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之銘言:
: 在90年代Nikon推出了105mm f/2 DC與135mm f/2 DC,
: 他們所採用的Defocus Control堪稱F接環上的散景之王。
: 而他們的競爭對手Minolta也不是省油的燈,沒過多久就推出了135mm f/2.8 STF。
: Nikon的DC技術同一時間只能改善前景或後景的散景,而且對焦內的畫質也會減損,
: 相較之下135mm STF可以同時改善前景與後景的散景,並保有焦內畫質的銳利度,
: 但付出的代價是透光度。105mm DC f/2的T-Stop為t/2.2,而135mm f/2.8 STF為t/4.5。
: 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DC鏡頭依舊是Nikon F接環上人像的首選,
: 而Minolta A接環則是....... (默)
: 近年因為推出15mm f/4的微距鏡頭與2倍reproduction ratio的60mm微距鏡頭而聲名大噪
: 的老蛙最近又發表了12mm f/2.8全幅低變形廣角鏡與105mm f/2.0 STF鏡頭。
: 這是第一次F接環的相機用戶可以使用STF鏡頭的機會,也讓我非常有興趣,
: 不知道是否有前輩已經入手了這款鏡頭呢?
看他們在無忌的討論串 鏡頭本身都還在修改中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44928-1-1-1.html
實際流出的樣張 焦內成像非常銳利 大概就是各家百微的程度
焦外也非常柔和 但二線性 口徑蝕 仍然是存在的
Minolta那隻老STF 開到最大光圈 絕對沒有二線性
價錢是差兩倍半啦...... (45900 vs 19000)
但花錢買一隻手動對焦 然後焦外成像不如Minolta版的當人像鏡 有些地方要深思
雖然是望遠鏡頭
Minolta版的STF最佳運用距離大概是10公尺內 也就是半身人像/花草鳥 這些
全身人像要退到10公尺後 他十公尺後的手動對焦行程跟無限遠只差一點點.....
就花草鳥這些東西 會選STF135來拍就是要看主體跟與之襯托的無瑕散景
這樣看來散景不夠完美的105STF 不就只剩拍全身/半身人像的優勢?
但是可以拍散景不夠完美但有更多優點的人像鏡 隨便選都有好吧.........
: 而實際用起來,與Minolta 135 STF還有Nikon 135 DC相比,優勢、劣勢又是如何呢?
135DC玩過一次 沒記錯那個DC環可以控制前景或後景柔焦的程度
主要是靠鏡片前後移動製造球面像差
但是要對焦前就調好 不然對好焦再調 焦點會跑掉
但就算不用DC功能 也是很好的望遠鏡頭
Canon那隻135/2L 就啥特異功能都沒 但是對焦快色彩豔麗 拍人像很適合
二線性/口徑蝕完全沒有的鏡頭 還是只有Minolta/Sony的這個版本
: 以下為splendidpoem之推文(我另外有附圖):
: (一)
: 景深範圍和焦外糊化程度是兩種不同概念:
: 一個探討人眼對模糊圓在特定條件下的分辨力,
: 一個則是投影光斑中央和圓周的亮度分布態樣;
: 故景深超淺,不必然等於散景優美。
: 以Sony/Minolta 135 STF和Sony 135 ZA來說,
: 同樣條件下,ZA的F1.8光圈可營造出比STF的F2.8更淺之景深,
: 但STF在F2.8時的焦外過渡明顯比ZA的F1.8更柔順。
: (二)Nikon的DC鏡頭,它是藉由控制讓球面像差
: 「欠缺校正」和「過度校正」來改變焦點前後的散景。
: 由於是利用鏡頭的缺陷(像差)來強化散景,故可能影響焦內成像。
: 其它優缺點則如f大文中所述。
: (三)Sony/Minolta的STF,
: 則是加上一片濾鏡以實現環型漸層減光的效果。(原po註:Apodization濾鏡)
: http://imgur.com/hSuURJt
: 優點是前後景深外的散景皆可受惠,且較不受像差影響。
: 缺點則是:
: (A)無法使用相位對焦(但可對比對焦);
: (B)解像力實際上是下降的。
: 但光斑周圍降低亮度減少相鄰像素的干擾,因此細節會更清晰;
: (C)由於是透過特殊濾鏡來減少鏡片周圍的亮度,
: 故縮光圈會降低散景美化的程度。
: 因此Sony/Minolta 135 STF的T光圈最小只到F6.7。
: 這或許可推論到Laowa 105 STF的表現。
: (四)由於STF的好評,
: Minolta在Dynax 7等相機上還推出了軟體版的STF:
: 用不同光圈連拍七張以合併出一張散景優化的照片。
: 由於高斯模糊的運算方式(根據距離來加權計算相鄰像素的亮度值)
: 很像STF的物理效果,故現代亦可透過軟體的高斯模糊達到類似效果。
: 原po註:從下面的示意圖可看出,傳統鏡頭在焦外會讓一條線變成模糊的粗線,
: 而STF鏡頭會讓線本身的形狀不變,但邊界逐漸的柔化
: http://imgur.com/8scWUq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