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新版勞倫斯.卜洛克《父之罪》

作者: heero5104 (島田Heero)   2014-03-13 11:51:38
(圖文網誌版:http://heero.pixnet.net/blog/post/32050403)
書介: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6571
原名:《The Sins of the Fathers》(1976)
P.18 兇案為你打開了一扇門,你想知道房裡藏了什麼。
這次3月中卜洛克的訪台系列活動,很可能是年事已高的卜老最後一次來到台灣,因此對
時間有限、一直還沒有接觸他的相關作品的我來說,打算抽空去參加相關聚會,就趁著臉
譜出版舉辦的「勞倫斯.卜洛克記者會報導員」這個活動,來一讀他筆下最著名的冷硬私
探馬修.史卡德系列,進行些研究撰寫書評後,對作者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再來參加活動

《父之罪》發表於距今38年前的1976年,不是卜洛克的處女作,但是馬修.史卡德系列的
第一本作品!在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上讀者評價4顆星,goodreads書評網站上則獲評價
3.9顆星。同年隨後他另外也發表了第二作《在死亡之中》。目前這系列已經出到了第十
八本《烈酒一滴》,是卜洛克筆下五大系列:雅賊、伊凡.譚納、奇波.哈里森、殺手凱
勒中,最多集、最為受到歡迎與肯定的作品。那麼,這個系列的魅力何在,也是我在閱讀
本作時最為關注之處。
P.25 警局腐敗從來沒有干擾到我,沒有腐敗我哪來足夠的錢養家。
P.92 「馬修.史卡德,我怎麼認你?」
我想道,看來跟大家格格不入的那個就是啦。
無論歐美或是日本,我們已經接觸過相當多的冷硬派偵探,他們各具特色個性、各富獨特
丰采。他們可能同樣沉迷酒精與罪惡感、但能夠擁有一套不容於世間也不妥協於他人的我
執道德觀,這往往是冷硬派偵探的迷人之處。《父之罪》中,我們就從中得知前身是個警
察的馬修.史卡德,因一次任務中誤殺了七歲的小女孩,自責讓他再也無法當警察,而踏
上偵探一路,如同書介所言,就此踽踽獨行於紐約。
P.16 私家偵探領有執照。他們竊聽電話,跟蹤別人。他們填表格,他們存檔案,諸如此
類的事。那些我全不幹,我只是偶爾幫人忙,然後他們給我禮物。
有意思的,在本作中史卡德強調他不是偵探。正如同本案中,他接受了已經結案的姦殺案
死者父親凱爾委託,希望為死者溫蒂的謎樣生平挖掘出更多紀錄。他沒有偵探牌照,他不
情願,但他不拒絕接案,將報酬固定捐贈10%給教堂,開始從為數稀少的線索中試圖拼湊
溫蒂與凶手理查的過去。
P.62 一年半來,理查每個禮拜來幫我做五天事,我以為我很了解他。然後我才發現我根
本不認識他。
在這起慘絕人寰的命案中,溫蒂被刮鬍刀割得體無完膚,驗屍出嘴巴、下體都有性交的痕
跡,而承認姦殺她的同居男孩理查精神已陷入崩潰,在判刑前就自盡而死。但開始奔走調
查此案,接觸兩人生前的朋友後,史卡德發現此案並不單純。理查是個害羞的男同性戀,
而溫蒂是個擁有嚴重戀父情結的妓女,這樣的他們何以同居?彼此之間是甚麼樣的關係?
殺人與被殺之間的「動機」又是?
冷硬派的推理小說中,一向謎團、詭計不是最強項,或者說也根本不是為作者所重視之處
。因此每次讀到真相令人驚豔的大師級作品,如羅斯.麥唐諾《入戲》、史迪格.拉森《
龍紋身的女孩》等,總是讓我格外興奮。必須說,卜洛克在本作中的表現同樣來了記讓我
驚喜的回馬槍!作品的完成度很高,與主題環環相扣,而且完全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實在
不簡單。
P.80 「我們現在是不是真像我們說的那麼開化,而我們的開化又是不是真的帶來了什麼
好處。」
「不都一樣嗎?又有甚麼是真的帶給了我們甚麼好處。」
「你沒有信仰,史卡德先生,也許這是你憤世嫉俗的原因。」
《父之罪》故事中出現了好幾位父親,「父親」更成為圍繞整起命案的關鍵字。史卡德所
接觸的死者溫蒂養父凱爾、兇手理查生父馬丁牧師,都為了這起事件而悲痛,並各自認為
自己的子女沒有錯,錯的是對方!(我兒子很善良的~壞女人勾引我的兒子誤入歧途…)
讀者知道他們可能各自隱瞞著什麼,但要直到真相揭曉後,讀者才會恍然大悟於「父之罪
」的真正涵義與書名定義,這個設定很簡單,卻已然具備「返璞歸真」的推理小說本質。
不因追求所謂的冷硬、文學性、獨特性,而喪失了「解謎」的初衷,無疑是《父之罪》最
讓我讚賞之處。
《父之罪》的篇幅不到兩百頁,但在輕薄短小的內容中卻是五臟俱全,更別忘了溫蒂生父
的同樣「有罪」。史卡德的私法正義手段造就主人翁的強烈特質、每個出場角色,無論生
者與死者於紐約大城間度過的茫然與空虛所彰顯的文學風貌、以及整體故事在推理上、在
架構上的成熟度與成功演出,再點綴上史卡德那些饒富點哲學趣味的腦袋瓜,卜洛克確實
用這本史卡德開場作就吸引了我的注意與興趣,暢銷其來有自,接下來的其他作品表現也
令我頗為期待。
P.163 每個人裡頭都有一些小小陰暗的角落,只有渾然不覺的人才會控制不住。你看到了
自己這點,所以應該會有能力把持住。
正如同新版《父之罪》收錄的,在1992年由史蒂芬.金撰寫的「不養貓的偵探:鑑賞勞倫
斯.卜洛克與馬修.史卡德」這篇戰意十足也精彩至極的推薦導讀中,史蒂芬.金所點出
的本系列特徵:不賣弄花招!這是知易行難的道理,君不見日本本格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
中拚命將一門技藝鍛鍊至極限,然卻常只得到某些人的「過時」批評?去除賣弄流俗的人
物性格與老套悲劇,將故事完全專注於紐約城中這些人物本身,這道犯罪的風景未必深刻
美麗,就像史卡德平凡得是妳擦肩而過後馬上遺忘的酗酒大叔,卻真實得、單純地令人動
容,想去挖掘他們背後的故事,這些故事也歷久彌新,淡淡的卻刻劃入我們心中。就像我
可以肯定,未來許多年後,也不會忘記《父之罪》這一場逆轉真相的對決過程,實在太有
力量了。而溫蒂與理查間的理想國故事,我也同樣難以忘懷…
P.27 我眼睛睜不開,但也沒醉倒,所以才得喝下去。
P.193 喝酒抵觸他的信仰,殺人牴觸我的。
據說《父之罪》中的馬修.史卡德還算正常,之後會展現出更多個人特質,確實在本作中
他的表現還不夠多,對於他和妓女女友伊蓮間也只有短短「P.112 對,你也有你的月經。
」的相處,希望之後能夠看到更多發展。我喜歡本作中對於曾短暫當過妓女的溫蒂室友瑪
西雅的自我表白,「只是想要知道這是甚麼樣的感覺」這確實就是人生,人生需要不斷的
嘗試與摸索,說來沒有什麼不對…也因此覺得可惜,卜洛克沒有另外針對同性戀的心聲抒
發點什麼。
P.125 我想知道那感覺怎麼樣──當個妓女。我了解到我比我想的還要保守,我了解到我
不喜歡在我腦裡黑暗的一角不斷看到的東西,我了解到我想過個比較,呃,乾淨的生活。
我想談戀愛,然後結婚生子,傳統的那一套我都要。繞了一大段路,我才知道這是我要的

