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LR首Po,還請鞭小力點~
【網頁有圖好讀版】
https://rainycatz.com/tamron-2875-review-2019/
【前 言】
Tamron 28-75mm f/2.8(下稱T28-75)在當今無反生態中的熱門程度無需我
嘮叨,各種專業的評測文俯仰即是,這裡就不再賣弄。因此我試從一個比較
小眾的角度進行心得分享,若您符合以下拍攝習慣,那麼希望本文所提出的
拙見能讓您不再迷惘:
1. 初代Sony A7使用者。
2. 擁有多種焦段的大光圈定焦鏡。
3. 得了一種每天不帶相機出門就渾身不對勁的病。
換言之,本文就是一篇「擁有各焦段大光圈定焦鏡」的「初代A7使用者」所
提出的Tamron 28-75/2.8主觀分享,不造神也不貶低,只談使用體驗。那
麼,身為大光圈定焦鏡的信徒,標準變焦鏡皇對我的意義何在?既然都擁有
各焦段的定焦鏡了,為什麼我還要再添購一顆變焦鏡皇?這不是很矛盾嗎?
首先,我分析了本年度的拍攝題材比例如下:美食25%、街拍20%、寵物15
%、旅遊紀實15%、日常紀錄10%、人像5%、風景5%、飛機5%。由此可見,雖
然我一向偏好大光圈定焦鏡的迷人視角,但更多時候仍需要一顆泛用性高的
鏡頭,以隨時應付各種不同的拍攝題材。畢竟我不可能每天都帶「對」鏡
頭。
其次,我對一顆標準變焦鏡的期望主要有:
1. 高畫質:很多時候我對於拍攝流程毫無前期規劃,所以為了保險起見,
便希望擁有一顆畫質僅略輸定焦鏡,但泛用性更高的鏡頭。
2. 高機動性:焦段略有取捨也無所謂,只要在確保一定水準的畫質下極小
化重量、體積與售價,那麼一切皆可談。
3. 高支援性:無需透過轉接的全幅E-mount鏡頭較符合我的需求,因為如
此一來才能將Sony A7系統的電子性能發揮到極致。其實他廠有許多更為吸
引人的標準變焦鏡皇,但我對目前市售的電子轉接環皆有不甚理想的使用經
驗,況且既然都要入手變焦鏡皇了,總不會樂見用到一半就突然出包的慘
狀。
經過篩選,目前市面上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有:FE24-70GM、FE24-70/4以及
T28-75。最後,考量到畫質、體積與售價,我選擇了T28-75作為標準變焦鏡的
解決方案。
【實 拍】
‧風景
28mm的廣度對於追求邊角變形的大景愛好者而言,確實略顯不足,不過拿來
拍些小景還是相當足夠的,而且T28-75的銳利度與細節展現能力從不讓人失
望。或許是慣用定焦老鏡的緣故,我往往難以駕馭超廣角鏡的變形視角,以
前使用6D+24-105時也甚少將鏡頭轉至24mm端,因此對我而言,無論是晨
昏、星空、夜景等風景題材,28mm足矣。
‧旅遊紀實
難得外出遠遊,如何在鏡頭之間進行取捨,往往是攝影Boy最浪漫的困擾。
如果情況允許,我當然恨不得帶齊防潮箱內所有定焦鏡,從28mm、35mm、
50mm、55mm、135mm乃至於200mm。但這種一廂情願的幻想往往不切實際,勢
必要在焦段與背包重量之間進行權衡。
‧寵物
T28-75唯一讓我不甚滿意的題材就屬寵物拍攝,f/2.8終究無法應付在室內
昏暗環境中神出鬼沒的喵星人。
‧街拍
在一機一鏡的街頭攝影裡,T28-75充分展現了其機動性,是值得信賴的好夥
伴。在她的幫助下,我幾乎可以捕捉到任何想要的畫面,無論是行人、攤
販、車流抑或靜態街景,T28-75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成效。唯一的吐槽點,是
