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放學後 - 東野圭吾 (有防雷)

作者: LittleDiDi (小弟弟弟弟大)   2018-08-31 02:12:28
本文同步發表於
http://littledidi.pixnet.net/blog/post/225989576
(還望各位版友順手點一下,也算小小的創作鼓勵)
作者:東野圭吾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07
[內容簡介]
深刻複雜的人性、精巧縝密的劇情、出人意表的結局--
你所熟悉的東野圭吾,就從這裡開始。
1985年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得‧1986年週刊文春MYSTERY BEST10第一名
  殺人沒有什麼好怕的,
  比起你們從我身上奪走的,
  你們的生命根本不值一提……
  在女子高中擔任數學老師和射箭社顧問的前島,
  一直以來都自認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但是從某天開始,一切都改變了。
  先是差點在車站被推下鐵軌;
  再來有人在游泳池淋浴間扔了一個電源插座,企圖電死他;
  接著是盆栽從天而降,差點砸破他的頭。
  左思右想也想不出自己為何會招人怨恨的前島,
  和校長提出報警的要求,卻反被要求再觀察狀況一段時間。
  就在前島為自己的生命提心吊膽之際,
  曾經和學生起過衝突的生活輔導組主任村橋,居然遭到殺害,
  全校師生為之震驚不已;然而,這不過只是慘劇的開端而已……
(以上來自博客來)
東野圭吾的出道作也是成名作,眾所皆知他的啟蒙作品是小峰元的《阿基米德借刀殺人》
,印象中那部作品有些枯燥乏味,相較之下同樣是校園推理的《放學後》則顯得有趣許多
,單看主人公是個老師,與女學生們互動與萌生情愫,就有許多遐想空間,核心的密室殺
人詭計也設計得頗具水準,更棒的是從這部作品就看得出來他在描寫細膩情感的天份。
《放學後》的敘事觀點以主人公前島出發,他的人設很有意思,自覺無法融入教職文化、
不解少女情懷的他,決定以「公事公辦」的態度行走於私立清華女子高中,上課時從不跟
學生打屁聊天,跟同事之間也鮮少往來,想說這樣就可以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沒想到與世無爭的他,開頭就已經是第三次遭到模名人士襲擊了。
開頭便置入一個反差作為懸疑點展開,接著前島帶領讀者走入私立清華女子高中,這是一
間很重視社團活動的學校,前島則是擔任射箭部的指導老師,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形
形色色的女學生以及教職員,只是這部分因為人物眾多,只對幾個特別的人物印象比較深
刻,就不一一介紹了,反正也不是太重要。
大致了解一下這間學校之後,便進入重頭戲,一個叫村橋的老師被發現毒死在射箭部的男
更衣室,儘管男更衣室與女更衣室有通道相連,但女更衣室的外頭被鎖頭牢牢緊扣,男更
衣室的內部則被警察都認可無法從外部設置的木棍給卡住,除了這兩道門外無其他出入口
,形成不折不扣的密室。
很快地前島便聯想到,村橋老師的死,與他多次受到襲擊的事件是否有關。之後當然還有
更多精彩的發展,這部分還是留給各位自行去挖掘圖樂趣,接著來講講我對這本書的感想

毫無疑問,本書是好看的,我認為好看主要在於他將二八年華的女高中生的心思情緒描寫
得入木三分,這個時候的女生青春洋溢、思想前衛,有些叛逆也有些傲嬌,尤其是以前島
一個男老師被一群女學生環伺的角度來看,根本就後宮佳麗三千(誤),東野很故意地讓前
島與兩位女主角,高原陽子和杉田惠子,若有似無的師生戀,東野的文筆在早期就很流暢
,就算沒寫推理,光寫這樣帶點禁忌的愛戀,就挑逗死讀者的胃口了吧。
其次講本書的詭計,有時候會聽到一些反東野的人質疑他設計詭計的功力,說他是因為本
格推理寫得不好才常寫一些社會派、愛情取勝的小說,甚至連島田大師都曾經說過「東野
圭吾現象」論,不置可否,但單論本書的密室詭計,我覺得還算不錯,而且也把非得是密
室的理由說得很充分(有很多為了密室而密室,只會覺得兇手真的很有事)。
比起本書的密室詭計,更一絕的是動機,其實本書的動機普遍呈現兩極化的評價,但我個
人是偏向於好的,東野圭吾細膩地道出小女生的內心世界,而我也因此較為理解他之所以
後來走的文風偏向於人情感面的表現,剛說了從本書的密室詭計看來,東野的詭計功力即
使不算高超,至少還算有一定水準,我覺得他不是不寫,只是盡量發揮他的專長,這並沒
有什麼不對,這也是為何他有今天如此成就的理由。
動機真的很值得一談,放在雷區後面說,本書的兇手意外性有些低,但我想大家應該也不
會太在意,最後更有東野式驚奇與逆轉,總之這本書絕對稱得上是東野圭吾必看佳作之一

個人推薦指數:8分(滿分10)
====================================我是雷線=================================
兇手的殺人動機乃自於自慰被兩名死者所窺見,由於長期受不了兩名死者的異樣眼光,決
定痛下殺手。
詬病的點當然是「鼻屎般的動機,汪洋般的殺意」,但其實我是很能理解兇手的心情,東
野圭吾寫這本書的時候是三十幾年前的舊時代,那時候的民風純樸,思想保守許多,即使
兩名死者沒有刻意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但兇手就是過不了自己那一關,不由自主覺得自
己像是被「視線強暴」,於其自己死不如別人死,就算有那麼點不講道理,我還是覺得算
蠻合理的。
我是有點忘記主兇在書中的人格特質,因為我印像對主兇描述的篇幅不多(大部分不是高
原陽子就是衫田惠子,要不就是麻生恭子,其他我都不記得了),不過你還是得佩服東野
圭吾能想出這麼一個符合小女生的殺人動機,也就是切題,有些人真的會因為一些小事情
殺人,因為在別人眼中的小事情對當事人而言是大事情,這種細膩的想法,東野圭吾真的
設想得很周到。
作者: elapseregret (不知何往)   2018-09-06 12:57:00
這一本我從來不會覺得動機不合理有些女生的小劇場(如果看得到的話)更是驚死人 不然宮鬥劇怎麼來的(不一定真是天生心眼壞 有時就是覺得妳都踩我了 那我怎能不回踩 但很多時候就只是"我覺得" 而不是別人真要踩)
作者: AppleAlice   2018-09-06 17:25:00
我本身念六年女校(國中+高中)看完這本動機感想只有WTF而且我是事隔多年看兩次,並沒有說第二次比較能接受
作者: siedust   2018-09-10 22:12:00
雖然不是不能接受動機,但兇手根本有病,自己不把門關好還怪罪別人看到,並把別人殺掉,太扯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