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去瑞士蜜月旅遊的鏡頭搭配?

作者: splendidpoem (天降六月雪)   2015-04-19 07:22:02
※ 引述《vpjack (~揚~)》之銘言:
: 小弟為攝影新手
: 之前在家人的建議下入手了Sony A6000L
: 下個月要到瑞士蜜月
: 因此在考慮攜帶的鏡頭搭配。
: 目前鏡頭有:
: 1. 原廠 SELP1650 f3.5-5.6
: 2. 家人借的 SEL18200 f3.5-6.3
: 3. 考慮購入 SEL1018 f4
: 4. 考慮購入 Zeiss Touit 12mm f2.8 (有點超乎預算)
: 平常的拍攝習慣,以拍風景為主,拍食物為輔
: 拍人很少 (去年去一趟墨爾本,全程用Lumia 1020拍,我們2個的照片不到30張)
: 不過蜜月再不拍人,應該回來就要跪算盤了。
: 爬文看了一些討論
: 大部份好像都還是建議要帶廣角鏡
: 因此考慮的組合為:
: A. 買1018 搭 原廠1650:
: 好處:很輕便,而且平常人帶景應該也能應付。
: 缺點:建物細節可能拍不到?
: B. 買1018搭 SEL18200:
: 好處:可能用到的焦段應該都含進去了
: 缺點:SEL18200這支鏡頭搭配A6000的力矩實在不太好,
: 平常外出拍久都會覺得手腕不舒服,所以我平常自己都用原廠SELP1650
: C. 原廠SELP1650一鏡走天下:
: 好處:最輕鬆,也不用換鏡頭,就認真享受蜜月行程。
: 缺點:廣角不夠廣,長焦不夠長,回來看照片可能會後悔。
: D. 買Touit 12F2.8搭 SEL18200:
: 好處:絕大多數可能用到的焦段都包含,而且廣角端畫質犀利
: 缺點:廣角端為定焦,不方便。而且爆預算,要從預計換的瑞郎移經費要寫報告請款
: 以上,還有其他的搭配建議嗎?
: 再麻煩各位版友給點建議。
: 另外,有考慮晚上拍夜景,拍星空,除了帶腳架外,鏡頭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對一般問出國要帶哪些鏡頭的朋友來說,小弟通常會先反問:您是跟團還是自由行?此趟
旅遊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專程以攝影為目的,自不待言,預算內能入手的傢伙全部打包帶去吧!而像您是以
蜜月為目的,小弟就得再問第二個問題:您的旅伴喜歡攝影嗎?還是通常只拍拍紀念照、
美食照或打卡照呢?
如果是後者,小弟強力推薦您以「和夫人一起專心體驗異國風情」和「多替兩人拍些紀念
性的合照」為主,切勿花太多時間在相機上。縱使要拍些自己喜歡的風景或人文照,也請
把握兩個原則:
(一)速戰速決:Auto模式有拍到就好,千萬不要為了抓角度、調參數、等遊客走掉而花太
多時間拍照;既然夫人對拍照沒有很大興趣,這會讓他感覺被晾在一旁枯等。可能一天、
兩天還可以忍受,三、五天後若還是這樣,他要嘛就是當下發飆、要嘛就是以後爭執時會
重提舊帳:你當初是在跟我蜜月?還是跟相機蜜月?
(二)聲東擊西:真的想好好花點時間拍照時,請先將夫人安頓好。例如:安排他在附近的
Outlet逛逛;或是先替他拍幾張照片,再用WIFI傳到他手機讓他挑選。當他被其他感興趣
的事情所吸引時,就是您可以好好拍照的黃金時間。
也因此,鏡頭不需要帶太多。在最精簡的考量下,一顆標準焦段的1650就已堪用大部分場
合;若遇到特殊狀況,就靠相機功能來彌補。
要拍大景卻不夠廣?用全景模式來應付。將相機用直幅來握持,左右橫移來拍全景,可以
將更遼闊的大景拍進來。
要拍教堂穹頂的雕刻卻不夠遠?用清晰變焦功能來湊合。這個功能會用更佳的運算法來進
行數位變焦,可讓您最遠打到望遠端兩倍的焦距,且畫質比一般數位變焦好一些。
光圈不大,夜拍或室內不太夠力?如果是靜態攝影,請開啟多框除躁功能,相機會連拍數
張,比對後將噪點移除,畫質會比高ISO單張拍攝還乾淨。
這些應急方法,在畫質表現上,自然無法和真正的廣角鏡、望遠鏡、大光圈鏡相提並論,
但蜜月旅遊連一般拍照都得快狠準,遑論還有時間換鏡頭呢?至於用高倍旅遊鏡一鏡打天
下,小弟也不太推薦。這類鏡頭同程又大又重,第一會耗掉您多餘的體力;第二畫質和16
50比起來也沒有明顯的優勢。
若有餘力,可以考慮購買一顆SEL1018廣角鏡。廣角鏡因為誇張的變形、巨大的視角、強
烈的透視感,故適用的場合有限;但偏巧歐洲正是一個能讓廣角鏡好好施展拳腳的地方。
尤其是瑞士,以阿爾卑斯山壯麗的自然景觀為觀光賣點,更適合廣角鏡。策馬特的山城、
馬特洪峰(巧克力峰)的壯闊、Lucerne迷人的夜景、少女峰的純白無瑕、登山火車轉彎時
的延伸曲線……搭配歐洲乾淨的空氣、充滿色彩及設計感的房子,在這些地方閉著眼睛隨
便拍都是令人驚艷的美照。
蜜月旅遊最忌「我也想拍出明信片般美照」的執著心態,這會在兩人心中紮下日後芥蒂的
