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鑽 石 │ 礦 石 │
├────────────┼────────────┤
│成色 (Color) │顏色 (Color) │
├────────────┼────────────┤
│切工 (Cut) │晶型 (Crystal Form) │
├────────────┼────────────┤
│淨度 (Clarity) │淨度 (Clarity) │
├────────────┼────────────┤
│克拉重量 (Carat Weight) │對比 (Contrast) │
└────────────┴────────────┘
以前擺攤或擺展的時候經常被客戶問到我怎麼去評斷、挑選礦石?雖然茶包大多時候都
會這樣說「不見得要參考我的想法,挑你喜歡的,覺得美的,那就是好標本」,不過還是
有客人希望能夠有更明確的概念。那時候就有試著把鑽石4C的概念套用到礦石標本上面。
(鑽石最早由GIA建立了4C的標準,對於這個標準不清楚的朋友可以上網Google,茶包就
不在這裡多加解釋。至於礦石版的4C不知道之前有沒有人提過,反正大家參考看看,如果
幾百年前就有人提過了也麻煩提醒茶包一下,哈!)
總之這個想法好幾年前就有了,原先一直很貪心的想把每項都放範例圖片,不過考量到
自己懶惰的程度,真要把照片塞滿大概過個幾年還是生不出來,所以決定先把文字概念的
敘述放上來跟大家分享,至於圖片,嗯… 以後再說吧! XD
然後這裡指的礦石是廣義的「礦石標本」,不是針對「一種礦石」喔! ^_^
顏色(Color)
和鑽石的成色追求無色程度相反(彩鑽例外),天然礦石五顏六色,相同的顏色當然是越
鮮豔、越濃越好,但是有些礦石的色彩很多樣,例如螢石或者電氣石,這豐富的色彩變化
就增加了收藏的樂趣,收藏這些顏色的過程如同追逐彩虹。
而其中又有一些特殊色是比較少見的,例如螢石中出產於阿爾卑斯山的紅色標本,或者
電氣石中具有艷麗霓虹藍色的帕拉伊巴電氣石等,這些不可思議的顏色總讓人目眩神迷。
晶型(Crystal Form)
鑽石也好,有色寶石也好,都要經過人為的切磨才能成為美麗的裸石,但天然礦石原本
的結晶外型卻是造物者的創作,這點更顯示出其獨一無二的個性──沒有兩顆石頭外型是
完全相同的。
一開始我們試著追求良好的晶型,而且不要是有打磨拋光過的。然後發現同種礦石的外
型不是只有一種樣貌,就像水晶可能有扁平的、有權杖型態的、有細細長長的,甚至是像
被刀片切割過的外貌(干涉水晶)。
隨著收藏久了,無論是聽來的、看來的,還是自己發現的,原來有些礦石具有標誌性的
雙晶外型,例如水晶的日本律雙晶,尖晶石的尖晶石雙晶等,於是礦石收藏的樂趣又多了
一種。更扯的是居然有礦物的外型不是原本自己的,而是偽裝成被它取代掉的礦物,這樣
的假象晶體不禁令人思考到底是怎樣的環境才能形成這麼有趣的標本?
因為礦物開採以及運送過程隨時都可能破壞原本的外型,無論是缺了尖端一小角還是小
小的刮痕都會讓美感打了折扣,所以我們能不對於擁有完美無損的晶體這件事情感到慶幸
嗎?
淨度(Clarity)
有些礦石本身可能是透明到半透明,冰裂越少、雲霧越少、越通透的礦石越顯得無暇,
這點在大多數的水晶或寶石礦物身上都是成立的。無論是什麼樣的礦物,完美無暇的晶體
總讓人聯想到寶石,然而因為生長環境的關係,同樣的礦物也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淨度,
舉無色白水晶為例,哥倫比亞或者阿肯色出產的淨度就是令人印象深刻。
不過淨度這項有其例外,鑽石的淨度要求內含物越少越好,但許多礦石的內含物卻是其
獨特的符號、象徵,甚至因此改變了礦石的顏色,例如包裹赤鐵礦而呈現紅色的紅水晶。
對比(Contrast)
鑽石4C最後比較的是裸石的重量,套用到礦石來說比較類似標本的尺寸大小,然而茶包
個人比較喜歡另外一個礦石獨有的美感標準,想了很久最後選了「對比(Contrast)」來湊
個C。
礦物的對比是什麼?回想一下,為什麼有些帶母岩的標本好看?為什麼有些帶共生礦的
標本好看?
透明的標本需要不透明的背景來突顯它的通透,彩度高的礦石搭配彩度低的共生礦顯得
更豐富也更耐看,一支獨秀的晶體因為周圍結晶的襯托顯得其孤傲不群。茶包想表達的「
對比」大概是這種概念,不知道有無其他同好可以建議更適合的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