她說,只有香港在海外建國才會離開。「坦白說,香港建國的機會不大。即使有一天我
們在海外建國,但只要有一個香港人仍然在這裡,我也不想遺棄他。」
寄語港人不要放棄「因為香港是始終是我的家,假若要我看著一群壞人將家當偷走而坐視
不理,我做不到。「港區國安法生效首日,已有10人涉嫌違反國安法被捕。港人多年憂慮
成真,有人準備移民,有人爭取BNO平權,Karen則投身兼職記者行列,紀錄抗爭畫面。「
這年大家也經歷過很多灰心的時候,但我們不要輕易放棄我們最珍惜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