初代A7的對焦速度有時難以跟上街拍的節奏。另外,A7搭配T28-75的體積在
巷弄之中仍略為顯眼,若想降低街拍的侵略性,可能還需多加留意。
‧美食
讓人意外的是,T28-75開啟了我美食攝影的新世界大門,那1:2.9的放大倍
率在餐桌上已屬堪用,藉助28-75mm的焦段與f/2.8的光圈,使我無需起身或
煩惱光源問題,便可在不影響店家及其他客人的前提下得到理想作品。以往
使用定焦鏡拍攝食物時,都必須暫時離開座位以讓拍攝主體涵蓋在對焦範圍
內,就算加裝接寫環也要考慮進光量過少和景深過淺的問題。
當然,微距領域的最佳解還是非微距鏡莫屬,只要佈光得宜,立起腳架、適
當控制光圈,那麼其成像品質肯定遠勝T28-75,這樣的主張在邏輯上合乎情
理,無庸置疑。
但前述條件顯然僅限於棚拍,現實生活中的餐廳環境對於微距攝影來說實在
過於嚴苛,若為了取得更佳的成效而造成他人困擾,更為不妥。再加上對我
這種相機不離身的攝影Boy來說,要我每天在後背包塞一管90Macro之類的微
距鏡,相當不切實際。
【常見疑問】
‧散景不好看?
T28-75上市至今便常被拿來與FE24-70GM比較,這是無法逃脫的宿命。於此
其中,廣角焦段(28mm vs. 24mm)與散景是兩者之間最顯著的差別。FE24-
70GM貴為原廠鏡皇,其散景表現自然不像T28-75充滿令人詬病的二線性,所
以在意散景的玩家最好深究這個問題。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從未對變焦鏡
的散景有任何期待,畢竟定焦鏡的散景有趣百倍,千萬變化,極具個性,遠
非任何一管變焦鏡所能比擬。
‧28mm不夠廣?
以我平常拍攝的題材而論,這完全不是問題。甚至不妨這樣想:若真要拍大
景,就算是24mm肯定也無法滿足玩家的胃口,補一隻超廣角鏡才能杜絕後顧
之憂。例如原廠的FE16-35/4、T家的17-28乃至於最近引起話題的Samyang
18/2.8都很值得關注。
‧f/2.8不夠大?
身為一個慣用定焦鏡且不善打光的業餘玩家,f/2.8對我來說自然尷尬得
很,但考量到變焦鏡光學性能與鏡頭體積的權衡,f/2.8已屬無可避免的妥
協,自然不能拿來跟55ZA、85/1.8之類的輕巧大光圈定焦鏡相提並論。更何
況我購買Tamron 28-75從來就不是要取代定焦鏡,她只不過是提供了一種更
為泛用的選擇,讓我可以應付許多不方便攜帶多顆鏡頭的場合,例如假日返
鄉(偶爾回家一、二天實在沒有必要將手提包塞滿鏡頭)、朋友聚會(在一
群不諳攝影的朋友面前頻換鏡頭簡直宅度破錶)、家族旅遊(只要隨便挑個
芭樂點拍張清晰的合照就能交差了,何苦在一旁深究構圖、光圈大小等技術
層次的問題呢?更何況等我們決定好相關數值後,長輩往往早已失去耐
心)。
‧T28-75在A7初代的性能如何?
差強人意。現今網路上已少有針對初代A7所實施的新鏡頭測試,那麼姑且就
讓我這個堅守初代A7的攝影Boy來場現身說法吧。對焦方面,AF-S比FE 28-
70稍慢,失焦率約20%。我認為這是非常不及格的表現,畢竟作為鏡皇本該
具有相當程度的可靠性,可惜T28-75在初代A7上的對焦能力實在讓人難以恭
維。使用AF-C對焦確實略快一些,但隨之而來的是50%以上的失焦率……。
除非您跟我一樣,拍攝的題材往往不強求快、狠、準的對焦性能,在這種情
況下初代A7與T28-75這個組合確實有些搞頭,否則還請三思。從海量
YouTube影片實測結果來看,T28-75的對焦性能至少要搭配A7iii以上的新型
機種才能澈底得到解放。
‧可以取代FE 28-70嗎?
