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戒備森嚴的核能發電廠中,作業人員的進出都有嚴格管制,但在這樣的環境下,竟
然在管制區內發現遭人殺害的屍體。隨著流言蜚語傳出,各家媒體紛紛大幅報導,並透過
自家記者的調查,希望發掘真相。主角曾我身為報社記者,也投入調查的行列,但調查的
越深入,他才發現案件牽涉的層面比想像中的還要來的廣大多了。
《核與蟹》是1981年江戶川亂步獎的得獎作品,此時離1965年日本第一座商業運轉的
核電廠──東海核電廠啟用已經過了16年。從1965年以來,日本核能發電佔的比例越來越
高,提供大量的電力,人類內心深處對核電的不安與恐懼似乎漸漸平息。但1979年美國發
生三哩島事件,又重新喚起社會對於核電的批判與反思,這樣的氛圍也造就《核與蟹》這
部社會派風格的作品。
社會派的作品一般不太重視詭計,但《核與蟹》在結合「推理」與「社會議題」上表
現的還算中規中矩,剝洋蔥式的調查雖然沒有隱藏太多驚奇,但利用核電廠特性的密室設
計仍算是別出心裁。在今天回頭看這部35年前的作品,絲毫不覺得過時,因為故事帶出的
核電議題,直到今日仍是社會輿論的焦點,這也顯示核電的問題一直都沒有解決。
究竟是否該使用核電?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不可否認的,核電廠一旦發生任何
失誤,造成的傷害將是廣泛而長久的;但另一方面,核電也提供了大量廉價的電力。但究
竟是傷害重要,還是利益重要?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就像善與惡,並不存
在著一條清楚的界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