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thomas (ä¸è¯éšŠ..真的很棒)
2015-06-16 22:02:28圖文網誌版:
http://nthomas.blog124.fc2.com/blog-entry-284.html
猶記得在2008年,Sigma推出了50mm F/1.4 DG,為50mm的自動對焦鏡市場,投下一枚震撼
。不僅用還不錯的價格,換來了當時相當好的50mm畫質 散景以及畫面表現。
也正是這一棵鏡頭,開始了我愛用鏡的序列
隨著韶光的流逝,也終於到了一款手上的鏡頭,因為科技進步等等原因,改朝換代的時候
了。對我而言,顯得格外有特別的意義。
2012年起,Sigma推出Art系列鏡頭,第一顆為Sigma 35mm F/1.4 Art,改寫了自動鏡頭中
35mm的世界,優異的表現,為Sigma的新世代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將自動鏡頭的光學,往
上帶了一個層次,漸漸,人們開始了解到色散控制,光學的重要性。
隨著高畫素時代的來臨,對於鏡頭畫質的岢求也會越來越高。無論是OTUS,FE系統的
Zeiss 55mm F/1.8ZA,抑或是這篇所討論的Sigma 50mm F/1.4 Art。 都開創自己的風采
以及客戶族群。
想要好的畫質又兼顧體積重量,我想入手一台FE系統搭配55ZA是最棒的選擇。(看那精美
剛上市的A7R2)。
如果還是無法忘懷DSLR所賦予的信任和扎實感,又想用完美化植重現50mm這從以前到現在
始終迷人的焦段
作者:
mofox (foxx)
2015-06-16 22:55:00讚
作者:
F35B 2015-06-17 00:13:00這顆鏡頭搭配A7S那個Now I See影片真的是絕配,當初嚇死我
作者:
lef1986 (303)
2015-06-17 00:24:00張張精彩啊
作者:
eeee111 (古亭休傑克曼)
2015-06-17 00:49:00感覺你還沒發揮它的優勢 不然其實舊S50新塗裝就很夠用了
作者:
twdvdr (風中的一粒沙)
2015-06-17 00:56:00色散控制的重要性很早就知道了 C 家螢石玻璃 N 家ED玻璃都是為了色散控制而開發研製的
作者:
nthomas (ä¸è¯éšŠ..真的很棒)
2015-06-17 06:54:00只可惜有注重 但對現今來說似乎是不太夠的 尤其是c家老s50確實不錯 但兩者的差異我在電腦前開raw檔可以感受的出來 此外 6d還不算高畫素機種或許也限制了一些
作者:
ll35566 ( 東健哥)
2015-06-17 08:40:006D真的限制這一顆鏡頭的高畫質
作者:
akibaroy (呆呆ROY)
2015-06-17 08:51:00感謝分享,相片很漂亮
作者:
JusXing (SIGMA 24-70mm ART)
2015-06-17 08:51:00也就是說1DX也沒辦法解放50A的能力嗎
作者: h311013 2015-06-17 08:55:00
可以給A7rII用了
作者:
ASKA (The 羊男)
2015-06-17 09:13:00感謝家電廠,現在也可以副廠鏡接家電廠機身惹(誤)
作者:
nthomas (ä¸è¯éšŠ..真的很棒)
2015-06-17 09:38:00根據DxO的測試確實接上高畫素可以得到更多
作者:
MapleWang (爬文之道已不復存?)
2015-06-17 10:01:00leica APO的色散控制不太夠?
作者:
nthomas (ä¸è¯éšŠ..真的很棒)
2015-06-17 10:25:00leica等級太高了 不在這次的討論XD
作者:
nthomas (ä¸è¯éšŠ..真的很棒)
2015-06-17 10:34:00期待之後c家表現囉 不過其實從art推出以來 不知不覺也三年了
作者:
JinJoy (阿金)
2015-06-17 18:44:0050art的對焦無法滿足1Dx,會迷焦
作者:
nthomas (ä¸è¯éšŠ..真的很棒)
2015-06-17 18:49:00只能盼望新的5Ds系列可以多得到些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