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9 放過

作者: htx9 (螞蟻)   2016-09-19 19:20:16
今早一開始就無法進入狀況,是否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
深呼吸一下,讓自己精神和筋骨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態只會讓自己的思維僵化。
視野變狹窄,思維變僵化,昔日的能力和經驗彷彿退步了一般。
猶如重新接觸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觸碰的東西,那般地生疏、疑惑。
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暫時還不曉得,也許只是普通的假期後症候群,或者是睡眠不足。
過一陣子後,紛亂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保持平常心,就能夠發揮平日水準。
= = = =
為什麼要跟自己過不去? 對自己要求過高,超過了身體的負荷,能力的上限。
所換回來的,並非是達成目標的滿足感,而是完美主義所帶來的焦慮與痛楚。
很多時候,沒有人逼我們,而是我們自己逼自己,把自己逼入了絕境之中。
在痛苦的泥淖之中,我們不禁吶喊,為什麼事情會演變成這樣的境地?
如果是環境改變所造成無法預期的結果,我們或許無法改變。
但如果是我們的選擇所造成的結果,也許我們可以在事態惡化之時及時回頭,
根據目前情況,改變目前的做法。而不是鑽牛角尖,執著蠻幹。
為了避免陷入偏執一方、難以挽回的窘境,我們必須時常意識到,
「我們現在正在做什麼?」「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如果能夠養成自我察覺的習慣,便能夠在行事偏離正軌之前及時修正方向。
除了要能夠自我察覺,也要能夠自我反省。
人類是擁有能夠自我反省,自我改進的生物。
我們難免都會犯錯,一旦犯了錯誤,重要的不是要自我苛責、懊悔不已。
而是要能夠從錯誤、教訓中去學習、累積經驗。
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再怎麼痛苦懊悔也於事無補。
何不放過自己,將多餘的時間和心力放在值得追求的事物上面?
= = = =
也確實我時常給自己過多的壓力,無論是工作上、生活上還是交際上。
有些想要想做,但是最後卻沒有做到得到的事物,因而感到惋惜和傷感。
捫心自問,這些想要想做的事物,當真是必須完成的事情、必須得到的東西嗎?
我們常常分不清「想要」和「需要」之間的界線,常常以為自己「想要」,
但事實上並非非要不可。想要的東西,買來之後就放到旁邊長灰塵;
想做的事情、想得到的事情,在自己做完、得到之後,
才發覺到這好像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後繼續擬定一個「想要」的目標,
繼續盲目地追求。
能夠瞭解到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需要什麼,也就是必須要能夠徹底地認識自己。
「自己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過什麼樣的生活?」
人們常常自以為很瞭解自己,但是回首才發現,我們好像是最不瞭解自己的陌生人。
做事情需要動機,而我們常常憑依感覺來行事。
這般的直覺,有時候並非是我們內心真正的渴望與想法,只是單純地欲望所驅使。
因此,我們必須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去傾聽內心的聲音、身體的語言。
如此一來,我們明白了自己的核心價值,便有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去做對的事情。
= = = =
自己真正渴求的東西是什麼? 有什麼是在這輩子非得完成的目標?
昔日確實有過一些夢想,但是不懂的趁年輕及時努力、學習精進,
導致現在仍然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但這樣的反省也許是另外一種機會,我可以趁這個機會好好地思考、硺磨。
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列一大堆可有可無的目標,想要全部硬幹。
時間有限,不可能每一項想達成的目標都能夠做完,所以必須懂得取捨。
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真正值得投入的事物上面,然後持之以恆、努力不懈。
重要的不是我在這輩子能不能夠成功、名留青史,
而是我能不能在臨終之前,回顧一下我的人生,回味一下我曾經哭、曾經笑的點點滴滴。
最後說出:「雖然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不過我已經滿足了…。」
縱使這樣的想法還不夠豁達,但至少要讓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過得有意義。
不斷地學習精進,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生活,無論別人怎麼看我,
不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艱難與挫折,我仍想笑著來面對前方,就算一邊哭一邊笑也好。
能夠看淡得失、隨遇而安,平靜地面對工作、生活、人際與人生等,
達到真正放開心的境界。
= = = =
嗯… 這應該算讀書心得吧?
作者: pussi (泡泡)   2016-09-20 22:34:00
第一段看了真想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