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斯諺的《馬雅任務》是我這輩子最喜歡的推理小說
先附上購買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0054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729364.html
以下是我的讀書心得,有雷慎入
=======
對於「快樂」和「真實」何者比較重要的哲學問題,Nozick用經驗機器思想實驗,
來主張這個世界上有比快樂還要重要的事。而大多數人直覺上,也不會選擇進到經驗機
器。然而我認為,這個思想實驗的比較基準是建立在「改變現狀離開真實世界」的前提
下。各種心理學研究的證據都顯示,因為演化的因素,人是一種會安於現狀與熟悉事物
不想改變的生物,這種天性可以使人快速的用過往經驗在變動中採取安全的策略。演化
導致許多人傾向在各種社會議題採取守舊的立場,甚至連沒有進入意識的單純曝光(「
閾下曝光」),都可以影響到潛意識,進而影響到人的決策。
所以Nozick的經驗機器論證並不成功。
換個角度想,如果有個人坐在我們面前娓娓道來自己到了經驗機器,在機器中和某
些人建立了什麼樣的關係,並且他說自己十分懷念在機器裡的那種感覺。我們真的有辦
法直視他的眼睛,告訴他「這些經驗是假的」、「你的那些感情不是真的」嗎?恐怕無
法。如果此人是因為在現實中經歷太多痛苦不堪的事情,才逃進機器裡,那就更不可能
了。
閱讀大部分的本格推理小說,對我來說只是和作者鬥智的遊戲而已(所以我對大部
分的本格推理小說能不能算是文學作品或藝術品持保留態度),而《馬雅任務》是那極
少數可以觸動我的例外。文學作品承擔遠比哲學論證還多的任務,後者只需建構論證、
駁倒對手即可,前者則必須在理智和感情上說服原本想法不同的讀者,讓人「感受」到
某些想法。我相信看完了《馬雅任務》以後,那些主張在真實世界就算受苦也有價值的
人,都或多或少會有所動搖。
虛擬世界中的真感情
主角一開始是為了「查案」的動機而進到經驗機器,卻漸漸對女主角產生感情。或
許是因為潛意識的影響,也或許兩個不認識的人在經過類似婚禮的儀式後確實很可能會
產生感情。不論產生愛戀的原因為何,看著男主角最後想回到機器中,我們很難說這種
感情是假的。我們很難說,男主角努力想要救出「自己的妻子」時,他「只是躺在那邊
,什麼事都沒做」、「根本沒去救人,只是有經驗罷了」。
在故事的最後,所有人編造了謊言來欺騙男主角,讓他不知道自己失手殺了愛人。
「我們要永遠守住這個秘密」,因為現實太殘酷了,所以主角的家人精心製造了一場騙
局,唯有如此,他才能過得「幸福」。知道真相並不能讓他感到幸福,只會讓他再次情
緒潰堤而已。
除了故事主軸以外,書中還藏了許多細節。比如說主角和貝亞用餐時,貝亞說自己
向來只吃「最能增強腦力的食物」,主角心想自己並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有人會拿「受
毒品控制的快樂」來論證快樂不是唯一有價值的事情,但不想受毒品控制,主要的原因
應該是價格昂貴、藥效過了會感到痛苦,而非因為毒品建構出來的幻覺是假的。否則我
們應該也會拒絕甜食、電玩等「藥效沒那麼強烈的娛樂藥物」。
如果真的有經驗機器,在現實世界沒什麼親人朋友,而機器裡面是一個又一個美好
的劇本,要選擇進去嗎?相信很多本來說不的人,看完這本書都會對自己的選擇遲疑。
不給問題的推理小說
這本書除了是哲學小說以外,也是「本格推理」小說。不像大部分的推理小說會明
確告訴讀者「要和偵探一起解決某個案件」,這本書要讀者解的謎團藏在每個細節裡,
要讀者自己發現。作者給了很多提示,包含:貝亞照理來說是服務人員,卻用很冰冷的
語氣和客戶說話。世界級的科技服務公司在客戶房間遭竊時只塘塞了一句「我們已經在
追蹤了」,卻沒有其他的道歉賠償。在機器裡必須「吃藥」才可以「轉換」回現實世界
。服務人員說在機器做出自殺自傷的行為會傷害到腦神經。所有疑點全部都指向一個最
簡單的解釋,讀者(包含我)直到看到那行「哥,從頭到尾都沒什麼劇本啊……你一直
活在真實世界」,才發現自己被封面封底文案那些「科幻推理」、「經驗機器」等字眼
騙了。是我這輩子看過詭計設計得最好、最燒腦、謎底最出乎意料又最合乎邏輯的推理
小說。
結語
作為林斯諺的忠實讀者,我認為這本書是他目前為止最傑出的作品。詭計不是老梗
,而且紮紮實實的在作品中探討了一個複雜的哲學問題。而這樣的推理小說在台灣,大
概也只有這位身兼哲學家身份的小說家寫得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