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http://admiringlight.com/blog/fuji-x-pro-2-vs-sony-a7-ii-noise-comparison/
比較方法:
該網站使用 x-pro2 使用 XF 35mm F2 , A7 II 使用 FE 55mm F1.8
並且考量 Fujifilm 機種普遍存在的感光度灌水現象,
在 Lightroom 中將 X-Pro2 的 Raw 檔案增加曝光值到直方圖與 A7 II 的檔案相同
結果平均是需要增加 0.6Ev 左右。
不過根據網站的認為現代感光元件的 isoless 設計,
在後期拉曝光值並不會影響信噪比的表現,所以其實灌不灌水沒影響。
總之,比較的結果大概如下:
1. X-Pro2和A7 II 在 iso6400 之前,擁有十分接近的信信噪表現,
A7 II 大概好上 1/3Ev 左右,並且在解析細節的能力上也稍微好一點。
不過總體來說並不明顯。
2. 在超過 iso6400 以後, A7II的信噪表現和解析能力的維持,
開始比較明顯的優於 X-Pro2,
差異大概是 1/2Ev 左右。
3.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 iso 的時候,
X-Pro2在影像暗部對色偏和斷階的控制明顯優於 A7II,
A7 II在某些邊緣區的暗部甚至出現疑似因為感光元件發熱,
而產生輕微紫色色偏的區塊。
作者的總結是對於X-Pro2 這台APSC機身的能力相當印象深刻。
不過我想以兩台發售價格幾乎一樣的機身來說,
有這樣的表現應該也只能算是及格吧XD
作者:
ienari (jimmy)
2016-03-11 11:15:00APSC這樣真的很猛
作者:
lef1986 (303)
2016-03-11 11:37:00價格比較令我印象深刻,共盤啊
作者:
menontw (竹本口木子)
2016-03-11 11:42:00可惜XPro2的價格…
比畫質就算了 其他部分走向就不一樣 怎麼那麼愛XX比XX
作者:
lef1986 (303)
2016-03-11 11:53:00Pen-F也是有粉粉拿一些理由說不貴不貴
就像當年手機板會說買HTC售價有包含她的售後維修服務不過富士的機體設計邏輯跟拍照體驗題卻獨樹一幟這倒是沒甚麼好爭議的 接受的人就覺得划算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16-03-11 11:56:00在友多巴喜玩一輪之後,對X-Pro2的觀景窗有點消火反而是GX8的EVF很生火XDDD
富士賣的就是服務與體驗,有感韌體更新、優質發色省時間後製,能接受就會下手,PRO2我買不起,但不到共潘仔。
作者:
lef1986 (303)
2016-03-11 12:02:00買12.5k的X-E2也享受得到啊
作者:
crh613 (crh)
2016-03-11 12:04:00趕快逼迫sony把bsi下放吧....
感謝dezuphia大分享新知。這邊要替Fuji平凡一下:身為CIPA的一員,Fuji是不可能「偷ISO」。有人說是因為Fuji採用「標準輸出感度」作為測量ISO的方法,因此和Canon、Nikon等採用「推薦曝光指數」的ISO值不盡相同;但這無法解釋為何富士和其它採用「標準輸出感度」的Panasonic、Olympus相比也偏暗。事實上這是因為Fuji RAW檔的附加資訊中,有一個曝光補償的參數標籤無法被一般軟體(如Lightroom)辨識,軟體無法正確補上曝光值,因此解譯出來的結果都偏暗。根據標籤所示:Fuji的RAW在ISO 1600以下必須+0.7EV,3200時必須+1.4EV,6400時必須+2.4EV,才是正確的原廠設定。這種作法是為了保護採樣時的高光空間,在一般ISOLESS的相機上不意外。
作者:
ryu057 (Joe)
2016-03-11 12:19:00買之前覺得價格誇張,買了之後用爽爽就不覺得貴了
因此不應誤會Fuji有任何「偷ISO」的企圖。ISO=10/勒克斯秒,在8位元下,只要測量高光0.463倍的照度,Fuji的ISO是符合ISO 12232:2006的定義的,不可能從中動手腳。
作者:
dreamsct (dreamsc)
2016-03-11 12:31:00買不起X-Pro2 只能繼續用價格只有1/3的平輸X-T10
雖然看不懂s大在說什麼,但覺得好猛,s大是不是做在研發相機這類的工作啊
作者:
mew14 (天降大任)
2016-03-11 13:42:00推專業s大!!建議可以PO一篇專文為富士平反一下~
作者:
mew14 (天降大任)
2016-03-11 13:43:00矯正一下一直以來大家對富士的不實指控~
作者:
kax0205 (說好的數學史呢?)
2016-03-11 14:23:00富士真的很照顧客戶啊 $ony買第一代的絕對是白老鼠
作者:
ienari (jimmy)
2016-03-11 14:24:00最近sony第一代都還不錯啊 A7爽爽用
飛碟光、塑料卡口、和沒有差不多的韌體升級、沒無損RAW
作者:
NdYAG (定不負相思憶)
2016-03-11 14:30:00我也覺得sony第一代真的是白老鼠
作者:
cc03233 (MITSUYA)
2016-03-11 15:15:00雖然看不懂 但是覺得S大好厲害 哈哈
作者:
kax0205 (說好的數學史呢?)
