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預視是一個很強的發明,是現在這個過渡時期最合理的臨時方案。
目前的時代背景,相機畫素成長飛快,CPU勉強跟上,SSD則是落後。
現在最常見的後製硬體問題,正是系統碟用SSD資料碟用傳統HDD,raw檔
動不動就20~50MB在跳,變成修片的時候讀取很慢,做個動作都要等他跑
一下。解決方案有二,第一個叫做砸錢把資料碟換成換SSD,不然就是用
智慧型預視。(其他預視選項就別管了,不實用)
智慧型預視可以讓LR幫你的照片做一個小型替身檔案,然後跟編目放在
一起,如果你的編目是放在SSD系統碟,那麼你接著修片都是在讀取SSD,
會快很多,然後要轉存的時候,系統會調raw檔出來套用編修結果。
原始檔叫A,智慧型預視叫做B,平常修片用B,要轉存的時候套用B到A。
如果系統碟不是SSD?那建議換用SSD
然後資料碟如果不是行動硬碟,而是機內常駐,記得到偏好設定->效能->
編輯相片->打勾編輯影像時使用智慧型預視那格。附圖跟細項我放在這:
https://goo.gl/eRGNBX
※ 引述《whitebase (finn)》之銘言:
: 想請問各位是否有用智慧型預視在修圖,
: 預視又分成 標準 1:1 等等的項目,
: 不知是否有差異?
: 輸出時還是會連接原檔輸出,
: 但不知不同項目在修的時候會不有時會有些細節或顏色差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