先說結論:對我來說不太行。吒叱風雲的T28-75能否取代S家祖傳的FE28-70
KIT鏡?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議題。老實說我當初購入T28-75的一大動機的確
是要取代原廠KIT鏡,那樣一顆毫無質感的塑料鏡頭,f/3.5-5.6的小光圈,
外觀還長得有些猥瑣,除了售價便宜、重量極為輕巧外,大多玩家通常開箱
完後就直接派她鎮守防潮箱了,似乎有些殘忍呢。
而當代的單眼營銷策略早遠離了那個買G1送G45的黃金歲月,所以對現在很
多玩家來說,「KIT鏡=垃圾」這樣的想法早已深植民心,有時我用起KIT鏡
時也不免被揶揄幾句。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S家KIT鏡的光學品質與電子性能雖然一切從簡,但
她那不可思議的輕便卻也帶給玩家無限可能。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收了光
圈的KIT鏡與大三元的表現差距進一步縮小,乃是一顆名符其實的旅遊鏡。
所以,對我來說FE28-70仍有其不可取代性,畢竟有時還是會面臨僅限帶一
機一鏡、只需拍得到畫面而不用太計較成像品質的場合。更何況二手拆鏡的
價格早已下探到四千有找,那麼又何必對她有過多苛責呢?將她視為一顆免
洗機身蓋,亦無不可。我反而認為隨著T28-75的橫空出世,最為尷尬的恐怕
是原廠的FE24-70/4,除非售價腰斬,否則她很難有競爭力。
‧可以取代微距鏡嗎?
當然不行。從帳面上的規格來看,T28-75的放大倍率與專業的微距鏡仍有天
壤之別,因此單就近攝能力而論,T28-75在本質上自然難敵90macro之流的
微距鏡。若拍攝主體講求高放大倍率的細節表現,例如昆蟲、花卉、商品攝
影等,則微距鏡才是最理想的不二選擇。
不過,一般玩家出門在外所涉獵的微距領域頂多就屬美食或靜態小物,那麼
T28-75倒是極有誠意地滿足了這方面的需求,甚至還會給您意料之外的驚
喜。
【結 論】
缺點:對我個人而言仍有些微重量負擔(畢竟用慣了輕便的定焦鏡),而且
掛在初代A7上略有頭重腳輕之情況。另外我還是對外變焦的鏡頭有點感冒,
倒也不是質疑其耐用性,而是純粹覺得忽長忽短的鏡身對於我的美學是種挑
釁。
優點:泛用性極高、不輸(GM等級以下的)定焦鏡的畫質、微距頗為實用,
拿來紀錄日常生活真的是極為理想的選擇。單以非專業用途的拍攝而論,
T28-75實在沒什麼值得挑剔的地方,更遑論玩家們僅需以26k的代價便能享
受近乎於FE24-70GM的體驗,只能說T28-75從上市至今就佔盡風頭,實在毫
不意外。
T28-75在我眼裡的定位,簡言之,就是一個全方位的紀實鏡頭。她在體積、
焦段、最大光圈、成像品質等光學要素之間取得非常精確的平衡,不禁讓人
由衷敬佩Tamron設計團隊的巧思。我甚至認為這樣的取捨,才符合無反系統
追求輕便、捨棄部分操作性能卻不向畫質妥協的初衷。
若前往初次造訪的異地旅遊,或拍攝一種從未接觸過的題材,T28-75絕對是
我毫無疑問的首選,待熟悉拍攝主體後再編列合適的定焦艦隊,如此一來整
個拍攝流程不但更為嚴謹,而且樂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