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7 哭

作者: htx9 (螞蟻)   2021-02-07 20:14:28
最近有空就會閱讀,讀了不少本書。
上一本是美國知名媒體人吉姆.莫瑞寫的書,從不斷地自我探尋中去尋找人生的意義。
裡面內容是作者的一些親身經歷,蠻令人感動的,看到一些地方不由然眼眶泛紅。
原來,我們眼中所謂的成功人士,其實也有很多不為人知軟弱的一面。
我們總是看到這些知名人士光鮮亮麗的部分,卻總是忽略對方在背後所付出的辛酸、
努力與血淚。本書探討家庭比工作還要重要的重要性,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面對
死亡,不管是自己還是自己所愛的人。所以我們唯有珍惜現在,把握當下。
我們人們常常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明明就是一些很簡單的道理,
但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忽略它們。其實,道理大部分都存在我們自己的內心深處,
只是我們選擇去忽略它們罷了。閱讀也是從和作者對話的過程中面對自己的內心。
每個人每天應該安排一小段獨處的時間,跟自己好好地相處。
想想看,目前你所過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對你而言,你覺得什麼東西最為重要?
如果你只剩下二十四小時的壽命,在這最後的時間裡,你想要怎麼度過?
作者最後得到的答案,是將每一天視為生命中最後一天來度過,
以這樣的態度來過日子,而不是過一天算一天得過且過的生活態度,
才能真正地把握當下,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自己其實也是過一天算一天的消極態度,一直不肯直視一項事實,
那就是我們人類,每個人都在逐漸走向死亡的這件事實。
除非未來的科學技術可以讓人永生,要不然每個人終究會遇到生老病死、生離死別的
時刻。因此,我們就好好地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人事物吧,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
= = = =
今天看的這本書,我邊看邊哭啊,這是日本笹原留似子的著作,她在日本發生311地震
的時候廣為人知,雖然我不知道有這個人。她是一位遺體修補師,或稱修復納棺師。
是為遺體作修補,把它修復成生前的狀態。因為遺體經過一段時間就會變形,
尤其如果發生意外、自殺、溺水、長時間放置等等事情會變成面目全非,
而納棺師的工作就是修補這些遺體,讓遺族可以跟往生者好好地告別。
這本書我真的是邊看邊哭,常常說患難見真情,人們總是要等到失去了,
才會顯現出真性情。如果平時就有好好地陪伴這些往生者,就不至於在最後後悔莫及了。
哭泣其實也是釋放情緒的一種表現,有些人無法接受往生者死亡的事實,
在大哭過後,接受逝者已矣的事實,才能在好好告別後,重新在出發。
本書後半段在講311大地震的部分,看到天災後各種慘狀,作者毅然選擇當義工這件事,
這種犧牲自我,成就大愛的精神令人動容,即使身為女性,背後也有軟弱的一面,
但是作者還是選擇堅持下去,真的是令人肅然起敬。
這本書是圖書館借的,過幾天打算打看一次,好久沒有好好哭過了。
令人感動的書籍,值得讓人一看再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