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9-03-01 11:29:4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JDN1mF3I&t=921s
最近看到了這個影片(中國人講解有對岸用語,不喜勿入),
本身使用nikon D750,用LR將暗部拉回的純淨度覺得很滿意,
也一直遵循著以前看到的觀念「nikon就是要拍暗以便保留更多細節」。
但看到這個影片後才知道向右曝光的理論,也查詢了版上舊文章發現2016年
便有過討論(更早的我就沒看了不好意思),對於曝光補償值雖然基本上
數位時代向右曝光有較多的擁護者,但減EV拍攝的人也不少。
想請問各種條件下,以「極度重視後製」為主,最適合的曝光補償值是加還是減?
小弟的工作場合拍攝以抓了就拍為主,找到合適的曝光值並不是最迫切的,
因此一般的工作流程就是拍了再後製調色與亮度。
(1) 假設在iso相同、加減EV後的快門值不會造成手震的前提下,是否向右曝光
是適合後製的最佳解?
(2) 假設需要改變iso但維持在安全快門的前提下,是減EV(拍暗)搭配低ISO還是
加EV(拍亮符合向右曝光)搭配較高ISO值會有利於後製呢?
還請各位前輩協助解惑,謝謝!
作者:
sorochis (ㄇㄚˇ ㄨㄟˇ ㄎㄨㄥˋ)
2019-03-01 11:44:00感光元件組成不同,C家向右,其他左右皆可,建議under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9-03-01 11:47:00我一開始也是保持各家不同的觀念,但這個影片似乎是向右是比較好的
作者:
shisa (奇奇怪界)
2019-03-01 11:54:00各家不同啊,甚至各家不同機種的感光元件也不盡相同,甚至同世代的CMOS,不同階機種的高光陰影能力也不同.也就是在影片中20分左右的"相機raw data亮度範圍"這個值有些相機這個值就整個往左橫移,你再向右+EV,根本是在減低"亮度範圍"阿.
作者:
icexice (用力跳舞會很舒服)
2019-03-01 12:01:00明亮的場合稍微拍暗一點以保留亮部細節但在原本光源就不足,需要開高iso的場合拍亮一點可以降低噪訊,如果拍暗再拉亮,噪訊會比較嚴重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9-03-01 12:08:00謝謝兩位前輩解惑
作者:
zaqwsxcde (我們是台灣不是中華台北)
2019-05-06 07:09:00樓上好浪漫~~
ISO100 不過曝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就是最佳情況D750幾乎是iso invariance快門能壓多慢就多慢 以你的問題,1的答案是yes2的答案是,若光圈快門都固定,你會得到相近的結果,差別在高iso動態範圍會變低~
他這有個前提 其實是在不弄高iso的情況下建立向右我覺得實務上使用很侷限 這幾乎九成都是要放慢快門的意思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9-03-01 16:21:00放慢快門除了有手震的可能性之外,也有主體晃動的可能,個人覺得這真的很兩難,不過還是想知道實務上大家怎麼選,謝謝所有提供想法的前輩!
想想大概只有上腳架拍大景那種情況很實用吧,正好這種題材也是最需要寬容度的
白天的太陽白雲過曝死白是拉不回來的晚上在可能達成的條件下(ISO,光圈,時間)盡量曝光足夠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9-03-01 19:25:00向右曝光還要不過曝我覺得也需要經驗的累積@@
作者:
seou (~課長~)
2019-03-01 21:58:00c家過曝2ev拉得回來 -2ev拉回暗部都雜訊
作者:
fiiox3 (飆速宅男)
2019-03-01 22:45:00看直方圖也可
作者:
lvlvlv2g (可悲生活的落魄人生)
2019-03-02 10:02:00分享一下個人經驗,從過去至現在我所用過的nikon機種直至d700前都還是故意under處理,因為我能後製甚至是到近代d5500(算吧...?)都還是如此處理但是到D500後,under處理出來的卻一直讓我們辦法接受換上D500後,我個人更偏向「較」正確的曝光去處理手邊還會使用的7200、5500,低iso也都還是under在拍離開700後,我就沒再使用過FF,抱歉沒有樣本數
N家在不死白的情況下盡量向右阿 N家死白應該是沒救了不過現在更多是用包圍啦 按個兩張回去合就沒這問題惹
1.向右曝光不致死白2.個人喜歡高iso再加ev,比起低iso拉高來說雜訊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