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已久也知道板上器材的文章還是占大多數,但因為這個題目太有趣了,於是想要試著
提出其他觀點,文長先感謝耐心閱讀。
樓主的問題再延伸一點大概會變成「為什麼我會覺得我的照片如此平淡?」先假設如此的
想法是存在的,並且先暫時不論器材的差異好壞,甚至是照片的優劣,把時間倒回按下快
門的瞬間。
「為什麼選擇在那個瞬間朝向那按下快門?」
「又為何當時間以及光影變成照片之後便不再吸引你?」
第一個問題的解構橫跨了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許多向度,且比起探討照片更容易變成
探究拍攝者的意識構成的討論(前提是你不是跟著別人拍什麼你就拍什麼),太過隱私以
及個人,因此雖然個人覺得這題十分重要但還是先跳過。
第二題就比較是能建立在照片本身上進行的討論。建議先整理自己對於好照片的定義以及
標準,心目中的好照片是什麼模樣,試著找些攝影集來看看還蠻有幫助的。接著思考要如
何達到那個標準,技巧以及器材都包含在這一段,板友們也都給了很多建議了,鏡頭選擇
、構圖、曝光、參數設定、快門時機、後製,不是說這些不重要,畢竟攝影與繪畫的差別
就在於逃不了機器的存在,它的功能、設計甚至價值都會影響到最終的畫面。但攝影之所
以是攝影,還是要靠身體到場、目光與物體交集並按下快門,照片才能產生。最後則是回
到照片的用途:被觀看。如何觀看或著閱讀照片,解構並使照片產生意義,這部分有市面
上許多攝影論述在討論這部分就不贅述,文末會列一些我看過的書單。
如果換個器材照片就會變好的話,擁有最多資源的人永遠會拍出最好的照片,但實際上不
是如此,每個人心中最好的照片不可能一樣,而對我來說的最好,是我能從我拍的照片裡
看見我自己,這時候就能回到第一個問題了。
「你為什麼會在那個瞬間朝向那按下快門?」
推薦書單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Walter Benjamin
論攝影 Susan Sontag
攝影的異議 John Berger
觀看的方式 John Berger
明室 Roland Barthes
攝影美學七問 阮義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