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門的辯護人,制度下的小齒輪
這本書的結局跟我預想的很不一樣,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書名取得很好,因為焦點不是放在案件本身的真相與謎底揭露,重點是指出體系的缺
失與制度的瑕疵,通盤的丟出社會議題,像是勞權相關的非法仲介、壓榨移工、外籍看護
、權勢性騷;漁業相關的非法濫捕、國際黃牌、權宜船隻、虐待霸凌;法律相關的苛扣護
照、逃逸外勞、死刑爭議、公投違憲、無國籍人球;政治相關的介入司法、輿論操作、轉
移視聽、選舉手段、官商勾結、利益衡量等。有法官父子間的指導棋操弄、有男女情感之
間的背叛與出賣、法務部長與秘書長的角力運作、辯護人貫徹理念之心境變化、船東寄人
籬下唯唯諾諾、船商老闆隻手遮天目無法紀、事務所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無不徇私舞弊、
沆瀣一氣。兇手卻感覺像事外人一樣一直在狀況外,被當成獻祭牲品,陷於求助無門的失
語狀態,甚至還有心神喪失及壓力創傷症候群的可能,關鍵證人則有殺身之禍、進退維谷
,看起來分外真實、細思極恐。由於在各人物的塑造非常立體、角色定位也很鮮明,非單
純著墨在兇手動機及過程描述,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不叫「海濱殺人事件」、「移工滅門
慘案」的原因。
八尺門是一個原住民聚落,出了一位法學專業人才,在法院擔任公設辯護人,雖然隸屬法
院人事管轄,但從事的卻是不討喜又與院檢唱反調的被告律師工作。書中描繪的角色處處
都有矛盾對立與爭議亮點,像是:
1. 佟寶駒父親是殺人兇手自己卻研習司法投身公部門維權伸張正義;自身血統為原住
民但不想從事階級複製的往復工作,因職務關係要替殺了自己族人的兇手辯護而激化部落
衝突。判自己父親10年定讞的最高法院審判長兒子,竟是主動到自己麾下學習,已通過司
律考試的替代役男等。連決定要轉任律師替被告辯護,都被內部院檢刁難、外部事務所警
告、連私德與家族黑歷史也一覽無遺,可見淌水甚深。
2. 族人彭正民受制於船公司老闆,好友被殺肇因於其所賜,但身陷囹圄只能繼續完成
骯髒事,不惜背妻離子、同族反目,以換取出海機會及身家安全。為圓一個謊只能說更多
謊、為殺一個人只能殺更多人,而留下的伏筆與線索即暗示了該來的還是會來,討海人的
血腥與暴戾不僅反映在海上而已,在數百億的商機之下,連總統都主動關切,而人命只是
草芥不如的東西、民怨的宣洩窗口而已。
3. 有佛家不殺生宗教信仰支持的廢死派法務部長,會對政治生涯帶來多大起伏?我國
國民法官的遴選就有包括不能不下死刑的決定,若一個不願簽署死刑執行的部長坐擁高層
職位,豈不尸位素餐、瀆職喪權?劇中清楚的說明利用各種方式逐漸完成廢死的可能性,
像是死刑一致決、國際公約效力、受刑能力判定,從程序、實務、修改規則、推翻判例,
都力保初衷。無奈國家機器動得太厲害,就連獲得情資顯示關鍵證據也無法撼動決定,雖
然自己也玩弄不少手法但距離第一線還是有隔閡,遂轉念孤注一擲、將計就計,藉由民眾
支持死刑的擁護聲浪,達到執行錯死刑的恐懼渲染,成功影響公投結果。既可箝制反對派
與日俱增的勢力、又可站穩自己的不敗之地、還能掌握話語權持續推動廢死時機,不愧是
政治人物的基本功。而必要的犧牲?抱歉你倒楣,就像鄭捷案迅速了結一樣,書中也批判
了其執行效率的驚人有不當因素介入干預。
4. 替代役男連晉平看似無關緊要的角色,卻是重點核心人物,沒有他通譯就可更專心
執行任務,女朋友就不會跑去跟船公司老闆洩密誣陷,也就不會害的佟寶駒身敗名裂還被
貼標籤,更不會被他爸找麻煩,也就不會讓兇手連三審都不開庭行言詞辯論。所謂明案速
判、疑案慎斷,從原本主張廢死派,想以精神鑑定為由貫徹信念,但無形中卻加速了死刑
的確立與執行。在與佟寶駒共識、李怡蓉交往的期間也有過數次辯論,精彩的攻防不下法
庭上的唇槍舌戰,最為膾炙人口的莫過於吳燦基準,看似界定了依據引述,在教化可能性
必須考量完整人格成因,對比死刑一致決而非多數決有異曲同工。然而其結果容易造成重
大連續殺人犯逃過死刑,並未被所有法官採納,劇中打臉最響的就是,其無法通過同儕審
查與再現,即是偽科學的一種,法官不希望被限制裁量空間,故只能成為雷聲大雨點小的
學說未廣泛於實務應用。就像測謊無法成為審判證據一樣,多的是不測不會怎樣,過了法
官照樣不採信,根本做白工,對應劇中佟寶駒說的法庭笑話,格外諷刺。
5. 通譯的部分指出了最多當前制度上的缺陷,比如資方打手未迴避、警詢筆錄免具結
、人才短缺薪酬低、公辯自掏腰包補,甚至還要協助祝禱及宣布死刑。Leena扮演的角色
功不可沒,突破兇手難開金口、聽出卷證筆錄造假、舉證關鍵證人存在,還要背負異鄉人
種族歧視、殺人幫兇、討金龜婿等罵名。不受勞基制度保護、超時多工更是台灣日常,最
後藉由許奶奶的智慧才得以安全下庄,身涉險境及滿腹辛酸敢怒不敢言。
6. 佟寶駒父親受制於船公司資助的校園,因子辦案不願委曲求全而丟工作,知有蹊蹺
卻還是遭遇不測,與連晉平父親護子心切形成強烈對照,牌桌菸酒間死囚定讞,再度彰顯
支配者的生殺大權。
結尾的衝擊重創讀者的神經,無奈感慨之餘喚起我們重新關注並思考各式議題的嚴重性。
此作獲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及文策院專案補助影視化,預計年底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