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ilense (寧靜的韌性)
2018-07-21 00:48:23我發現弟弟是用聲音記東西
我是用文字記東西
東方人的影片加字幕
應該也跟這個有關係
我們習慣「別人告訴我們訊息」
我們習慣「文字輸入」
當使用聲音輸入的時候
聲音會給你不一樣的東西
我沒有辦法用聲音記得英文人名
當弟弟的說明裡面穿插許多人名
而我都不認識、缺乏實體物的時候
了解棒球和自由格鬥對我來說
就充滿了誤字
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我發現我和弟弟的對話裡面
在他提及自己的興趣的時候
我的理解裡面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誤字
這會有一個誤區
弟弟的溝通不容易傳達出真實性
即使他跟我花了很多時間講了很久
也絲毫不會提升我和他的ARC
只要提及拳擊和棒球
我們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弟弟的說明無異於喃喃自語
而我覺得既乏味又無聊
付出陪伴的時間沒有得到既定效益
但是下一次他又會像錄音機一樣
播一次我聽不懂的東西
如果他的訴求只是講話,那是個問題,
因為講個不停、喋喋不休是一種線路;
如果他的訴求是希望我理解他所說的話,
那也是個問題,因為我完全不知道他說什麼。
說話是需要雙向溝通等對方示意答覆的,
就像Peter說話一樣,疊層遞進,
以前覺得Peter說話好慢,像把大家當智障,
現在才理解把大家都當成智障教,
才是一個老師的基本功力,
從基本真實性要素開始給,
對方示意之後再開始慢慢丟新東西,
一次給一個概念,
這也就是為什麼梁老師常常說我沒頭沒尾,
不知道在說什麼,
說我太貪心,一次想告訴孩子太多東西,
並非Peter演講的內容太簡單,濃度太低,
相反的,是我說的太多,濃度太高,
說的多就對嗎?
不對,因為他們全部有聽沒有懂,
一片空白,有講等於沒有講。
Ken做人成功的關鍵
不在於一天24小時陪伴
在於「用心」
他很用心的去理解對方、了解對方的脈絡
並且給予適當資源或示意
先帶著親和力建立溝通線
了解對方的近況、尋求與困境,
有了瞭解、提升ARC之後
鷹架媒合進入適當資源。
這才是我應該要做的事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