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當美國科幻喜劇電影《回到未來系列》的第二集於電影院上映時,參與電影
的工作人員及進戲院看電影的觀眾,應該沒有人會想到電影中所設定的2015年10月21日會
這麼快就來到。雖然現實生活中的2015年既沒有時光機也沒有懸浮滑板,但這無損於此劇
的經典地位,因為在已經跨過2016年的現在回頭細想,《回到未來系列》所描述的未來並
沒有充滿太過天馬行空的科幻場景,而是可以想像的未來,雖然有部份科技尚未成熟,但
片中所提到的3D投影、指紋辨識、體感遊戲等技術,的確已被大量運用於目前的生活中。
個人以為正是因為這樣貼近生活又帶點想像空間的設定,才讓《回到未來系列》能夠在30
年後仍舊成為話題。
之所以花了不少篇幅提及《回到未來系列》的原因,是因為個人覺得《神的載體》的
設定與《回到未來系列》有異曲同工之妙。故事設定在不怎麼遙遠的2030年,14年能有什
麼變化?而且還將多元成家、廢死、核災等許多目前爭議頗大的議題置入故事中,讓人感
受不到這是一個屬於未來的科幻推理故事,但下一刻,大數據不再只是應用於分析商業思
維與模式的工具,而是能夠達成全面監控讓所有人的隱私無所遁形的監視系統;清潔機器
人、性愛機器人、看護機器人甚至連孕母機器人都出現時,才又讓人稍稍從現實中脫離,
回到書中那個近未來的世界、回到那個圍繞著『天才』與『人工智慧』打轉的謎團事件中
。
雖然作者打造了一個平易近人的近未來,但是選擇以科幻元素作為本格推理的題材,
本來就是一著險棋。畢竟本格推理的本質是邏輯至上,從謎團到推理過程到解謎都必須建
立在高度的邏輯性之上,而科幻的本質則是無須合乎常理、追求的是超越想像,創造無限
可能。科幻元素雖能夠讓謎團更神秘複雜,但一個不小心最後的真相可能就流於作者的自
圓其說,無法合乎常理及邏輯性。雖然《神的載體》的整體推理並未偏離邏輯性,但個人
對於最後逆轉的結局並不怎麼滿意。一件手段殘忍的弒親血案也許駭人聽聞、各個登場人
物也明顯地抱有說不出口的秘密,但事件本身其實並不複雜,綜合故事中揭露的線索來看
,不論是十年前的伍氏夫婦命案還是相隔十年的管氏夫婦命案,真相只有一個,兇手也只
可能是『那個人』,其犯案動機也顯而易見,在Who與Why毫無懸念的情況下,個人更想知
道的是How與When,然而在這個部份作者卻未能多做說明。所以即便最後翻案所指出的真
兇的確是『那個人』,但是以那樣充滿遺憾傷感的方式揭開真相,反而讓人有種在水落石
出的同時又留下了更多問號的感覺。
因為先前從未接觸過游善鈞的作品,不否認在開始閱讀前是存有一點點的猶豫,不過
從閱讀第一段文字開始,那點猶豫就全部一掃而空,游善鈞的文字與述說故事的方式讓讀
者很容易的就進入故事中,但若要問我對這部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想不是謎團也
不是某個角色而是謎團的背景也就是『天才』與『人工智慧』的設定。何謂天才?何謂人
工智慧?由人類創造出來的人工智慧究竟是接近人類的存在還是超越人類的存在?不具備
思考能力的人工智慧能稱得上是智慧嗎?那具備思考能力的人工智慧是不是就能稱之為人
?
報載義大利某神經學家宣稱已成功完成猴子的腦移植手術,接下來將要在人類身上施
行此手術,科學怪人能否真實上演還不得而知,如果換了腦就能幫助那些腦部功能及智力
但困在無用軀體的病患,那麼植物人所失去的究竟是腦還是身體?《神的載體》將人
類簡化成意識與肉體的組合,從肉體所抽離出來的意識仍舊得以『活』在某個空間,甚至
是佔領某具肉體取而代之,這樣的事情……光是想像就很可怕。
人們常以『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是瘋子』來形容觀眾與演員,雖不知這句話是否能
套用到作家與讀者身上,但會在第一次挑戰長篇推理小說就選擇科幻題材的作家,腦子肯
定異於常人,再不然就是對推理小說有著異常的企圖心,想在主流的本格推理與社會派推
理中開創出另一個新的可能,究竟是前者還是後者,就請推理迷們來一窺究竟囉!
題名:神的載體
作者:游善鈞
出版:要有光(秀威資訊)
日期:2016/01/27
網誌版圖文:http://chingjuwu.blogspot.tw/2016/02/blog-post_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