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的事情
有一種說法
在兒時沒有被正確的對待,沒有感受愛
於是在感情中,無法付出愛
好像是,好像不是
他說,她說,他們說
我有自己的定義嗎?
諮商師說,每個人對愛的定義不一樣
還要看對方接收的,想接收的是什麼
如果對方覺得被愛,那就是愛
也許他覺得被全面性的照顧是愛,
從母親身上得到的愛
於是從妻子也想得到類似的愛
於是就覺得全面性的照顧才是愛的表現,
至於其他,不那麼重要,感受不到
而我對愛的定義呢?
如果一直以來, 都在想像一種畫面,
大茂黑瓜廣告中的老娘娘與老爹爹那樣
牽著手
就是我對愛的定義了
難怪我常常索取這件事,牽手
陪伴到老也是對愛的定義,
因為廣告中的他們白髮蒼蒼駝背手牽手
愛是包容對方的缺點,更多的責任感在其中
互相照顧,關心,關懷
那如果被其他公婆與媳婦的紛爭,妯娌的愛傳話所破壞怎麼辦呢?
似乎是無解呢
我在廣告沒看到這一段
婚姻似乎比我想像得還複雜呢
想想那一年單純的時刻,
BG版,因為葡萄跟我討論
如果有一天送長輩的禮物被嫌棄,你會怎麼辦呢
你說我會說那是我買的
因為這個所以才決定你就是這個人了
那時候覺得 被挺,被照顧,被愛
我最不拿手的地方,婆家人際關係
以前挑對象,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希望對方的家長喜歡我,我才跟那個人交往
一直擔心的,一直害怕的,也一直忽視的婆家人際關係
害怕的大哥大嫂一家,還是勉強自己去親近
希望有一天,他們能成為你的後盾
沒想到,害到自己
流言總是傳來傳去
有這麼一首歌的存在
以後,如果有機會結婚,我不會再加婆家任何人的FB了
也會謹言慎行,以免不必要的爭端,
這就是社會啊,婆家小社會
諮商師告訴我一件有趣的事
為什麼你會第一次見面就信任對方
憑藉著對方給你的感覺,像妳上次說的妳大嫂
我也好奇著,為什麼他的個案這麼多
會記得我這麼細微的事情
我還有很多第一次見面,就信任對方的事情想跟諮商師分享
如果諮商師能夠是朋友那該有多好
可惜只是個案與治療師的關係而已
下堂課是,面對童年與前男友們的創傷
他說,我不會勉強你做不想做的事
不是不想,只是好害怕面對那些
也想自己變得更好,達到自我成長
真的好想成長,不想停滯不前,玩著幼稚的遊戲
在你面前掉淚,是安全的嗎
應該...不會接收到否定的訊息吧
有一件事情,應該可以說
在我爸離開我的時候,我是一滴眼淚都沒有掉過的
為什麼呢
真希望你能告訴我
接觸了諮商界,才發現婚姻版大部分的人的想法是如此偏頗
為什麼要龜縮於這個小世界,大學生上來推文發洩的小世界
不看看外面自我成長,一直讓自己停滯不前,越來越負面
最後成真了,真的離婚,才來說,他們寫的是真的,所以我也這樣了
在開刀房等候的那段時間
唯一坐下來的時間,便是聽我婆婆在問我媽,他們會不會吵架啊
他們吵什麼
其他時間都是來回踱步
站在最靠近開刀房的門口
現在才發現
為的就是當病人被推出來的時候
第一時間看到他
而在開刀前,自己的焦慮,萬一在麻醉時,走了,那怎麼辦
工作時邊打字邊掉淚的那種感受
永遠只會我知道而已
那一年2018年,好害怕失去。
還不能表現這份恐懼造成對方的負擔
那一年跟自己的對話是 "妳要堅強"
所以,別聽別人怎麼說
問問自己,那時候的擔憂,整件事情,來龍去脈
是不是真的像他們說得這樣
那一些些「妳不愛我」的字句中,一直在想著,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愛這個人
那些你不愛他的字句中,釐清楚愛是什麼
別人愛的定義,跟我的不一樣,為什麼就能否定我對愛的定義呢
焦慮依附者,勇敢聽聽自己真正的想法是什麼
愛是,有一天,沒有了激情與愛情,
還願意跟對方牽手到老的那份心意
更多的是責任心,包容對方的缺點
還有願意溝通的那份心意
但我得到什麼
病房,半夜,給婆婆睡陪病椅
半夜,先生轉頭對婆婆說,快去休息,快去睡
好希望對方能撇過頭來看我一眼
沒有了....
寂靜,看著他們兩人,我好像局外人? 好像外人?
他們是一家人,我是看護嗎?
回程車上,踩著剎車 油門 剎車 油門
我在後座掉眼淚,委屈滿滿的,
這麼替他們著想,為什麼連洗澡都不行,
喔,因為是媳婦該做的事情,婆婆的教誨.
我跟妳說,怕妳不懂,當老婆的這時候要陪在老公身邊,
我知道要陪在老公身邊啊,至少洗澡可以吧,我很難受,我生理期來,頭暈不舒服
一堆黑血
那為什麼不能頂回去呢
因為我想深受他們的喜愛
最後有得到嗎?
我想是沒有的
那為什麼不勇敢做自己呢
焦慮依附者的困境
想要被喜歡,忍耐著
於是找依附者討愛
討不到,委屈,一層一層的
搶走我手上的行李,謝謝妳的照顧,我自己照顧自己就好,妳可以走了
這是一種自我覺察的練習
只是不知道方法對不對
為什麼如此雲淡風輕
因為自始至終,"妳不愛我" 不成立了
這份感覺,不成立了
"你不愛我"卻成立了
或許,小時候你也是缺愛的小孩,成長時,內心小孩被忽略
想順應父親,順應父母的期待,
無法頂嘴,只會順從
於是妻子也要一起順從
原因是什麼,不好猜,沒禮貌的猜
我想是因為不被認同吧
所以極力想認同
被認同的方式是什麼
乖乖聽話,就能夠得到愛
因為看到媽媽住院,爸爸的敷衍陪伴,
更渴望的是另一半的全程陪伴
用猜的,都是假的,猜測,得不到真正的解答
婚前,好希望未來的公公能成為我的爸爸
一直渴望的父愛,
沒想到感受到的是一直都不被認同的感覺
每次見面,看我一眼的次數都很有限
真希望能被注視著
在醫院走廊,有兩人獨處的機會,聊了先生的病情
之後,以為關係有進一步
就在公公買早餐給我之後,在走廊,跟公公說謝謝你買早餐給我
以為關係能進一步
最後,「她又不會騎車,也不會開車,怎麼照顧你」
滿滿的嫌棄文字,想凸顯自己的重要性,
我了解,希望兒子接受自己好意的心情
也希望自己接受這些文字不是嫌棄,而是一種跳板
壓低別人,就能跳上去,就能成功達標
就像跳高,棍子要彎,要壓,自己飛躍而上
「我會照顧你啊,我也會煮魚片粥啊,就像拔智齒,我會買東西給你的」
一般人會替自己辯解,焦慮依附只想得到疼愛,當然不會說出上述的辯解
從小這麼渴望長輩疼愛的自己
也只有阿姨疼了
就算被嫌棄,也在心裡打定主意會照顧公婆,就算處不來,也有這份心意存在
焦慮依附者,好累,始終沒有得到認同,那為什麼需要被認同呢
因為想得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