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從幾年前就已看過大爛老師的婚禮攝影作品,當下就被照片中飽滿的光線及豐富的情
節吸引。而在對老師更進一步Google之後,便發現老師的blog上有蠻多篇他對攝影美學的
研究,一篇篇看完後,更是對老師腦袋中所建立的知識體系佩服。而之後也有一直在
follow老師的動態
這次無意間看到了在Nikon School有大爛老師的課,會員價3000元。心想,值得一去,當
下就報名了!
*注: 本文章只是本著推廣的態度書寫,由於大爛老師的講課內容繁多,在此只能重點式
分享,請多見諒。如對老師的論述有興趣,在他的blog中有更完整的文章,或是可以在
Nikon School下載到講義
(講義:http://goo.gl/ALpsLQ)
====================================================
1.缺乏精確定義的美學命題是只是假命題
一開始,老師就以"柯錫杰"的著作來說明
(在他的blog也有提到http://goo.gl/95CVUR)
"《柯錫杰攝影美學》這樣寫著:「看一個人的照片,就知道他的心有多大。透過一張小
小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攝影家背後的精神。」這個框架非常符合一般人所謂「作品反映
心態」的框架,因此擁有較高的傳播效力,但外行人難以看出這是一個完全空洞的假命題
。
我再舉一個對照的例子給大家看。英國美學家 Jonathan Friday 在其著作《美學與攝影
》中如此寫道:「感覺與情緒常常伴隨藝術作品而產生,我們的社會環境背境,影響了我
們對藝術作品的部分反應。而觀眾的經驗、理解、品位,也部分地影響藝術家作品表現的
內容。」"
前者只是說了一個很空泛的命題,其實並沒有說出什麼道理,也沒有精確定義"甚麼是心
?","甚麼是大?","有多大?",所以形成一個假命題。但在網路上,這種言論容易被接受
,也容易被傳播。
後者則是明確說明了作者,作品,觀者三方的關係。雖然第一次看會覺得有些晦澀,但實
際上卻是在短短一句話中說明了觀眾對影像如何審美
====================================================
2.學攝影需要理論嗎? 美感可以訓練嗎?
老師在此引用了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論鑑賞的標準>一書的文字。
很多學攝影的人會認為
"美感是天生的"
"攝影是感性而非理性的"
"攝影沒有對錯,不用批評他人的照片"
....
但事實上,美感教育就像我們學音樂,學文學,學物理...
第一次遇到微分方程式,不也是感到陌生?但接觸多次之後便越能體會背後的意涵
第一次接觸量子力學的機率波,不也是覺得不合常理? 但接觸久了,便可以活用在各個領
域(半導體,天文,物理化學...)
同樣的,美感是可以訓練的。
縱使在網路上,許多人都認為自己是在"玩攝影",不用去閱讀過於深奧的理論。但小弟我
反而認為,這種"玩攝影"的心特正是阻礙自己進步的原因,更造成許多人拍出來的照片是
"數十年如一日",完全沒有改變。到最後,攝影可能變成一種社交行為(交朋友,認識異
性...),或是沉迷於器材,我想這都不是攝影要帶給我們的
====================================================
3.網路上眾多奇怪觀點
常見的月經文(問有建設性的問題才有幫助)
謬誤觀念
(x)閃燈是要把物體打亮 ==>是要打出陰影
(x)以為離機閃就是厲害
(x)堅持不用閃燈,只拍現場光
(x)新手要從50mm標準鏡練習
==> 只是這個焦段比較能去除雜物,加上大光圈去除背景干擾,看起來比較厲害
(x)不修圖才原汁原味
==> 數位機身本來就有修圖,底片掃描也有修圖,重要的是你要如何呈現給觀眾
====================================================
這次的心得分享其實只是少部分重點,很多精彩的圖片講解都沒有辦法在此呈現。
目前小弟其實只上了第一堂課(共3堂),相當期待接下來的課程阿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