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bucat (阿布貓)
2017-02-15 10:39:43http://dc.watch.impress.co.jp/docs/news/1044300.html
中判ミラーレス「FUJIFILM GFX 50S」が2月28日に発売
交換レンズ3本も同時発売
中片幅無反光鏡相機「FUJIFILM GFX 50S」在日本2/28日販賣
準備三隻鏡頭同時發售
本誌:鈴木誠
2017年2月15日 11: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は2月15日、
中判ミラーレスカメラ「FUJIFILM GFX 50S」
および交換レンズ3本の発売日を2月28日に決定した。
同時に発売される交換レンズは、35mm判換算(以下同)
50mm相当となる標準レンズ「FUJINON GF63mmF2.8 R WR」、
25-51mm相当のズームレンズ「FUJINON GF32-64mmF4 R LM WR」、
95mm相当の中望遠マクロレンズ「FUJINON GF120mmF4 R LM OIS WR Macro」の3本。
GFXは、43.8×32.9mmサイズの「FUJIFILM G Format」
を採用するミラーレスカメラシステム。
2016年9月のフォトキナで開発発表し、
第1弾の発売を2月下旬の発売を予告していた。
重點:
富士相機在2/15發表,
中片幅無反光鏡相機「FUJIFILM GFX 50S」在日本2/28日販賣
三隻鏡頭為換算50mm的標準鏡頭「FUJINON GF63mmF2.8 R WR」
25-51mm的變焦「FUJINON GF32-64mmF4 R LM WR」
與95mm的中望遠微距鏡「FUJINON GF120mmF4 R LM OIS WR Macro」三隻
GFX是片幅43.8×32.9mm規格的「FUJIFILM G Format」
的無反光鏡相機系統
在2016年九月的Photokina發表開發消息,預定在2017年2月下旬發售
看起來又是超級錢井深.........
作者:
ryu057 (Joe)
2017-02-15 12:29:00真便宜,買不起
中片幅不是靠景深吧 63/2.8也不是說多淺我指跟135的大光圈鏡頭比 應該是要看成像紮實度
作者:
rextem (熱血熊寶貝)
2017-02-15 13:03:00畢竟以前是賣軟片公司.歡迎別人開發轉接環的想法可以理解現在數位機身不就以前底片+相機..這樣的組合對鏡頭支援度高 相對就會賣的好..就跟古代軟片作的好大家就愛買一樣
作者:
jaylj14 (JAY)
2017-02-15 13:23:00SONY E環也算是歡迎大家轉接吧,M43也是開放系統,CANON的電子接點也算是開放資料,於是乎就誕生了Metabones這幾個系統的轉接環,有沒有互惠我是不知道啦,不過在這個時代不這樣做的廠商最後有可能會變成邊緣人吧XD
作者: linsam0519 (sam) 2017-02-15 13:26:00
歡迎大家把我當香爐..xd
作者:
tyf99 (呵呵)
2017-02-15 14:34:00現今只有m43是開放系統,其他接環不授權做機身,只能做鏡頭
63/2.8的景深差不多全片幅50/2就可以達到了
中片幅的優勢主要是立體感與散景過度本來就也不是為了追求更淺的景深
作者:
xiemark (aisinjuro)
2017-02-15 16:49:00沒聽過光圈64俱樂部嗎?
看來富士想要搶下Leica S系統數位中片幅香爐王的寶座(註:Leica S可轉接哈蘇H鏡/V鏡,Pentax 67,Contax645,而且轉接環都是Leica自己出的)
作者:
jaylj14 (JAY)
2017-02-15 22:13:00同上想問,板上也有出現過色階過渡跟片幅有關的說法
作者:
G2S 2017-02-15 22:55:00我猜是跟畫素尺寸和滿井容量有關
作者:
glad850 (好難決定)
2017-02-15 23:33:00就算畫素面積變大讓滿井電荷變多,色彩bit數不變的話好像也不會改善斷階現象吧?
作者:
G2S 2017-02-15 23:37:00應該說滿井容量大能更有本錢讓bit數增加!?因為電子多 能讓光線強度量化的更精細(Bit增加)
作者:
Eressea (Mas i estel?)
2017-02-15 23:46:00645Z表示:...........
散景過渡很簡單啊 一般來說實體焦段越長 散景就越自然而片幅大在相同視角下的實體焦長較長
作者:
keynote1 (So it be)
2017-02-16 00:07:00再精細GFX 感光元件adc也就14BIT,不用神話它
你說的那個關係應該是在同片幅下比較吧,入瞳孔相同,視角相同,構圖應該是要一樣才對。
構圖類似但實體焦長不同 63/2.8和135全幅的50/2視角景深相近 但實體焦長63較常 理論上散景過渡會比較自然
其實50比63差不多,以前拍哈蘇43比80就真有感了現在用67系統等於FF38mm的視角卻有80mm的散景過度超棒的
我就是想問到底是什麼理論@@? 如果是理想透鏡,在不同片幅下,只要視角相同,背景虛化程度相同,散景過渡就會完全相同,簡單的說就是只取決於等效焦長跟等效光圈,除非能證明大片幅能影響鏡頭結構,否則在不同片幅下比較實體焦長沒有意義。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7-02-16 10:38:00樓上還沒放棄,但我已投降,有些實話不說出來較好
作者:
H264 (每部影片的真正主角)
2017-02-16 16:45:00請問樓上R大看過洗鏡光的書?還是哪邊學到的知識?
看過前輩部落格@@ 也看了一些原文書,然後自己算一遍這樣
作者:
jaylj14 (JAY)
2017-02-16 20:07:00我倒是比較期待有沒有16bit raw的FX相機
作者:
yaipei (pigo)
2017-02-16 20:39:00上面討論太深奧,來說點簡單的東西吧~有人開發出OM轉GFX接環!!期待測試報告阿~~~~雖然很期待,可是看在機身20萬的分上,還是PASS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