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刺痛美國社會的Robert Frank

作者: skysleep (知易型男)   2016-08-22 02:36:19
上次小弟有去試聽過一次視丘的課程,覺得挺不錯的
不過一直沒時間去報名課程
此外,我也希望對於上課內容有更多的了解再去聽會更好
還好最近比較有空了,剛好在別人的FB上看到了最近有一連串視丘的展覽及講座
我想其實這個講座多少也有點像試聽課程吧,不過我覺得還是很值得去聽聽

另一方面,這次同時也展出了視丘同學的作品
展場是在地下室,牆上貼滿了相片,排列出各種不同的組合。

有趣的是,展場中也貼出了這次展覽的"觀賞指南",也可以說是視丘他們的創作理念吧



這次的演講主題是「Robert Frank 如何用影像間的脈絡評論美國社會」
我想對於攝影有些研究的人應該都聽過Robert Frank,我也看過一些Robert Frank的作品
,以及他著名的攝影書"The Americans",他可以說是利用影像寫論文批評社會的先驅
在當時也被很多人視為是反美,而不受歡迎,所以只能在法國先出版
沈昭良老師也在他的Blog上介紹過Robert Frank

這次我也想聽聽吳嘉寶老師如何去分析該作品的編輯脈絡

老師一開始便提到Robert Frank在1958年的"The Americans"可以說是學攝影必學的經典
範例,重點不再於他拍得多好,重要的是Robert Frank為我們帶來一種新的多張影像呈現
方式。
也就是單張影像是一個字,3張照片可以是詞,15張照片可以寫散文,40張照片可以展覽
,80張照片可以寫論文。之後的攝影師開始用多張照片安排劇情,如此一來,如何選照片
,如何排列照片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一開始老師先簡單介紹一些視覺原理,並且舉一些例子





簡單講解完之後,老師把"The Americans"中的82張照片一張張帶我們看過,這時其實只
是簡單講講每張圖片中的重點及想表達的內容
在看完各張照片之後,老師用了幾張投影片來分析整個作品

在上面這張圖中可以看到由左到右有82個空格,各自代表影像的順序,而在上面,老師用
了不同的顏色代表各種照片出現的位置,而下面1-7點則是老師把這本書中的照片依屬性
所做的分類
像是:
1.國旗底下沒有個人:代表美國是國家至上,個人精神是很渺小的
2.雖然美國人總是喜歡群聚,但每個人內心卻充滿孤獨
....
這樣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清楚看到Robert Frank是如何排列編輯他的影像

上面這張圖顯示了老師如何去解析作品,並且了解作者是如何在作品中斷句(紅色線條),
或是如何安排前後呼應的照片,以及如何在不同議題之間安排轉折點
老師也一再強調,我們在電腦螢幕上,或是攝影集上所看到的影像資訊是遠小於實際原作
的,所以如果有機會看攝影展,就要多去看看,建立自己的影像資料庫
接下來,在看完了投影片,老師便帶我們去一旁的長桌,觀看影印出來的"The
Americans"全部82張照片,實際看看排出來的效果

上面也是貼了老師做的記號

==========================================================================
心得:
這次講座前我先看了現場的展覽,展覽很確實的執行了"作者已死"的理念,相片旁只有拍
攝者的姓名,但實際上挑選及編排的人只有吳嘉寶老師。展覽中單純呈現圖片,不對圖片
多做文字解釋,這應該也是希望觀看者可以自己掌握影像的詮釋權,也是呼應他們的"觀
看指南"
而在講座部分,在經過老師的講解之後,我了解到,現在影像創作的潮流早已完全脫離以
前那種單張經典式的呈現方式,而必須學習在多張影像中去創造更多意義。
這次的講座有點讓我覺得是淺嚐即止,不過兩個小時的講座也不能讓我們有更深的了解,
如果有機會我可能會去報名單堂的課程吧
P.S. 現場可以拿單堂課程的6折折價券
===========================================================================
參考資料
Robert Frank "The Americans"的Youtube簡介影片
https://goo.gl/9M5qx8
鮪魚肚大大對這場展覽的評論及批評
https://goo.gl/2ewSvp
作者: jdjs ( )   2016-08-22 08:18:00
謝謝分享,我也去了,如果照片的挑選和編排都是吳老師做的話那我覺得那些作品應該更接近是吳老師的作品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