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11616381.A.58E.html
看到同學轉貼的新聞,說著馬英九受外媒採訪的統一宣言,
看了一下內容,發現和520來學校的座談會中講的內容差異不大。
當時學生代表有特別篩選過吧我猜,
因為學運那時餘波盪漾,馬想來和學生「交談」博得一個好形象?
但作秀成分居多就是了。
當時會談內容有記錄下來,我沒參加,是看同學錄的影音檔才驚為天人。
這位學生代表真的很讓我們感到忿忿,如果他當時能以個人名義發言而非學生代表,
我想會好得多吧?
但且不提他讓馬感到溫暖愉悅的話語,馬的言論與想法當時便覺得很可怕。
找出我那時記錄下來的學生會長與馬的逐字稿,看了一遍,
還是不解為何馬對台灣這麼沒有認同感。
內容大概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隔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馬總統,身為學生會長(還沒就任),我願意加入青年顧問團,我有這個
誠意,因為我愛台灣,我希望透過有建設性的行動,讓大家一起、吸引大家的加入,一起
用建設性的行動來幫助台灣。而且我剛滿21歲,應該符合青年的資格。(馬呵呵笑中)所以
,請問你現在可以答應嗎?
馬:我負責把妳轉到行政院,來~部長在這兒~非常歡迎非常歡迎~呵呵呵~
學:那我今天想要提的問題是──
吸引各國優秀人才來台灣就讀、為台灣所用,對台灣非常有利,那~雖然聽到剛剛總統說
明的─開放的重要性,但是身為醫學系的學生,我卻發現,政府有個政策跟您的說法有一
點點矛盾。
所以,對於跟我們語言相通、能夠適應台灣學習環境的大陸學生,來台灣就讀大學,有一
個三限六不的限制,尤其是台灣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醫學系,竟然不開放大陸優秀學生進入
,我覺得非常可惜。
我個人的看法是,不論我們喜歡中國或是討厭中國,把他們當成是合作夥伴、對手、甚至
是敵人,我們醫學系的學生不怕競爭,我們希望有機會跟他們同台較量、交流、學習,對
於吸引各國優秀人才,包含大陸的優秀人才,來台灣就學、為台灣貢獻,總統,你認為如
何做得更好?謝謝。
馬:我覺得你們這個學生會長真的很優秀,而且心胸很寬廣。
在我任內大陸學生成長大概30倍,我現在做的完全就是開放台灣的校園,以馬來西亞來說
,現在有一萬多人,僅次於大陸,而且他們多是華僑,很好啊!對台灣有向心力,有很多
很傑出的人!很棒,所以,完全同意妳的看法。
四年前,三限六不政策中,醫學系這部分是醫界非常強力的要求(不開放),那我當然是可
以理解,那其他行業的我希望可以來,技術性的不可以來執業但可以考證,不能執業但可
以考證這樣他們回到大陸才能證明他們學到技術…
因為醫界非常普遍的強烈要求,因此我們交由醫界內部討論比較理想,至於未來看法
會不會改變我不知道,所以也許是逐步來做或若干年後再來做開放,因為開放是我們重
要的政策,衝擊是難免的。
像《最後一堂課》這本短篇小說,我們可以延伸到德法戰爭百年,兩方仇視這麼久,
但二戰後德法的政治領袖相當有遠見,大規模的推動學生交流,
數十萬的學生來往於兩國,到他們學校上課、到他們家庭居住
(聽起來好可怕,兩岸關係不能與德法同論),讓他們相互了解,我看了非常感動,
所以我覺得兩岸要能夠和解,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讓兩岸的年輕人在他們人生比較早的階
段,就開始認識對方,而且年輕人在一起就有很多可以交談。
所以,第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年輕人可以做朋友,
第二呢、希望兩岸年輕人既合作又競爭,
兩年前,我去暨南大學,他們告訴我有兩位大陸的交換生,選了operation research
管理學的學程,陸生期中考拿了非常高分,台灣學生原本覺得陸生沒什麼,後
為了雪恥,奮發圖強,期末考也就都考得很好巴拉巴拉馬覺得很好,有彼此激勵之感。
像去美國留學也有一樣的情況,因為好不容易能出國,陸生會很努力,像很久以前,我們
家都不是很有錢,我們要靠獎學金或打工(不是很久以前,現在也要靠獎金
或打工啊…),在這種情形下會特別用功!
且目前台灣少子化,很多學校招生不足,大陸高考後有一半學生無法讀書,所以我覺
得招陸生來可以一次解決兩岸的問題(不是這樣說吧...)。
我的構想是打造一個和平的台灣海峽,當然學生還是會有一些疑慮啊什麼的,但我們慢慢
溝通慢慢了解。所以,我覺得如果台灣每一個學生都能像妳一樣有這麼廣闊的胸襟,對不
同的意見能夠包容,透過理性的溝通會無往不利。
那我們再次的肯定妳(學)這樣很好的態度,我相信你們學生會在你的領導之下一定會有很
大的作為,我們給她鼓個掌吧‼!(以上,喔對了他們有握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隔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認真聽完覺得馬的理想很可怕。且他真的非常努力地在他任內要化獨漸統。
學生沒有競爭力可以從教學方式和心態來改變,
要引進國外人才競爭,也並非一定要指名對岸吧?
且我們真的沒有競爭力嗎?還是資源不足呢?
其實,我覺得大學教育以下的課程都是為了升學、為了考試而準備,
國小要考國中資優班,國中要考高中的明星學校,高中要考一流大學,
大學畢業要考執照證書等等。成績這些數字帶來很多迷思。
最近上了幾堂研究所的課程,覺得互動的教學方式的確能夠幫助我們融會貫通,
不是為了考試而讀書,而是為了求知而讀書。
有時也要扮演不同立場的人來立論辯說,我覺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戰性。
有這麼多人為了知識而努力,有這麼多有教學熱忱的老師,
為何馬總要用一句因為我們沒有競爭力所以需引進中國人才來刺激我們這種說法呢?
他在用這種說法掩飾什麼?誤導什麼?
對我們如此沒有認同感,也不予我們肯定,真的很讓人失望。
其實也不是說大學之前的教育不好,它的確打下了一些基礎(現在的會考改的一團亂= =),
但活用度不高,很幸運的能繼續讀研究所,繼續學習應用知識的方法,
我們漸漸掌握方法,並與外國競爭激勵不同的想法,真的有馬說的那麼差嗎?
他說要開放,我們運用網路與越來越便利的交通和各國交流著知識,
開放難道專指中國嗎?
沒有陸生我們程度就會很低??
哪一天會不會台灣人外流,整個島都是大陸人??
馬的這番言論一出,同學們的確挺多都在說要離開台灣,
特別是經濟能力能支持的,已經慎重地開始規劃出國的事情,托福啊、連絡學校等等,
他說,走了就不會回來了。他們的計畫是三年內一定要走。
且這麼做的絕不在少數。
馬的做法很讓人寒心,同學們和我說走吧,往外走去,博班去國外讀就別回來了。
幾位老師也開始和我說博班的事(雖然我還是碩班菜鳥),
大家都想走的氛圍真的很令人傷心。
台灣有哪裡不好呢?台灣又有哪裡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