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與幫忙

作者: silense (寧靜的韌性)   2018-03-09 14:25:09
是我誤會了。
原來我沒有意識到別人做的
和我做的其實是同一件事情。
當我做,我定義為幫忙,
當別人做、別人提醒,我將之定義為侵略。
當我情緒度下降,這是ARC破裂,
對方的好意受到中止,
受傷的不是只有我一個,
對對方來說,同樣的受傷。
我之所以在跟別人談話的時候,
總有一種對方總是對的感覺,
是因為我從來不說出我的真實性,
不說我對的地方,
所以當大家一起說話的時候,
才會感覺到我總是錯的。
我還有另外一個毛病,
就是難以接受他人建議,我很「鐵齒」。
如果有一個人跟我說前面有個洞不要過去,
我就會很高興的跑過去,
掉進那個洞裡面,摔個鼻青臉腫狗吃屎,
然後很高興的說,
嗯,
這裡果然真的有個洞。
梁老師之所以會覺得很不舒服,
是因為他不忍心眼睜睜看著我
做一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情,
而我覺得很不舒服,
是因為我提的方案他都說行不通,
我又搞不清楚他是行不通在哪裡,
那只好問問蔡老師說這是真的行不通嗎?
我太強調那個「我」,
如果那個成功的結果不因為我,
我就會感到很失落。
結果搞得蔡老師和梁老師都很火,
好像我在挑撥離間一樣。
我只是想知道,
這個不行嗎?
只是一句經驗沒有辦法說服我,
這件事情、到底是哪裡不行?
沒有試過,你怎麼知道?
邦說,
有些事情就是知道,
就像嗑藥以前就知道嗑藥了會變白癡,
人之所以聰明、異於禽類,
就是因為人的許多判斷並非建立在親身體驗,
而是「觀察」。
你看一眼,就知道結果。
下次就知道直接去找業務人員。
梁老師說,
一天觀察一個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技巧,
我要花點時間看看郭老師怎麼上課,
我現在有點理解Ken所說的話了,
Ken覺得跟我說話的時候,
我是一團毛線球、
我好像聽懂了、又好像沒有聽懂,
我是能理解、但是不記得、不能應用,
所以會死翹翹。
因為我人生的答案,
其實梁老師都告訴我了,
如果我不能夠去看、去觀察,
那麼我可以應用施展的,
就只會有我個人智力那麼多。
多看、多觀察,
多思考、多問問自己為什麼,
這會是我人生的解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