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本頗有歷史的著作
范·達因(S. S. Van Dine)的<班森謀殺案> 出版於1926年 即將迎來他的百年歷史
也是范達因的處女作
(1926是大正十五年 也是昭和元年 那一年還在北伐 世界上還在國際聯盟 還沒有UN
也就是說 真的是很古早的作品了)
案件本身講述紐約的股票經紀人/交易人班森在家中被槍殺
第一行就死了人
整部作品算是都在推理搜查
但寫得非常瑣碎與繁雜
許多評論紛紛寫上"枯燥" "平淡"的烙印
但就我來說 最特別的還是菲洛凡斯這個人酸到不行的講話特質
白目的名偵探有之 瘋瘋癲癲的名偵探有之
但凡斯是對他的好友馬克漢每句話都在酸 都在否定 都在嗤之以鼻
一邊跟他說"我進了案發現場5分鐘就知道是誰幹的了"
一邊帶著讀者繞了整本書的大圈子 (雖說小說裏面也才不過是7天就破案)
凡斯輕蔑物證而開心理推理的先河 這招白羅跟瑪波也常用
但沒人像凡斯一樣嘴賤XD
史岱爾莊謀殺案(1920年英國)的殺人兇手要被絞刑吊死
但在美國這邊是要坐電椅
其實就是一個簡單單純的案件:
兇手在半夜進入被害人的屋子 用槍枝精準地正面擊中前額 一槍斃命
但偉大的范達因帶著我們審訊一位接一位的嫌疑人 再通通彎來彎去
那年代的紅緋魚還真的頗拙劣
大概可以理解范達因波瀾不興的原因
大串大串的文字 凡斯開口就是酸警察酸檢察官的不討喜性格
范達因作為記述者卻一字不發 比郭破虜還隱形
我很高興二次重讀終於讀完且寫出心得了
下次遇到范達因不知會在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