根源。在不冷落夫人的前提下,拍得到的就拍;拍不出來的景色,何妨就買張明信片回家
留念?不強求於觀景窗內的畫面,會讓您獲得遠比照片更永恆的體驗。
最後,「照片無人只是風景,照片有人才是回憶」,請多替夫人和自己拍些合照,行有餘
力再拍些風景及人文照。祝您蜜月平安順心、做人成功。
作者: osodudu (慢慢孵化)   2015-04-19 07:34:00
專業建議推!!!既然是蜜月還是好好享受兩人世界比較妥當
作者: ktan (赤貧)   2015-04-19 08:42:00
帶點蜆精或補精比較實際
作者: dendrobium (石斛蘭)   2015-04-19 08:56:00
樓上XDD
作者: Blue76218 ( )   2015-04-19 09:10:00
淚推~~有人才是回憶
作者: changmada (馬大)   2015-04-19 09:12:00
非常專業
作者: jen1121 (Old_Hsiao)   2015-04-19 09:21:00
作者: zzzown (相信還會相遇)   2015-04-19 09:23:00
把另外一半也培養成喜歡攝影就解決啦!!現在正努力讓我女朋友喜歡上攝影,出去玩也幫他準備一台
作者: Elky (One day)   2015-04-19 09:32:00
推!
作者: feliz5566 (快樂56)   2015-04-19 09:39:00
給個建議去當地直接買明信片 構圖直接抄 人適當安插這樣一來又有美圖回憶也有了 太太也好fb炫耀
作者: hips (hips)   2015-04-19 10:05:00
這篇怎麼這麼中肯
作者: setom (流水)   2015-04-19 10:26:00
推!
作者: smanax (SMANAX)   2015-04-19 10:34:00
推~ 個人去瑞士廣角標準望遠都帶但歸納後標準>廣角>望遠廣角在山上很好用,少女峰的壯闊上山就一鏡到底坐火車或是盧森/茵特拉根一般情況標準鏡就很好用了
作者: Avenger (Voyager)   2015-04-19 11:21:00
推~享受兩人世界是比較實際的作法
作者: akaolu (akaolu)   2015-04-19 12:24:00
一連玩好幾天 舒服方便很重要
作者: rjhowmanyo (RJ)   2015-04-19 12:43:00
推蜆精 哈哈
作者: changmada (馬大)   2015-04-19 16:36:00
feliz真聰明 我旅行前都會上flickr抓經典照片抄構圖
作者: bt222 (新竹林先生)   2015-04-19 16:56:00
推 我也是去某景點前先找作品來抄XDD
作者: Rhein1113 (波西米亞人)   2015-04-19 18:43:00
我跟我未婚夫蜜月也是要去瑞士自助說~><我們都很愛拍,就是那種幾小時還卡在原地拍不停的那種…
作者: Cervelo1995 (........)   2015-04-19 20:39:00
羨慕樓上, 這種組合潮讚der!!! 是說我第一次推問鏡文
作者: GGinler (69G4)   2015-04-19 23:47:00
推 好文
作者: litthe (litthe)   2015-04-20 00:55:00
推這句 [照片無人只是風景,照片有人才是回憶]
作者: vpjack (~揚~)   2015-04-20 01:32:00
感謝spl大給的建議,真是受益良多。此次為跟團,老婆大人也只是愛fu,而非追求相片美感之人。確實2人的旅遊才是重點。SEL1018已購,看來應該是10-18 + 16-50兩鏡模式。相機全幅、變焦等方式,確實是我忽略了這種處理法,感謝提醒。以明信片做為構圖真的是很好的建議,這個我會參考。最後,「照片無人只是風景,有人才是回憶。」真是對我這種"數據"控非常好的提醒。再次感謝你的回文。
作者: splendidpoem (天降六月雪)   2015-04-20 08:37:00
樓上v大新婚愉快。
作者: ludwig0201 (ERIC)   2015-04-20 10:30:00
我去年蜜月是去瑞士18天自助,推廣角鏡必備
作者: agn01254876 (Awei)   2015-04-20 11:36:00
觀念正確的好文啊!
作者: iamjimchen (Jim Chen)   2015-04-20 20:33:00
作者: eyecolor (欸)   2015-04-22 12:18:00
16-50可以不用帶了,你沒時間換鏡頭http://0rz.tw/cvPMf我本身構圖拍照都很快,所以兩台相機抓起來就拍需要大景10-18,一般拍攝跟錄影G7X還可以把G7X丟給女王,重點是旅遊沒空讓您換鏡頭換鏡頭會打亂節奏影響彼此心情P.S.人像帶景也拍不少,但不便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