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點起來,4點半貓鬧鐘響起來吃藥,貓起來,寶寶還在睡,踢被子,滾來滾去
除溼機倒水
83.3kg
背有點在癢,待會再擦點乳液,老化皮膚的冬季癢?
唸佛
謝謝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08448
曾與巴菲特、蒙格齊名!瑞克蓋林「消失原因」:急著致富
1.致富和守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能。想要致富,人們必須冒險、保持樂觀;想要守財
,則得保持謙卑,擔憂自己很快就會失去所獲得的一切。
2.紅杉資本合夥人莫里茲曾分享,相較於只能維持5至10年的創投公司,紅杉資本屹立不
搖40年的原因是「求生心態」。
3.巴菲特的成功也是源自於同樣策略,相比之下,曾與巴菲特、蒙格齊名的蓋林,則因急
著致富,未能守住財富。
致富是一回事。守財卻是另一回事。如果我必須用幾個字來總結成功的理財法,那就是「
活下去」。
想要致富就得冒險,還得保持樂觀,勇於踏出舒適圈。但是守財需要與冒險相反的技能,
你得保持謙卑,還要擔憂很快就會失去你所獲得的一切。守財必須節儉,並且接受你的成
功至少有部分得歸功於運氣,所以不能仰賴過往的成功經驗,重複使用相同的方法。
這裡要再次強調,請活下去。造成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不是「成長」、「智力」或「洞
察力」,而是長久堅持、不輕易離開或被迫放棄。這種能力才應該是你的策略基石,無論
是用來投資、發展職業生涯或開創事業。
求生心態對理財如此重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很明顯:很少有哪個東西的收益大到值
得讓你放棄生命。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在第4章學到的,複利是違反直覺的數學。唯有讓
資產年復一年的成長,複利才會發揮效果。這就像是在種橡樹:只種1年看不出顯著的成
長,但10年後就可以看到有意義的變化,50年後則可以創造出絕對非比尋常的成果。但是
,想獲得並保有這種非凡的成長果實,就得熬過所有不可預測的波瀾起伏。這是人人終其
一生都無可避免的過程。
我們可以花幾年搞清楚巴菲特如何賺到他的投資報酬:他如何找出最好的企業、最便宜的
股票與最頂尖的經營團隊。這樣做很困難,但有個稍微容易、但一樣重要的做法,那就是
找出他沒做過哪些事情:
他沒有背負債務。他一生歷經過14次經濟衰退,但他都沒有驚惶失措的拋售股票。他沒有
敗壞自己的商業聲譽。他沒有死守某一套策略、某一種世界觀或某一股過時的趨勢。他沒
有依靠別人的錢投資(他透過一家公開上市公司管理投資業務,意味著投資人無法抽回資
金)。他沒有讓自己過勞,以致於得離職或退休。
他只是活下來。活下來使他長壽,而長壽意味著他可以從10歲開始持續投資,直到89歲仍
未間斷,這讓複利施展令人讚嘆的奇蹟。當我們描述他的成功時,那才是最重要的重點。
為了讓你理解我的意思,你必須聽聽瑞克・蓋林(Rick Guerin)的故事。你可能聽過華
倫・巴菲特和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這對投資雙人組,但40年前,這個小組還有
第3名成員,那就是瑞克・蓋林。
巴菲特、蒙格與蓋林總是一起投資,也一起拜訪企業經理人。後來,在與巴菲特和蒙格有
關的成功事蹟中,蓋林卻像是消失了一樣。投資人莫尼斯・帕波萊(Mohnish Pabrai)有
一次問巴菲特:蓋林出了什麼事?
莫尼斯回憶道:(巴菲特說:)「查理和我知道總有一天我們會變成超級富豪。我們都不
急著致富,因為我們知道總有一天會成真。蓋林和我們一樣聰明,但他太心急了。」
事情發生在1973至1974年的景氣寒冬,蓋林用保證金貸款借錢融資,當時股市在2年內重
挫近70%,他因此接獲保證金補繳通知。蓋林將名下的波克夏(Berkshire)股票賣給巴菲
特。不過巴菲特實際上是說:「我買了蓋林的波克夏股票。」以1股不到40美元買進。蓋
林是因為借錢融資而被迫賣出股票。
巴菲特、蒙格和蓋林同樣具備致富技能,但是巴菲特與蒙格還擁有守財的技能,而且隨著
年歲增長,這項技能顯得更重要。納西姆・塔雷伯(Nassim Taleb)曾經這樣說:「具備
『優勢條件』與求生能力是兩件不同的事:前者需要依附後者而生。你得不惜一切代價,
避免破壞求生的能力。」
都要有吧?精彩的論點,長命跟做能賺錢的事,老病窮並不少見,長壽健康又富有少...
活得好,過得長的人並不多,富有的人就少了,富有但不放縱的也許混的久些
那些富翁不是1%,大概要到0.001%啥
【人 ‧ 土地之愛】以共好為企業永續經營之道 大概每個人想法不太一樣
半農半X那種蟲子先進餐的
台灣0-17歲兒童及少年死亡人數
年別 合計
94年 2,330
95年 2,100
96年 1,958
97年 1,904
98年 1,822
99年 1,533
100年 1,664
101年 1,693
102年 1,528
103年 1,469
104年 1,491
105年 1,472
106年 1,387
107年 1,358
108年 1,236
109年 1,086
一天死兩三個算常態...-.-死亡人數變少是死亡率降低,還是母體人數少了?
你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你也不知道怎樣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你在此刻做出選擇,並收受隨之而來的結果,不是你去決定結果,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