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顆鏡頭來舉例:
XZ-10 23.5/2.7 等效130
RX100m3 25.7/2.8 等效70
Leica 25/1.4 等效50
Nikkor AIS 24/2.8 等效24
這些鏡頭的MTF單位分別是100、60、30
同樣一顆24mm,在不同片幅上從廣角到望遠都有可能
因此所謂"等效"焦段只在懸殊的片幅差異上有意義
那135和APSC的差異呢?
除了標準焦段以外,其實轉接幾乎都是沒有意義的。
畢竟135的鏡頭成像圈就是這麼大,不可能一推出就聲稱較適合APSC
以上面MTF單位為例,135和APSC其實差不多,但要是某顆135鏡
在像高80%的地方忽然驟跌,人們要不縮光圈,要不轉接APSC
要這樣乾脆直接出APSC版本就好,還可以Costdown。
因此用APSC練習135FF的視角和景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兩個系統不太能互跨
純論Canon Nikon來說,135鏡種類還是遠比APSC有規模的多
因此22mm和35/2其實可以是沒有關聯的,因為適合EOSM的場合和DSLR畢竟不同
真要淺景深,還是使用望遠大光圈定焦,比方說135/2.8比較實在
總之這應該是市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