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的照片解析度沒有關係。我舉個例子給你看:
http://i.imgur.com/unXJIKG.jpg這是 D750 搭 28-300,縱軸是光圈,橫軸是焦段顏色代表當他輸出成多少畫素時,他的品質是常人可以接受的。當這鏡頭光圈 5.6~8,RUL RM4焦距在 70 內時,他輸出 1200 萬畫素仍然有不錯的對比,但是你看到那些黃色範圍就只有5M~8M紅色當然更不用說了。而如果你的標準更高一點,那你的顏色範圍就會往下降級,綠色變黃色,黃色變紅色。回頭,當你輸出六吋時,你只用了和螢幕差不多的三百萬像素輸出,品質看起來當然不錯,但是當十吋時你需要輸出更多畫素,這時候可能就達不到你的標準了銳化可以透過犧牲細節來加強輪廓對比,使某些部位達到你的要求。所以你要看你鏡、機組合在兩個輸出間的表現差多少,參考你的要求來使用銳化。另外的 10*15 表現要好,至少需要達到 DXO 上的綠色範圍,這其實是有點吃鏡頭的。大致上是如此。你可以想像 24 個學生(MP),假設 50分算及格(這叫 MTF50),那你這組合有幾個及格的學生再看你輸出端需要用掉幾個及格的學生。如果你的標準分提高到 70(要求洗出來有更好的對比),那及格的學生自然就變少,也就只能支持更小的輸出。網站上那就是用一般標準去評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