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11-06 23:15:42https://bit.ly/36681vo
2020年11月6日19:40 楊明
華盛頓—
中國政府日前在一項擴內需促銷費的工作方案中提出要推出一個全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
議清單,希望以此應對秋冬季可能出現的疫情風險。觀察人士指出,疫情等因素導致老百
姓收入減少,當局以疫情為由調動全國家庭儲備應急物資,不僅對擴內需促銷費的影響非
常有限,而且無形中限制了老百姓的正常消費。
基礎版和擴充版儲備清單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10月29日在其網站上公佈了《近期擴內需促銷費的
工作方案》的通知,從19個方面提出擴內需、促銷費的工作任務,包括在做好常態化疫情
防控基礎上,開闢服務消費新模式,實施促進實物消費政策,暢通供需更高水平良性循環
等。
發改委等14個部門聯合製定的工作方案第15條提出,要「在秋冬季推出全國家庭應急物資
儲備建議清單」,在參照北京等地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全國基礎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
議清單,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加速制定擴充版清單,引導城市家庭進行家庭急救箱等醫療物
資儲備。」
中國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負責人10月30日就《近期擴內需促銷費的工作方案》答記者問
時表示,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運
行面臨巨大挑戰,在供給端穩步推進復工復產的同時,需求端受疫情影響持續受到抑制,
呈現出需求恢復慢於供給、消費恢復慢於投資的態勢,企業營收和利潤指標恢復受到拖累
,暢通經濟循環面臨諸多挑戰。他表示,考慮到秋冬季疫情風險仍然存在,改委將聯合有
關部門及時推出「全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引導城市家庭進行家庭急救箱等醫
療物資儲備。
在此之前,深圳市應急管理局10月14日發布了《深圳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北
京應急管理局在8月初也更新了《北京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天津市民政局在
2018年5月發布了《天津市居民家庭應急儲備物品建議清單》。雖然各地區出台的「清單
」並不統一,但「基礎版清單」一般包括應對常見災害和所有災種的應急物品、應急工具
、應急藥具;「擴充版清單」則從所有災種為考量,列出應急食品和個人防護和生活用品
、逃生工具和醫療急救用品和藥品,貴重物品及文件資料等。
中國政府動員全國家庭儲備應急物質,尤其是敦促各地「加速」制定擴充版清單,這種做
法並不多見,引起觀察人士的各種揣測。
專家:百姓有錢才能去消費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仲大軍說,中國當局以疫情可能反彈為藉口,要
求老百姓來儲備應急物資,希望以此來拉動消費,其效果令人懷疑。他說,老百姓家庭儲
備應急物資,對拉動消費疲軟的效果「非常有限」。
他說:「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消費不足,消費不足是疫情影響到收入減少導致的,所以說
現在供給側大於消費。中國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從消費入手,首先要發錢,民眾手中有錢才
能消費得起。因為,消費一旦跌入低谷的狀態,可能產生諸多的效應,民眾會減少各方面
的消費。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應該做的,不能是過去那種刺激手段,什麼加大投資呀
,那就南轅北轍了。現在關鍵的問題是讓老百姓多花點錢,哪怕是發錢給老百姓讓他們去
消費。」
仲大軍說,如果老百姓手中有錢,他們能不消費嗎?但是如果老百姓本來就沒有錢,政府
還敦促老百姓為儲備應急物資去花錢,這不是「引鴆止渴」嗎?他說,老百姓消費不足,
是財富不多,消費不起。老百姓在沒有消費能力的情況下,政府再讓老百姓買了一堆「沒
用的東西」放在家裡,以此來刺激消費,那豈不是更減弱老百姓的消費能力。
為台海可能的軍事衝突備戰?
另外一些觀察人士認為,除了用類似於「藏匯於民」的方法讓老百姓來儲備應急物資,分
擔中國企業產能過剩,促進消費以外,美中關係惡化,台海局勢緊張,可能是中國當局「
制定全國基礎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應對可能發生的台海軍事衝突的另外一個
原因。
自從主張台灣獨立的民進黨政府2016年上台以來,中國一直在不斷加大對台灣的軍事恫嚇
,不僅在台海周邊地區大搞軍事演習,更經常派軍機軍艦在台灣周邊活動。最近一段時間
,中共軍機擾台飛行已成常態,而且飛行頻率迅速增加。
台灣國防部網站公佈的中共軍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以及飛越海峽中線的信息顯示,自9月
17日起,中共軍機已經32次進行擾台飛行。11月2日一天內,就有8架次的中共軍機分別從
台海中線以南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西南空域,其中6架為戰鬥機。這是中共軍機連續第9
天擾台飛行。
有觀察認為,中國軍艦和軍機在台灣周邊巡航,演練,加大對台灣進行武力炫耀和恫嚇的
力度,是對美國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多次對台軍售的反應。
過去兩個星期,美國政府批准三次對台軍售計劃,總額數十億美元。
有觀察人士警告說,美中關係交惡,台海局勢緊張,擦槍走火的意外事件,甚至「冷戰」
演變成「熱戰」的風險加大。
北京資深媒體人高瑜說,中國當局要求全國家庭儲備應急物資,讓老百姓自然而然就聯想
到目前緊張的美中關係和台海關係,儘管她並不認為美中關係緊張以及台海局勢緊張,會
導致戰爭的爆發。
她說:「從中美關係交惡之後,中國今年已經舉行了30多場實彈演習,雖然演習都沒出內
海,但是在國內的宣傳來看,特別是抗美援朝他(習近平)那個講話,人們就看到了'美
帝野心狼'要侵犯我們了。現在當然用不著毛澤東和前蘇聯交惡時的什麼'深挖洞、廣積糧
',所以現在就讓老百姓買這些東西。疫情也用不著這種外科急救的藥品呀!所以,我認
為,他們就是藉著反美,讓老百姓增加點不必要的消費。」
內循環難實現外循環成泡影
高瑜還表示,美中兩國的貿易戰,已經對被認為是中國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的「出
口」造成重創。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美國新增病例趨勢上升,歐洲一些國家再度「封城
」,國外訂單的驟減,導致廣東等很多出口企業裁員,甚至倒閉。她說,中國寄希望的所
謂「外循環」,越來越成為泡影。
中國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負責人日前承認,在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要著力構建以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
北京資深媒體人高瑜說,在中國疫情以及國際需求下降等原因導致的失業人口增加的同時
,中國醫保政策的改變,從9月份開始把某些藥品改為「自費」,或「部分自費」 ,導致
老百姓比以前更不敢花錢,更不敢消費。因此,中國政府「擴內需促銷費」的「內循環」
新發展政策難以實現。
她說:「我覺得,這是中國現在整體上遇到大的困境,因而採取的一種應對措施吧。消費
也是三駕馬車之一。政府投資也快沒有,出口也不靈了,沒訂單了。只能剩下從老百姓身
上榨油吧。」
高瑜說,這個自詡「為人民服務」的中國當局,想方設法要拿走老百姓的財富和手中的錢
,用各種政策來「忽悠」老百姓,就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她說,老百姓
手中沒錢了,還談什麼「擴內需促銷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