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618

作者: ebiebiten (蝦蝦)   2018-01-06 21:21:46
提及元曲,腦海裡浮現的恰恰是一粒銅豌豆。可以置於掌心把玩,可以敲可以錘,但它最
終不會有幾分改變。渺小的,倔強的,百折不撓的銅豌豆。
文人總愛以竹以梅以菊以松自比,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個意思,什麼經霜不凋什麼清高獨醒
或者零落後芳馥總如故。關漢卿卻說自己是一粒銅豌豆。初讀此曲時我只是個國中生,當
時是忍不住笑了的。過幾年之後撿回來再品幾回,無端生出了幾分道不清的滋味。又因為
這幾分無法言明的滋味感到不甘心。
這份不甘心生於我的挑食。單就文學一事,我一直是偏食的。
遍覽中國文學史,我原是喜歡婉轉纏綿的詞作的。我鍾情於宋詞,我為晏幾道為秦觀為周
邦彥傾情,我醉心於那一句句溫柔含憂的此恨無關風月。
我不看文人的肖像畫,我只依他們的作品自己重新形塑他們的樣態。把他們的作品擲入水
中,讓那一字一句重新染成墨,然後以那些墨重做一幅人物畫,於是真正的其人如其文。
溫庭筠在史書裡再醜再黑,憑著那幾句細膩含情的怨,在我的心裡他便是個溫柔體貼的翩
翩少年郎。而要我來說,文人們就該是如此的,白衣直勝雪,烏髮如鴉羽,溫潤如玉、君
子謙謙。偏元曲不是,俚俗直白。有些元曲拼湊出來簡直就是個滿臉落腮鬍的糙漢。
怎麼會看著這曲不伏老,就輕易被觸動了呢?
思來想去,我想起了楊照,然後覺得自己好想懂得了。楊照曾撰文評周夢蝶,兼論其餘現
代詩詩人。那篇評文我看過數遍,覺得楊照確實寫出了那些我無法精確言說的讚嘆,點出
了現代詩動人之處。只一個論點我不大認同,楊照說,傳統詩為他人所寫,現代詩則為自
己所寫。現代詩人如周夢蝶,寫詩是為了「安定自己騷動的靈魂」,古代文人何嘗不是呢
?至少,在關漢卿的曲裡,我同樣看到了的意味。這也是,我為何對這樣的文字產生了共
鳴。
也許是因為我也正處於一個,於我自己而言,遽變中的年代。一腳踏入大學的門檻,彷彿
就能見到脫下學士服後那個倉皇失措的自己。過往的世界多輕鬆呀?身為一介學子,所有
必須做好的似乎也就只有學習而已了。但畢業之後又當如何?不能再一味躲在父母的翅翼
底下。
總說中華文化是五千年的一脈相承,但真論起來元朝卻是其中一個特出的年代。如一整片
峽蝶穿院,仔細看卻發現原來裡頭藏了一隻迷路的小蛾。元代大抵就是那隻蛾。科舉仍是
有的,但卻再不能保證前程了。以往讀書人總是被人敬重著的,但今代卻有了「九儒十丐
」的說法。於是只能流連於秦樓瓦舍中了。柳永科舉不第,負氣說著什麼「且憑偎紅倚翠
」、「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意氣憤憤嚷著「奉旨填詞柳三變」。待到元朝這群文人,卻
是真真正正只能填詞唱曲了。柳永縱著性子過了幾年,想通了換了名字,也就及第任官。
從屈大夫到,多少個因懷才不癒而鬱鬱的文人,篇篇書著被貶謫的苦,都比不上關馬鄭白
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