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小建議:
首先,一開始買相機的人我覺得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在不懂相機,
而是在於不懂自己的需要、以及貪心,
而這兩個問題又是互為表裡。
因為不懂自己的需要,
所以覺得好像早上會拍晚上會拍,
可能會拍人、會拍景、會拍運動、會拍室內、會拍旅遊。
那結果自然是只好選一台景深最淺、對焦最強、可用ISO最高的全幅,
鏡頭也是廣角、人像、恆定大光圈變焦、旅遊最好都來一管。
然後就是預算爆炸忍痛追加或永遠覺得不夠。
要知道,
最難挑相機的人反而不是那些有經驗或是拿攝影當工作的人,
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要的是甚麼、可以捨棄甚麼、要投資多少。
而剛入門的人,則是覺得自己好像甚麼都會碰,
所以反而造就了一個最難達成的門檻,
就是期待一台/一組相機能解決他包山包海的需要,
結果自然是非湊個十多萬出來買高階機不可。
但事實上,這些你覺得「你可能要」的需求裡,
有多少是「你真的要」的需求?
真的要為了幾個月才拍一次的運動去買有高速連拍和追焦的相機嗎?
真的要為拍人像專門買一顆等效85mm或等效135mm嗎?
隨便找一個二手交易平台,
我們都可以輕易的找到各種高價器材被長期冷凍後拋售的案例,
這正好說明了有多少自己以為存在的需求,
其實只是自己或廣告催眠下的產物
總之,我覺得我們這種拿攝影當嗜好或消遣的人,
相對於拿攝影當飯吃的人,
我們沒有這麼多「非拍到不可不然會遺憾終生/交不了差」的照片。
所以我個人的建議大概有幾個:
(1) 有多少預算買多少預算內的東西,咬牙往上是沒有盡頭的。
這點尤其是在片幅選擇上,它的差異確實有,
但並沒有你想像的這麼大。
底下是個讓你猜照片是用哪種相機拍的的網站,
玩幾次後你會發現,
片幅真的沒有想像中這麼關鍵。
http://guesstheformat.com/photo
(2) 你會有全然為攝影而發生的活動,還是攝影是其他活動的附屬?
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遠遠比你提的要拍人拍鳥還是拍運動重要。
這個意思是,你是否會有專門拍照的活動(例如,外拍)
還是拍照是附帶著其他生活中的活動順便進行的?
如果是前者,可以考慮單眼,
如果是後者,完全不用考慮單眼。
這並不全然是揹不動一台單眼的問題,
而是因為你會有主要進行的活動,例如去學校上課或出遊。
所以你並不會只揹單眼,而是會有一堆其他東西。
這時候不只是重連,連體積都會讓你覺得礙手礙腳。
另外,很多活動其實不適合太突兀的相機,
例如你去拜拜還帶單眼,
有些廟宇其實並不是那麼歡迎,
因為他覺得你只是來拍照而不是認真來拜拜的。
但這種時候有台NEX之類的無反就很好,
他對周遭環境的侵略性夠低。
反而能讓你取得不錯的東西回來。
(3) 其實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相機都能滿足絕大多數的使用需求
拜科技進步之賜,
現在相機的電子性平均水準真的很好,
加上常用的分享平台都是電腦網路,
對解析度的要求其實很低。
只要有好好看說明書、熟悉相機的對焦和曝光特性,
真的兩三萬的預算買到好用的相機很夠了。
以下是我個人的profile,
這裡面你看到的所有作品,包括舞台和劇場,
全部都是一台 APSC的FUJI X-E1加上35mm和18mm定焦的產物。
這已經是一台性能夠落後的相機了,
現在二手殘值加起來可能不到三萬吧...
但可以看到他的極限其實有時候會讓人很驚訝。
http://dezuvia.wix.com/home
(4) 鏡頭?最大光圈比焦段重要。
說真的,有人因為覺得「有拍到才是最重要」
所以很喜歡廣焦段的變焦鏡。
但我反而覺得,在你這種甚麼都想拍的需求下,
能讓你拍到最多東西的關鍵,
其實反而是大光圈的定焦鏡。
理由很簡單,構圖是你可以控制的事情,
所以你可以靠自己找到符合焦段提供的視角的構圖。
但你沒有辦法控制環境的光線是否充足。
而一般人拍照的環境,說真的光線惡劣的遠多於光線充足的。
室內、晚上、街上隨處拍,也常常不適合打燈,
防震也只能用於靜態物,
這種環境正是大光圈鏡頭存在的目的。
而且有大光圈才有更充分的景深控制,
定焦鏡也提供更好的主體POP-OUT和散景品質,
並且定焦鏡對於構圖的限制,
對剛開始拍照的人來說,
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建立風格的機會。
(5) 後製。
買一套LR帶來的照片品質提升,
大概還會比你砸錢買甚麼機皇鏡皇還高,
太划算了。
況且與其讓相機幫你後製不如自己動手來。
真正貴的高階機,他的價值也是強在提供你最大的後製空間。
而不是甚麼直出就超棒之類的...
要記得,
真的能讓你直出超讚的其實是埃鳳加上APP。
而對後製熟悉,也能讓你更了解該投資甚麼器材來提升作品品質。
以上一點建議,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