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5-1孝啥時變成孝順的?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9-05-25 05:04:32
也許試著找找起源,總覺得至少孔子那年頭,孝跟順並沒有連在一起說
在歐美國家,孝是啥玩意恐怕都成問題,也許尊敬父母,感謝父母,跟父母當朋友都
算可能的事,但是養兒防老,孝親費是怎麼一回事恐怕讓他們一頭霧水?
在佛經裡的孝,看來看去,大概是沒有順父母意那回事,是讓父母順佛意走上解脫道
才叫孝,至於怎麼讓他們走上佛道,那了不起叫善巧,大概跟孝順無關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道,可謂孝矣。」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這大概是一個按規矩來供著的想法?
至於孔子自己對父母幹了些啥事?如果我印象裡沒錯,孔子傳說中的父親在孔子二三歲
時就掛了,孔子母親破門帶孔子走,終生不跟孔子說他父親是誰,十來歲孔子母親就走了
,大概也來不及奉養啥?孔子刨了傳說中父親的墳改葬,看看就好,規矩通常是給底下人
守的...-.-孔門三世皆離
在植物界大概不用談孝養這回事,動物界有嗎?慈烏的故事一直是覺得古人觀察力爛又
喜歡穿鑿附會搞出來的,父母養幼獸有,幼獸長大養父母很詭異吧?族群共用的葬所,老
衰的野獸自己跑去死倒聽過?楢山節考的靈感來源是象塚那樣的東西嗎?
還是守著老媽,雖然覺得她不開心,也沒有多大能力讓她開心
照目前查到的資料,失智症跟怕金森症的進程開始就是有進無退
無藥可醫,藥物只是期待進程慢些
一個月三四萬的開銷,安慰自己還好不是22k的
簽了DNR,如果有那麼一天,我不要拖著自己跟別人
唸佛
謝謝
漢朝也許是關鍵點吧?漢朝前百家爭鳴,儒家其實沒太大優勢,不知怎地獨尊儒術,然後儒
教就跟統治權掛勾綁一起了?從禮孝到愚孝,孝到孝順的過程也許在那時發生,這坑挖的
坑了幾十代人?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9-05-25 05:47:00
漢朝 董仲舒把讓皇蒂的權力正當化的神話,跟孝順還有儒家捆在一起,百年千年後就醬著了,要拆都很麻煩基本上是為統治者服務的,又受統治者歡迎受當權者喜愛的東西,很容易被加固成四不像
作者: dianaphelps (樹)   2019-05-25 07:42:00
國家的社會安全制度如果不健全,父母要犧牲自己人生才能夠生養小孩,也因此產生養兒防老跟親情勒索(孝順)先進國家如歐美日本因為國家制度幫忙育兒或是經濟好父母跟小孩就比較有機會是各自情感跟經濟獨立的個體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9-05-25 09:00:00
一千年前東西方的國家安全制度度都談不上健全不可否認,這種架構對內穩定性很高在宋朝,這玩意得到大幅度的進化,控制力度更大,形成了內鬥在行,對外無能的文化。18世紀歐美的工人,奴隸,受到的保障沒比中國平民、農奴好,就是個不一樣的文化發展而已如果真的大一統,這玩意政治安定性非常高的。孝順是統治者一家的社會安全制度,儒教做為執行者,從中獲取大量利益。從君之視臣如草芥,臣之視君如寇讎,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概念演變,漢朝之候,儒家已經轉型成儒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