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突然出現一些關於幀率和快門角度的討論,一直覺得這個話題非常有興趣;binnin大
的文章已經清楚說明了很多實際拍攝上會遇到的問題,我想要乘機談一談一些比較理論的
內容和冷知識。有一些問題我自己原先也很好奇,昨天晚上特別和專門做影像技術的朋友
討論後才寫進來。
一、機械快門結構的消失
大家都知道快門之所以會有角度的計算方式,是來自於底片電影機使用的旋轉式快門結構
,英文為Rotary Disc Shutter,之前在中國工作的時候,老一輩的攝影師都叫它葉子板
。具體的計算和使用方式Binnin大的文章中都有提,我就不複述了。
底片電影機用葉子板來達成控制動態模糊和曝光的效果,而數位感光元件則用電子快門的
方式;有趣的是,有一些數位電影機,其實同樣有葉子板的結構,如特別版Sony F65與
Arri Alexa Studio。
我自己從來沒有使用過這類機器,據說優點是混合電子/機械快門結構可以減少果凍效應
,同時可以在葉旋轉快門上裝「反光板」讓數位攝影機也可以有光學取景器(想像一下用
DSLR的機械結構拍電影)!
Alexa Studio的機械快門實際運作畫面:https://vimeo.com/154919139
隨著感光元件讀取速度越來越快,EVF的畫質和延遲表現都越來越好,在數位相機上裝機
械快門越來越沒有意義。因此比較新型的電影機都使用電子快門,甚至連數位相機都開始
取消機械快門了(如Nikon Z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