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ontontonni (桶桶泥)》之銘言:
: 我本格迷
: 說到貴古的話
: 阿嘉莎 昆恩 卡爾,橫構正史的書一直都會找來一再回味
: 可是福爾摩斯已經不會想看了,完全不想看那種
: 福爾摩斯只剩下偵探本人成為流行文化的符號,作品內容本身真的經不起時代考驗
: 像羅傑命案,無人生還,Y的悲劇,耳語之人,犬神家族,惡魔的手毬歌等這些經典現在看
: 來完全不輸現代作家,而且還超過!
桶桶泥此番發言,很顯然完全忽視了歷史的過程,反而比較像是被流行文化符號
影響而看不見福爾摩斯意義了XD
柯南道爾寫出《血字的研究》的時候是1887年。
這一年,克莉絲蒂-3歲,她小時候因為姐姐念福爾摩斯探案故事給她聽而引起推
理小說的興趣。
這一年,昆恩兩位作者都是-18歲,他們不但是推理小說家也是推理小說歷史研
究者,在他們編輯的短篇集中就包括了《福爾摩斯的惡運》。
這一年,卡爾-19歲,他不但是柯南道爾正式傳記《柯南·道爾的一生》的作者
,還與道爾的小兒子合出了一部仿作《福爾摩斯的功績》。
推理小說家跟一般的小說家有個關鍵差異。
一般的小說家,可以從很多方面切入。可以堆砌美妙的文字,可以有不同的筆風
,可以有不同的深刻時代背景,可以有各種故事性。其中取到一兩樣,也能說是很有
自己風格了。大家也沒有什麼客觀標準去評論高下,讚聲差不多,那就並列吧,剩下
都是喜好問題了。
可是推理小說家除了顧到小說那一部分外,還必須想盡辦法讓推理謎題超越前人
。你小說部分寫得再好,只要你的謎題沒有超越前人,甚至只要在前人作中被發現有
類似架構,搞不好在推理小說這一個面向上都未必能拿到高的評價。
也就是說,後人的推理小說作品,試著超越前人不只是應該,甚至是不得不為。
推理小說家費盡心思就是為了從前人寫過的各種謎題中,找出可能還留下來的縫隙。
所以要說福爾摩斯小說中的謎題平均不及現代花樣多或精巧,那也沒什麼好奇怪
的。
可是,謎題雖然想盡辦法超越,但建構與解構謎題的概念卻是被繼承下來的。而
說到這樣的方法論,福爾摩斯系列絕對是在推理小說歷史中有重要地位的。這才是最
經得起時代考驗,被包括克莉絲蒂、昆恩、卡爾繼承下來,再繼續被後續更多的推理
小說家繼承下去的重要東西。
至於說到福爾摩斯小說本身看不看得下去的問題,那可能就比較偏個人風格喜好
罷了。
平心而論,福爾摩斯系列的描述手法確實相對比較平實,不像克莉絲蒂強大的懸
疑感塑造方式,沒有卡爾那樣強調的各種詭異密室,更不用說橫溝那種陰暗家族的背
德獵奇感了。就故事性而言,確實有可能讓這個時代的讀者覺得相對平淡。但這也就
是風格差異罷了。
而且實際上,就算光看短篇,道爾在福爾摩斯系列中也有嘗試過一些不一樣的描
寫方式與故事風格。有些比較詭異的,有福爾摩斯第一視角,有更像冒險劇而非推理
劇的部分,也有極具故事性的《最後一案》到《空屋》。
我個人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篇是《五個桔核》,結局有種很具味道的浪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