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想推文,但不知不覺打太多,乾脆就回文了。
看到原PO一直強調畫質,但如果不是職業用途的話,
我們不大可能如同評測網站一樣把出遊的照片放大到顆粒的程度細細檢視。
所以按照原文中「旅遊、風景、記錄生活」這樣的需求的話,
我認為應該考慮的順序應該是 可用焦段(光圈)> 操控性(或重量) > 畫質。
要用什麼焦段這按拍照者的手法而定,
這道理就和板上常出現的「去某某地旅遊該帶哪支鏡頭?」這類問題一樣,
一堆人看到歐洲、古堡之類的就狂推超廣角,
但如果拍攝者有自己的主張,難道35mm就拍不出好照片嗎?
故原PO如果習慣35mm,且沒有想要往更廣的焦段去,
其實就不必問「某某焦段夠不夠廣」這類問題,
因為該用什麼焦段,其實答案就在你心中。
按照你提問的情境,
我認為更應該重視的反而是在你拍攝習慣下的鏡頭「操縱性(或重量)」。
第一個例子,你會不會頻密地切換光圈大小?
數位化時代後,現代鏡頭大多透過機身切換光圈,
如果你想改善這方面體驗,
那就該買SEL35F14z這類在鏡頭上附有光圈環的,
這能讓你不必在大太陽下還得瞇著眼睛盯著LCD慢慢調整光圈,
這樣的改變絕對讓你的升級有感。
第二個例子,你會不會在意鏡頭是外變焦或內變焦?
例如SEL1635z在正常縮頭狀態下是35mm,
變焦成16mm的話鏡頭會變長,
如果你偏愛16mm,
那每次看到什麼都得把鏡頭轉出來、拍完再收回去,
不斷重複這個動作你會不會煩?
同行的是不是急性子、拍完還來不及確認照片沒問題就一溜煙跑掉的女友?
這樣的鏡頭會讓「移動-拍攝-移動」的流程造成困擾嗎?
第三個例子,該鏡頭有多重?
A7系列雖然是很輕的機身,但旅行途中仍可能形成負擔,
尤其是索尼某些鏡頭硬是比其他廠商同級鏡頭重上一些。
有些人可以背著2、3公斤的機身和鏡頭毫不疲憊,
有的人多了幾百克就唉唉叫,
如果你是後者,按照你習慣35mm的狀況,
目前SEL35F28z是你最好的選擇,其他也不用看了。
當你考慮完上面這些東西之後,
我認為最後考慮的才是畫質,
因為我們討論的都是數位時代的現代鏡,
檢視鏡頭表現的尺度幾乎都已經標準化了,
除去某些極端情況下,
我認為其實沒有必要斤斤計較所謂的畫質問題,
甚至為此感到苦惱,
因為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為令人開心的旅行和生活留下紀錄,
把照片放大到可見顆粒的程度來檢視,對於這個目的並不會有太大幫助。
當然,如果預算沒有上限,
那就通通都買,玩過一輪就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