2016-03-11 15:42:00富士的youtube頻道也蠻用心的
作者:
Rogozov (哥發的不是冗是寂寞)
2016-03-11 16:28:00不管哪個系統初期的機種都有缺陷吧富士出XE1的時候那個看了會有點想吐的果凍狀畫面EVFA7初代的飛碟光和奇怪的按鈕配置M43早期虛弱的畫質第一代的開創機種總是比較像是技術的嘗試而且我手上的RX100一代也很好用啊
作者:
ryu057 (Joe)
2016-03-11 16:53:00看不懂S大說的,但是我被說服相信富士沒有偷ISO了
重點是看著X-E1和A7後續韌體更新的次數與內容,對於初期系統缺陷改善的誠意與努力可以說是天差地遠....
下面 S 大寫沒灌水 但是原 PO 文章仍然堅持是灌水那到底是有沒有灌水 ? 雖然我被 S 大說服惹
整條街都賣公斤就某販用台斤來賣 你覺得呢這不是實際上偷不偷的問題我覺得就是灌水啦
公斤和台斤重量真的不同,如果FUJI拉出來信噪比根本不變那並不能這樣比吧?
跟別人比是灌水,消費者那知道你怎麼計算,一定以為計算方式一樣
假如台斤的600克變成500那確實是灌水 否則不構成
我覺得S大應該直接回一篇的,讓小弟印下來收藏XDDDD
富士一定知道他的算法比較吃香,一開始也沒有特別說明計算方式不一樣,被抓包才出來解釋,也不能說完全沒灌水
作者:
tyf99 (呵呵)
2016-03-11 19:26:00同樣曝光條件,別家用iso3200,fuji就要開上iso6400才足曝
首先看富士機身出 JPG 有沒有需要高一級 ISO 才足曝的現象。如果沒有,而且如前所述只是其他軟體無法辨識其 RAW 檔的補償標籤,那把這問題全歸咎給富士就說不太過去。反之,自己機身總不會不認得自己的補償標籤,非要開高 iso 吧?
已經有測試文iso確實要開的比別人高才足曝實測出來還有什麼需要確定的嗎?有人詢問富士,富士本身也承認計算方式不一樣
是你在質疑別人灌水,是你應該要拿出證據告訴大家富士沒有按照CIPA規定不是嗎?今天跟其他家比,別人3200可能代表他算的保守,但不代表富士灌水好嗎?
誰管富士用啥標準不過我還是必須承認我很喜歡富士的相機
國外一堆實測文,隨便找都有,不是隨便說說,本身就是富士用家,不是為了黑富士才這樣說
我也沒說你在黑富士不是嗎?我的X100預設就是偏暗。但問題是,前面S大也說了ISO規範了,只要有按照那就不算偷或是灌水了不是?
他的規範和別人的規範不一樣,懂嗎?但為何他要採用和別人不一樣的規範除了讓數字好看,我想不到其他理由
ISO 12233定義了兩種ISO sensitivity的量測方式,兩種方式裡面還各自有其可控與不可控的變數需套入,而這些變數並沒有明確在ISO 12233裡被嚴格定義。所以即使大家都Follow ISO 12232,仍然會出現各家同ISO下不同曝光設定的情形真正有問題的,是喜歡用A家的產品去比B家的產品,說"你看,A家的iso3200可用度比B家高",卻不知道背後有多少變數沒有被考慮進去,只是拿沒有Normalize的數據去一廂情願的做比較不好意思上面有些地方誤植為ISO 12233ISO sensitivity是定義在ISO 12232
就像某廠很愛用美規油耗一樣,你不能說他騙人但是消費者容易被誤導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16-03-11 21:19:00我倒覺得只要一般拍照時測光不要偏離就好了,至於機身判斷ISO是多少就給他用多少啊問題如果只會出現在跟其他牌子機身比較的話,對使用上也沒什麼影響,又不像油耗影響荷包XD
ISO 的意義就是標準化;現在就是一個標準化沒有辦法當標準參考的議題。
作者:
dreamsct (dreamsc)
2016-03-11 22:33:00就會有人說 fuji iso6400 比其他牌子apsc iso6400畫質好甚至上打全幅
這篇測試的網站都拉到直方圖一樣了然後告訴你6400前差距1/3EV,6400後差1/2EV,要說上打全幅我覺得可接受阿。
其實就跟M43與APS-C一樣,也有人說差異不大..不過我的想法是,大小就是有差,說要超越或是相等不太可能,除非差很多世代..
條件設定"同景深",每台 APS-C 高感都可上打 FF..:P
另外加入CIPA繳會費就行了,CIPA的工作是製訂規格標準、統計相關業務營運情形與策展等等,不會去審查會員有沒有符合CIPA訂的規格所以不存在CIPA那關有沒有過這種命題,就像外面的USB產品也沒有全部通過USB IF認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