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一下,我知道slog2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用在影片
但最近研究Slog2想用在jpeg上時發現有個疑問
為什麼一般範例好像都沒有在拍攝時就先增加飽和度?
我自己設定了一個PP,也是用slog2 與預設的slog2比較
預設slog2
https://imgur.com/JxF8mQj
自製pp
https://imgur.com/LrZS3o8
2者曝光參數一模一樣
https://imgur.com/mScfFib
在後製時不管是照片或影片,因為slog2預設太灰了,一定會加飽和度
以天空為例,如果我極端一點想把天空藍調出來~
https://imgur.com/6BRbcmK
跟我先加飽和度的相比,預設的斷階嚴重
似乎先加飽和度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啊?
還是我忽略了什麼呢??
作者: h311013 2018-10-07 22:41:00
如果我用手機出圖會用cine4 log2太淡了
作者:
R101 (R101)
2018-10-07 10:09:00借串問一下,我拍raw然後設定slog,在相機上預覽有那種灰灰的感覺,但送進 LR變的跟沒設定slog的色調一樣是正常的嗎?
你只要看同一顆鏡頭視角有沒有被裁掉就知道了,多少會裁一點,因為無論Pixel-binning還是Oversampling都不會剛好用滿。而且你一開始是說「遠小於」我才回的
作者: a894392000 (阿豆比) 2018-10-07 09:44:00
錄影就是本身擷取的感光元件像素遠小於拍照才需要log提高動態範圍啊主要就是保存大量的高低光細節 避免一片白黑沒細節
另外Log不是來讓你彌補曝光失誤的,曝光失誤的Log拍攝套上LUT後會悲劇...
作者: a894392000 (阿豆比) 2018-10-07 09:46:00
但是現在換成jpeg拍照 本身即是使用整個感光元件去處理了 動態範圍當然是視當下iso參數 因此你使用slog減少色彩飽和度 跟使用增加飽和度的方式比較起來jepg本身就有其極限在 所以後製提高飽和度斷階的可能性就提高了
其實錄影截取的畫素並沒有遠小於拍照,除了一些用Crop得到的4k拍攝之外,多是透過Pixel-binning或Oversampling把截取到的畫素資料轉換成錄影需要的量跟拍照的差別就在這裏,資料處理的方式不同
作者: a894392000 (阿豆比) 2018-10-07 09:49:00
超採樣也多出2點多倍的像素 我想還是小於原本感光元件才是
我想你應該有些誤會。影片拍Log,是要盡可能把亮部與暗部的細節都記錄下來,假設曝光正確,拍Log的原檔看起來就是灰灰平平的。接著後製的階段會先套LUT把色階還原,讓它呈現與現場拍攝時在監看螢幕上看到的樣子,不是你想像的先調飽和度或對比再拍攝。如果你的認知只有Log但不知道有LUT,用Log應該會非常疑惑不解為何會有「動態範圍比較好」這回事
作者:
mozzo (天阿)
2018-10-07 00:57:00如果我想調成一般色調 我不會拍log檔 頂多用cine4等等 你是說用slog2直出jpeg?
因為slog預想是給會後期的影片用而不是jpg直出的?想拍起來跟手機hdr差不多相機應該也可開hdr或dro
作者:
Arkham (阿卡漢)
2018-10-07 08:03:00照片動態範圍要大直接拍Raw就好了阿......slog是給影片增加動態範圍用的..你的相機不能拍Raw影片才要用slog增加動態範圍喔喔看懂原PO問題了 是想比較套用不同風格的jpg動態範圍應該說jpg本身紀錄資訊有限隨便一拉就斷階了
那我真的不懂你到底想討論什麼,因為你的文章看起來並不是很了解影片的Log怎麼用,後續的回覆也是。你想用Log拍出不同風格的照片是你的自由,但不要理所當然的說出「影片應該也是這樣調」
作者:
jhangyu (jhangyu)
2018-10-07 11:10:0036樓拍的是RAW當然LR讀的是RAW然後沒有鳥相機內部設定啊
作者: a894392000 (阿豆比) 2018-10-07 11:26:00
我理解原po的意思了 這似乎能解讀為機身預設上本身飽和度演算後偏低吧 因此使用者自訂出適合的值才能符合自己要求畢竟他就是預設擺在那裡 jpeg產生後本身就一定會損失細節可以想像成 拍一張jpeg不後製派 常常會在機身上調整各種參數 如膚色 等等
作者:
lvlvlv2g (可悲生活的落魄人生)
2018-10-07 11:29:00這樣不也是後製了...?
作者: cc3937 (cc3937) 2018-10-07 12:27:00
原po想問的就是為什麼同樣是slog2對影片是後製空間大,但對照片卻比隨便的其他飽和度後製空間還不足,但這應該是編碼問題?可能slog對jpg而言只是種「灰灰的風格檔」,而沒有紀錄更多細節,但在影片模式時編碼不一樣?
我覺得重點在操作照片的後製和影片的後製手法不同,做影片的時候主要看主體顏色的準確度,反而高飽和度會影響後製;做照片的時候,卻會全部都是重點,低飽和拉到高飽和度會斷階,主因是jpeg是高壓縮格式,斷階正常,如果影片的raw格式每台電腦都能處理的話,log格式應該就會被自然淘汰了吧。
作者: parkerwu (parkerwu) 2018-10-07 12:57:00
原po是想討論亮度跟色彩,在亮度的部分slog把高低光處的資訊抓足,但色彩的地方為何不一開始就有和手機一般的飽和色彩?
這麼說吧,Log拍攝流程其實是線性曲線轉換為Log曲線的映射,如果先調整,同樣的資料經過這映射後會有不同的結果,套LUT後會從較寬的色域轉換為一般螢幕支援的較窄的色域,你的調整又會再偏移,反而不會得到你預想的結果。這也是為何影片都會在套完LUT後才開始調更簡單的說法是,Log紀錄的色域廣度超過一般螢幕支援的色域,你如果是根據你的螢幕顯示在調整,其實並不是真的調到你想要的
作者:
kax0205 (說好的數學史呢?)
2018-10-08 09:19:00如果是影片的話slog2要用過曝的方式拍攝後再套用slog2Lut之後再去調色或是飽和度 還有如果你一開始就拍jpg那調色基本上沒什麼意義 手機或螢幕爽看就好 用slog2只是增加你後製的負擔而已 就當成是去飽和度的濾鏡罷了
如果你需要花一樣甚至更多的時間後製調整,就結果論來說這樣就是沒意義的啊... O_O
作者:
kax0205 (說好的數學史呢?)
2018-10-08 15:30:00拍jpg然後跟人家說動態範圍 我只能說呵呵
a7系列的影片也只有8-bit,碰到像S-log2這種比較陡峭的亮部曲線,很容易就會調到斷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