但卜老藉由史卡德早年就任警察時,對於法律無法制裁之惡,已然會使用非法的手段報復
、以惡制惡的行為,告訴讀者史卡德擁有的強烈正義感,與丟出了這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對與錯之間的界線該如何去劃?或許自行制裁犯人的行為當下痛快,但最終又會以甚麼樣
的方式反噬自身呢?就讓我們伴隨史卡德的旅程,繼續看下去吧。
P.175 我們有權利陷害他嗎?我無法讓她想像讓他逍遙法外,總得想個法子定他的罪吧?
要是辦不到的話,我們有權利把他扔進河裡嗎?這個問題我更沒法答了,我想過很久,對
與錯之間總該有條界線,可是實在很難知道該劃在哪裡。
作者: anous (阿文)   2014-03-13 22:57:00
今天剛收到木盒版,質感不錯,可惜的是唐諾的導讀還留著
作者: hacedor (沒有個性的人)   2014-03-13 23:22:00
木盒版的翻譯有修正嗎?之前有漏譯、誤譯的部份,還有一些引文也被刪除,這版有改正嗎?還是新瓶舊酒而已?
作者: anous (阿文)   2014-03-13 23:55:00
距離上次看這套已經很久,翻譯疏漏有點忘記,請問樓上有沒有記得舊版的一些疏漏之處?我來翻翻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