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S3 的德國發布稿已揭露
- 4200歐元 九月出貨
- 全新菜單 長的很像nikon的
- 12MP
- 15檔DR
- BIONZ-XR 8倍強處理器
- 3.0英寸144萬點-跟A7R4一樣 可觸控可側翻LCD
- 940萬點 EVF
- 4K60以下全讀取 4K120 x 1.1有30分鐘時限
- FHD 240P
- HDMI 2.1 可輸出4K60p 16bit RAW
- UHS-II + CFexpress Type A
- 10b422 內錄 , CFE 只有在10b422 S&Q才用的到
- CFE-A 將在九月發售 有80GB/160GB 售價230/440歐元
- 5.5 級 IBIS + 陀螺儀資訊
- XAVC-S-I 500Mbps
- XAVC-HS 200Mbps H.265
- 334 PDAF + 425 CDAF -6EV檢測
- Z電池可USB充
除了全新菜單 沒有太令人出乎意料的部分
謠言的 S-Cinetone沒寫在裡面
R5/R6/A73/A74 畫質比較
資訊來自很多人討厭的東尼北上
結論跟之前討論的差不多 但是高感部分有出人意料
1. R5 vs R5
8K> 4K HQ >>> 4K30 = 4K60 = 4K120 一樣的跳採手法 結果跟HD scale up 差不多
4K30 -garbage said by Tony
4K60 -garbage said by Tony
4K120 -exists (超酸笑死)
[email protected] 25600 exellencent!! 其實應該是你的大腦做了很好的down sampling
2. R5 vs R6
4K HQ R5 = 4K30 R6 差異不可辨 但耐熱比R5更好
4K30 R6 > 4K30 R5 noticeable better both High ISO and Low ISO
4K60 R6 >> R5
不意外因為 R6的兩個模式都是5.1K超採
3. R6 vs A73
4K30 ISO100的時候差不多
ISO25600時 R6表現更好
R6 pixel較大沒錯
但SONY的BSI感覺就過譽了 還是敵不過像素尺寸的差異
4. R5 vs R4
4K HQ > 4K 越高ISO越明顯
結論是這樣 光看畫質不看過熱問題
如果你拍8K30
作者: SonyA7RIII (Sonyα7RⅢ) 2020-07-28 11:02:00
R5 vs R5的意思是?
作者:
Leaflock (民雄鳳梨田切讓)
2020-07-28 11:17:004K HQ是什麼?
4k60p有點奇怪,R5 ALL-I 840Mbps,: R6 IPB 340Mbps碼率差一倍有餘,還是只有動態有差嗎
因為R6的4K60是超採 流量被計算量吃掉了 IPB本來就壓縮IPB本來就比ALL-I小很多
作者:
LimYoHwan (gosu mage)
2020-07-28 11:30:00看到陀螺儀就是錄影直接選A7SIII其他不用說了但是如果你拍照佔50%R5R6還是有優勢有陀螺儀的無反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作者:
jaylj14 (JAY)
2020-07-28 11:33:00樓上那句話應該改成有陀螺儀的"錄影機"才對吧
作者:
cevs (cevs)
2020-07-28 12:05:00靠...規格好猛
作者:
nthomas (ä¸è¯éšŠ..真的很棒)
2020-07-28 12:16:00R6真的香....
作者:
naugje (回甘就是炫泡)
2020-07-28 12:24:00我索終於出側翻螢幕了....
作者:
LimYoHwan (gosu mage)
2020-07-28 12:56:00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20-07-28 13:39:00真正的觸控介面和簡潔的菜單 看來索尼還是知道客戶要的
作者:
LimYoHwan (gosu mage)
2020-07-28 14:36:00有一個重點 A7S3曝光成這樣了 熱度明顯比R5 R6低因為95%的人都不拍影片
作者:
kax0205 (說好的數學史呢?)
2020-07-28 14:51:0012MP上傳FB IG夠用啦
不是阿 拍照買A73就好了啊 多花那麼多買S3幹麻@@
作者:
vpjack (~揚~)
2020-07-28 15:10:00我覺得主要是S就拍照而言,要商攝/風景已經有R4/R3,要體育、打鳥有A9,要基本婚攝、興趣玩家、拍照「順便」錄影有A73,只有「全職專業錄影」才會對S3有需求,受眾本來就小。而R5/R6對C家像是從A7R3上市之後累積多年一吐怨氣的感覺,興奮度就完全不同。而且他除了過熱疑慮以外,幾乎一口氣滿足了C家無反系統在上面A7/A9目標的全部需求,當然就充分反映到熱度上。
作者:
louiskuo (復仇者聯盟)
2020-07-28 15:44:00主要是看價錢拉,R5+旅遊鏡價格約14萬,但A7s3光機身就14萬,想也知道要買R5+鏡頭
R5 和A7S3 重疊有限吧?一台是能錄影的相機 另一是能拍照的錄影機XDD
14萬台幣耶,快可以買三台A73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作者:
vpjack (~揚~)
2020-07-28 16:23:00S3的售價確定了嗎?我記得這幾次歐洲的報價都比台索高一截。如果作為工作機,應該也不會介意和R5那2萬價差,重點是符不符合工作需求。作為娛樂機……那我覺得從頭到尾S3沒有半點適合業餘、娛樂玩家使用,本來就不用考慮它剛才看到另一個情報是3500美金,這個數字台索最樂觀有可能開99890?
作者:
scccc 2020-07-28 19:57:00A73+A7s3的價格不知道會不會比R5便宜
低畫素加PDAF...嗯,看來實機出來後要注意一下是否會發生A7III當初的豎條紋現象
作者:
CGary (下雨天也挺浪漫的)
2020-07-28 22:29:00等實測 看規格很不錯但也沒特別嚇到的點
sony 網頁特別說在ibis元件後方加上sony特別設計的散熱元件,看來ibis是發熱源?canon設計散熱轉接環的原因
應該說加了IBIS後,不能用感光元件背面做為Heat sink(例如Pana GH2/3/4/5s),所以散熱會變得更困難。如果是磁力懸浮式的IBIS非通電不可的又更麻煩了
作者:
nthomas (ä¸è¯éšŠ..真的很棒)
2020-07-28 22:58:00現在的IBIS機種在錄影使用上,是不是必然會有不自然的畫面抖動?雖然好像不是很明顯
作者:
nthomas (ä¸è¯éšŠ..真的很棒)
2020-07-28 23:26:00Pan鏡必有問題,因為會誤判結果做了錯誤的補償,只能靠關閉Yaw軸的IBIS來解
作者:
CtrlX (剪下)
2020-07-29 08:12:00a7s3除了錄影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需求就是夜拍阿 低光源的拍照神機而且有不少場所是全面禁止閃光燈 等於室內必開高iso
作者:
kax0205 (說好的數學史呢?)
2020-07-29 08:25:00推 自從用了A7S已經忘了怎麼打燈了
今時以拍照來說,同水準感光元件,高感下高畫素縮圖就算趕不上同面積的低畫素,差距也非常小了。我自己還是會考慮拿 A7S3 拍快照,但那是建立在我已經有低感主力相機的前提。唯一相機衝著 S3 的高感去在泛用性和價格上都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