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0 閱讀

作者: htx9 (螞蟻)   2021-03-20 19:41:08
看完一本書《我在這裡,山在那邊》,呂忠翰(阿果)寫的,寫得相當精彩。
阿果是臺灣目前無氧攀登8000公尺以上高山的第一人。
全球共有十四座巨峰超過8000公尺,僅分佈在亞洲四個國家: 尼泊爾、巴基斯坦、
印度和中國。相信一般人都知道聖母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每年有許多想要征服這座高山的冒險家趨之若鶩,彷彿山頂上有無數財寶等著人們來
攫取。聖母峰上的眾多遺體,儼然成為路標指引人們前進的方向。
攀登巨峰之所以危險,在於暗藏危機的地形、在於氧壓和氧氣濃度降低的大氣、
在於惡劣的氣候以及冷冽的氣溫以及隊友的狀況等等。
2500公尺的高度就有可能引發高山症,7000公尺以上的高度空氣中含氧量會減少至
平地的三分之一左右,長期處在缺氧的環境下會讓體力無法恢復、思考變得單向,
所以一般在規畫攻頂之前會先在營地之間來回進行高度適應,
最後再挑個好時機迅速攻頂,之後再立即下撤。
聖母峰有些罹難者聽聞是因為太多人攀登導致塞車,這些人就算已攻頂,
因為要等待人潮進退所以長期暴露在險惡的環境下而罹難。
雖然可以配戴氧氣瓶來適應高度,但還是有其風險存在。
而我們的作者,雖然還沒挑戰聖母峰,但也有挑戰幾座8000公尺高山的無氧攀登。
無氧攀登即是不配戴氧氣瓶的攀登方式,這只有少數人才能夠達到的成就。
作者雖然有成功征服許多高峰,但也有失敗過幾次,本書也描寫作者失敗的過程,
甚至有遇過幾次危機,所幸最後順利化險為夷。
為什麼他們願意冒著生命危險來攀登? 他們究竟在追求什麼?
如果他們在挑戰過程中走向人生終點,他們會不會後悔自己當初所下的決定?
倒臥在巨峰上的那些遺體,是渺小的人類企圖征服大自然的紀錄。
每具生命都有自己的歷史,在他們的背後是否曾經有人在等待著他們回家?
就算能夠順利攻頂,是否就能夠代表人類已經能夠征服大自然了呢?
攀登的意義何在? 冒險和探險的意義何在?
作者也時常在問自己為什麼會做這些挑戰,而作者也沒有給一個明確的答案。
也許有些問題是沒有答案的,或者這些答案其實就在心中,難以用言語表達。
隨著年紀增長,漸漸地失去了挑戰的勇氣、探險的熱情,
但其實我們應該趁我們還走的動的時候去各地探險,每一次的經歷,
或許不能帶給我們什麼新的啟發,但探險的目的在於享受過程。
人生如斯,在追逐想要的夢想和目標的時候,不要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
作者: htx9 (螞蟻)   2021-03-20 19:49:00
隨著氣候變遷,往後攀登巨峰的難度可能會降低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21-03-20 19:53:00
極端氣候現象更常見,爆掉比率大概會多些?
作者: srwcc (老馬)   2021-03-20 23:36:00
推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