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文解說區
=============
教學照片:https://flic.kr/p/JJmT5E
https://flic.kr/s/aHskDGPTqL (整本相簿)
拍攝時間:2016 0701~0707
拍攝地點:新竹-苗栗-台中-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墾丁-台東
使用相機:Nikon D610、Ricoh GR II
使用鏡頭:18-35D
EXIF資訊:曝光秒數 1/1000
光圈 F8
焦距 23mm
ISO速度 100
出圖軟體 LightRoom
閃燈擊發 No
技巧解說(如閃燈、修圖)及心得分享:
硬著頭皮,沒有在騎自行車的我跟著一群人就跑去環島了
沿路的風光真的太美了,每天都是好天氣
環島是讓人喜歡上台灣的最好方法之一吧
當初想著要揹著單眼騎,沒想到自己太天真了
最後單眼都放在保母車上(感謝有保母車)
大部分的照片都靠隨身的GRII拍下的
可以單身拿取、單手調整數值、單手按下快門
整個動作比拿水瓶喝水還要更簡單快速
只有到了比較大的景點,大家下車休息的時候才有時間用D610拍
這張是在高美濕地拍下的,但可惜時間上很趕,也沒來得及等到夕陽
大家都已經出發離我越來越遠,我還在最後面拍照XD
http://i.imgur.com/AgbqLTQ.jpg
原圖約莫是長這樣的
後製上的調整我習慣用lightroom
先把亮部調低之後再把陰影部分加高,黑色也會稍微增加
然後微調曝光值(增加),再針對天空的藍色明度、飽和度做調整
要讓天空看起來藍一點的話,我會降低藍色明度,增加飽和度
然後黃色的色相稍微調整,以更符合夕陽的色溫
然後用CC的去朦朧功能,讓雲朵的細節更強化出來,但不要調太多
會變得有點太可怕,所以曝光度也會跟著去朦朧的程度做一些調整
再來就是一些比較細節的調整了,例如變形、水平等等的調整
18-35這顆鏡頭其實變形的程度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數位修正稍微調一下就可以了
再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利用LR的放射狀濾鏡功能了
其實有在用PS的話就不需要這樣做啦
但我比較懶得開PS細修,所以不是太複雜的狀況我都是用LR直接搞定
利用放射狀濾鏡可以達成很多效果
例如天空部分的過曝或是地面的減曝
有時候光靠亮部跟陰影的調整可能會不夠,再加上放射狀濾鏡的話會更好
這張照片我主要利用放射狀濾鏡,讓天空跟地面交界處的光線質感更加強
將濾鏡的曝光度、黑色做增加,去朦朧降低,就能營造出一種柔和的光線感
大致上的後製步驟就是這樣子啦
其實做的時候沒有想那麼多,這些步驟也要回頭看程式的步驟記錄才記得XD
===========
成品分享區
===========
作品連結:https://flic.kr/s/aHskDGPTqL
作品說明:
相簿裡面的照片大部分都還是GRII拍的照片
D610反而這次貢獻很少XD
「環島最困難的部分是訂下一個日期,然後真的在那個時間出發。」
這句話是在單車版看到的,事實證明果然如此XD
騎自行車的快感來自這一切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前進,
跟痛苦的真實人生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騎自行車就像是玩遊戲一樣,你砍了多少怪物就會得到多少經驗,就會升級就會變強,
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會很即時的回饋出來讓你看見,單車也是。
每一次的踩踏,每一次輪圈的轉動,都代表每一天自己的進步和成長,
全部都是即時的feedback。
所以會有人可以坐在電腦前面練功練上一整天,也所以我們可以一天騎上百公里,無視烈
陽、汗水、屁股痛、腰痛、手痛等等所有的痛苦,因為在這條路上我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
前進,每一次的踩踏都代表我們又更靠近了終點一些。
關於那些很多很多的期待
每一次休息,每一次補給
每一次喝水,每一次吃飯
每一次坐下來,每一次躺下來
每一次騎到上坡的最高點
每一次開始下坡
每一次遇見很漂亮的天空
這些都讓人好快樂。
看見天空 看見太陽
看見雲朵和夏風和豔陽相互輝映
看見對向騎來的朋友
看見我們互相揮手大喊加油
看見呼嘯而過的汽車
看見搖下的車窗伸出的大拇指
每一個看見都讓人更想往前走一點。
但如果是純粹的想要拍照,騎機車會更好一些些,
開車可能會懶得停車、不方便停車、開太快等等錯過一些景
但騎單車又有點太累,很多風景我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沒拍到XD
只是想到這些風景都是用自己的腳踩到的,其實滿有成就感的
因此仍然推薦如果已經有過機車、火車環島的人
可以嘗試一次單車環島看看,不會後悔的!
每天大約騎90~100K就好,不會太累,也有時間欣賞沿途的風光
單車環島的細節建議看bicycle板
小弟這次走的是有保母車的環島模式,我的經驗應該不太具參考價值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