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個人淺見,其實我倒不覺得原po構圖切小腿、切手肘有太大的問題,
你去看很多大師、時尚雜誌的人像照片也是各種切手切腳切頭。
構圖的重點是空間感、結構性及形勢,而不是哪裡不能切,
千萬不要讓框架限制了你的構圖。
有時候切是一種構圖上的不得不,比如這張,
如果後退一點讓MD的腳完整,凝結的空間感就散掉了,就拍不出這張照片了,
https://upload.cc/i1/2021/11/14/hfTUp7.png
有時候切是因為無所謂,比如這張,
後退一點點讓小腿完整其實對畫面不致影響太大,
但其實真的沒差,我當然有拍到腳完整的照片,但腳完整也不會讓它變成更好的照片,
https://upload.cc/i1/2021/11/14/o2qz8K.png
回到正題,我覺得原po看起來比較習慣用中焦段左右的鏡頭,
當然任何焦段的鏡頭都可以拍出好照片,只是你要去熟悉並善用該焦段的特性,
要知道自己為什麼用這個焦段拍攝,是要它的透視變形、壓縮感、
還是貼近肉眼所見的日常感?
而不是反正鏡頭可以zoom in你就zoom in,即使一樣讓人佔滿一半比例的畫面,
站遠點用70mm zoom in去拍,跟走近點用35mm去拍,呈現的空間感是完全不同的,
建議原po可以多拍多試不同焦段在不同距離的感覺(或先練熟某特定焦段)
拍到相當程度的內化後自然會有一種直覺,
構圖有中的瞬間你會明顯感覺到腦子裡的齒輪卡的一聲剛好咬住,聲音清晰無比,
就像籃球員投出空心球其實出手瞬間就知道了,這不是什麼玄學,
技術性的事練熟了其實都是同樣的道理。
跟原po分享一下我今年剛好也有在海邊拍過一組照片,因為主要是去玩,
所以沒帶燈、沒助手(甚至MD也沒化妝),
但每個畫面其實當下我都很清楚我要的空間感,所以快速按幾張我們就收工了。
這張我是用25mm拍的,選擇站得離MD有點距離,
讓MD成為大景的一部份,但又取得不多不少的存在感。
https://upload.cc/i1/2021/11/14/rpcPCb.png
這2張我分別用25mm及30mm焦段拍的,因為站得離MD比較近,
MD的存在感是不是強烈多了?
https://upload.cc/i1/2021/11/14/BnYVP2.png
https://upload.cc/i1/2021/11/14/og7Oyx.png
這張小腿也切了一半,but who cares?
https://upload.cc/i1/2021/11/14/2MTtBU.png
這張我想凸顯裙擺飛紗的感覺,所以用當下鏡頭最廣的24mm焦段拍,
當然更廣一點的鏡頭效果更強,但我沒帶,
但其實除了焦段以外,相機跟MD的距離也很重要,
太近的話會太仰角,太遠張力無法凝聚,
https://upload.cc/i1/2021/11/14/wOL7I0.png
最後提供一個小訣竅,焦段的選擇有相當程度的理性成份
(這個理性必須跟調整光圈、快門、ISO、色溫一樣內化成反射動作)
決定好焦段後,移動腳步的同時看著螢幕,
去感受視覺張力凝聚的緊繃程度,感受其中微妙的甜蜜點,
這是一種經驗累積的手感,試著去尋找自己的手感吧。
以上個人意見,請小心服用,
以下是我沒什麼人追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lancelin1215/?hl=zh-tw
※ 引述《linlin76 (linlin76)》之銘言:
: 目前遇到的問題是...
: 無法在按下快門的瞬間,**掌握"為什麼要按下快門?"**
: 不知道這方面要如何提升???
: 有搜尋版上的人像文章
: 看到作者yu198877526的文章及作品
: 文章提及他都有先想好一些情境或構圖
: 甚至跟MD的互動,導致的表情以及肢體
: **想詢問大家有沒有更多類似的文章或作者可以追蹤?**
: 另外也有在看這位的YouTube,覺得很適合我參考
: https://reurl.cc/35p7V0
: 因為目前大多也是單兵作戰
: 所以不希望是棚拍或陣仗很大(超多燈具和設備那種)
: 希望的是較隨性,頂多主體道具配件(反射鏡 或 小燈的)
: 附上一些作品,也希望大家給些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