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is 135 這支鏡頭其實已經推出好幾年了,
但是網路上能找到的資訊真的非常少,所以決定來貢獻一篇。
Batis 135 的冷門其實完全可以理解。
一開始推出的時候定價高得離譜(六萬多元)。
雖然目前售價已經調降到四萬五左右,
但對於專門想要一顆 135mm 定焦鏡頭的人來說,
大多還是會直上光圈更大的 135 GM吧。
畢竟 135mm 大多數的時候都是被定位為製造淺景深的人像專用鏡頭。
不過對我來說,Batis 135 的定位和典型的 135mm 很不一樣,
他比較像是一顆追求極致畫質的萬用長焦鏡。
我個人覺得蔡司在設計 Batis 135 規格的時候,
心中想的不只是人像,
而是一顆能同時顧及到所有攝影師和攝影情境的 135mm,
因此在不犧牲任何畫質的前提下,做到體積重量和最大光圈的均衡。
用光學防震來彌補小一級的光圈,
換來對於旅遊或者街拍攝影者來說更重要的便攜性。
這樣的設計哲學我是非常欣賞的。
不過在這個追求最大光圈、散景當道的時代,
這終究是個不討喜的選擇。
https://imgur.com/ndBEzlE
先來說說鏡頭的外觀和操作。
Batis 鏡頭前衛的外觀大家都很熟悉了,有人很愛也有人不愛。
我個人是給個及格。整體低調流線的設計很合我的胃口。
但有不少細節我覺得對於一顆高價鏡來說需要改進。
沒有光圈環、塑膠遮光罩質感很差、
鏡尾那截鏡身其實是塑膠而非金屬(雖然塗裝的很好,要用摸的才會發現)
橡膠做的手動對焦環根本是沾灰塵噩夢,讓人強迫症發作。
重點是,顯示對焦距離的小螢幕,數值竟然僅供參考。
我實際測試的結果,小螢幕顯示的距離和實際對焦距離有一定誤差。
可能是因為索尼機身回傳的距離資訊精度不夠,非蔡司之罪。
但這就讓小螢幕這個設計選擇變得完全沒有意義。
也不能改成選擇顯示光圈值之類的。
https://imgur.com/p0yzt45
不過這個體積真的是讓我很滿意。
六百多克大概等於一支 24-105/4 旅遊鏡的體積重量。
以實際使用體驗來說,
Batis 135 確實是我旅遊或街拍願意攜帶的鏡頭大小的上限。
通常我是不帶遮光罩的,近一步讓它看起來更低調些
https://imgur.com/NuosGQw
接下來聊聊鏡頭本身,以及拍攝的心得。
首先,蔡司掛 APO 的鏡頭基本素質是不用多談的,銳度和紫邊控制完美。
https://imgur.com/aAILbdF
這是光圈全開 100% 檢視。完全沒有光學瑕疵的鏡頭,
對我來說有一種很特殊的「乾淨」的感覺。
不過蔡司最大的特長還是在他的色彩演繹。
為了比較客觀的呈現發色這個常常被稱為玄學的向度,
我這篇文章選的照片全部都是重新在 LR Raw 檔讀入後直接轉成 Jpeg,
僅套了LR 提供的 Sony Camera Standard Profile 、以及微調了曝光和白平衡。
沒有拉任何曲線或者近一步調色,
換言之,如果你使用 LR 的話,你看到的就是 Batis 135 能提供你的後製起點。
https://imgur.com/EmnTL45
https://imgur.com/6f7bV6t
這真的是一個很棒的起點.....
濃烈飽滿、高光突出,但是又非常細膩的色彩過渡,
這是我覺得色彩偏向清淡的 GM 目前都還略遜蔡司一疇的地方,
https://imgur.com/vmy6FYt
就算在大逆光的艱難狀況下,
色彩也保留的非常好。
另外來聊一聊我個人用 135mm 隨拍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覺得 135mm 是一個容易出片,但很難出好片的焦段。
雖然長焦鏡的壓縮感和淺景深很容易營造突出的單一主體,
https://imgur.com/yU89VX8
https://imgur.com/OyWrTgO
但也因此很容易就拍出千篇一律的照片。
因此,我覺得其實長焦鏡雖然視野很窄,
但反而正因此更小心的構思畫面的「佈局」,
需要有複數(而非單一)的東西相互構成某種關聯來讓畫面有故事。
形成一種劇場一樣的感覺。
https://imgur.com/wKgdwca
https://imgur.com/ogoSRIT
https://imgur.com/jDemMfJ
這個關聯可以是焦內的複數個物件
https://imgur.com/HNCXsNz
https://imgur.com/IBeUt0n
或者是焦內和焦外的物件之間構成的空間秩序,
這時侯就可以看到景深並不是越淺越好,
太淺的景深會讓焦外的物體糊到無法辨識
https://imgur.com/tCj9JNV
或是利用壓縮感來營造某種「尺度」上的對比,
藉由人的渺小來凸顯建築的巨大。
其實如果不是專門要拍人像追求極致淺景深的話,
我真的很推薦這支鏡頭。
歸功於 GM 造成 Batis 二手價格跳水,
大概三萬可以入手。
以這個價格來說,畫質的表現可以說是超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