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A7III其實有很多理由,拿到實機前,我最好奇的是他的夜景拍攝能力。雖然Youtube上已有許多測試,但我感覺大部分的測試都太過“客觀”,對於我個人的工作流程而言,其實意義不太大。所以拿到實機之後,找了一個晚上出去拍攝了很多素材,最終剪輯成了一個小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KDLK3HS1g
*因為Instagram前幾天剛發佈了IGTV,是一個針對行動裝置的平台,內容以直式影片為主。所以這次的測試片索性剪成直式,但拍攝的原始素材還是橫式的。
說明一下我的工作流程:90%以上的素材都是以4K+Slog3拍攝,慢動作部分以1080p/120fps拍攝。曝光時過曝2ev,透過剪輯軟體調光調色後輸出,部分ISO極高的畫面進行降噪處理。
整部影片都是手持拍攝,不得不說A7III的機內防手震雖然不是市面上最強大的,但對於手持錄影助力很大。ISO大部分在3200-12800之間(註:Slog 3的Base ISO為800)。
拍攝心得:
說來十分意外,首先最讓我驚喜的其實是對焦。我的上一台相機是A7RII,對焦雖然不錯,但錄影時大部分的情況我依然會選擇換EF口鏡頭手動對焦;而換成A7III後,自動對焦的可用性大大增加。
我最常使用的有四種對焦方式:
1.中央AF對焦
2.觸摸螢幕選擇對焦點
3.中央鎖定AF對焦
4.確定焦點後接觸AF,陷阱式對焦
其中1和4我在A7R2上就會使用,2跟3則是只有A7III做得到的功能。讓我尤其驚喜的是A7III對焦的跟蹤能力非常優秀(A7RII也有這個功能,但是不好用),追隨比較顯著的物體或是人臉時只要沒有太大的動作,幾乎不會失焦;搭配觸摸屏幕選擇對焦點,十分方便。
不過在中央AF對焦上,目前有一個小問題:當我把相機從A物體指向到B物體,A7III雖然能很快的對焦上,但是會有一點前後尋找焦點的情況發生(A7R2上,雖然對焦比較慢,但反而沒有前後尋找焦點,而是能準確的對到物體),這點讓我覺得中央AF對焦的可用性大幅下降。雖然這個情況不是每個場景都會發生,但一旦發生素材基本上就不能用了。
另外就是外接監視器拍攝4K時,A7III的螢幕不會同步顯示畫面,對於觸控選擇焦點來講非常不便,只能盲選。
對焦的部分大概就是這樣,總體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不過要抱怨Sony A7系列對焦的兩個通病:一是螢幕顯示效果真的很差,不外接監視器就別想手動對焦了;二是所有的E-Mount原生鏡頭的對焦環都是電子式,精準性比起物理式差太多了,所以比較重要的影片我反而會選擇帶有物理對焦環的EF-Mount鏡頭,轉接到相機上進行手動對焦。
再來說說暗光表現的部分,A7III的夜景拍攝能力讓我蠻驚訝的。在這次測試中我有很多素材的ISO推到12800,經過後期的曝光調整和降噪後,畫面依然乾淨好看(其實不降噪的躁點也不誇張,但是既然有這個工具為什麼不用呢?)。要注意A7III不像GH5S或A7SII那樣犧牲了總體畫素數量,能到這樣的表現真的很不錯。搭配1.8的大光圈鏡頭,其實晚上的街景拍攝大多足以應付。
在拍攝這組測試片之前,我現進行了Slog3和HLG兩組Picture Profile的測試,最後的結論是暗光表現差不多,Slog3能在高光保留更多的亮部細節;但HLG本身的顏色更好看,調色更加容易(有人說Slog3損失了很多色彩飽和度細節,不過我測試的時候感覺還能接受)。不過最後這組測試片選擇Slog3拍攝,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為了多出的一點動態範圍,而是為了色彩管理上的便利。說到底是因為我懶得研究HDR色彩空間以及BT.2020轉Rec.709的工作流程。
大體上拍攝上的心得就這些,最後還有幾點細節我感覺值得提一下:
1.電池真的很耐用,我一顆完全夠拍完整個晚上
2.有人說A7III的顏色比上一代有所進步,其實我感覺主要指的是HLG模式?Slog3的顏色還是蠻難處理的。
3.觀景窗的刷新率似乎連A7RII都比不上?看起來卡卡的
4.120fps的可用性蠻高的,比我預想的好很多。
5.取消App安裝的功能,大部分App雖然我都不用,但縮時攝影App真的還蠻好用的。雖然A7III有SQ模式可以彌補一下這項缺點,但SQ模式最高只能拍1080p。
6.快門鍵手感和錄影鍵手感都有點詭異...反饋只能靠聲音,按鍵手感不夠明顯。
另外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一下小弟的Instagram,會放攝影或錄影作品:@alex.ty.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