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的華人鄰居搬走了,應該是小孩長大,
需要去比較好的學區的關係。本來以為房子他們自己買的,
所以會待在這邊很久。直到上星期,看到他們門外插著大大的
Let By廣告,才知道他們搬走,完全不知道他們要搬家。
現在回想起來,前一陣子幾個月前他們在門外放了一些東西送人,
也許就是在整理家裡,準備離開。
昨天看到像是房東的男子正在指揮工人把一座新沙發搬進去,
鄰居的離去這件事,頓時有了更濃厚的現實感。
我們跟他們一點也不熟,在路上打過幾次招呼,
偶爾會看到他們採買完從車上卸貨,去年Clap for NHS時,
他們家有出來鼓掌過一次,今年一月下大雪時,曾經跟他們借過雪橇。
在今年年中港人大量來英前,這區的華人很少,甚至連東亞人都很少。
基本上沒什麼台灣人。剛過來時,老婆走在路上和一位老太太聊天,
那位老太太劈頭就問,最近幾天她在路上看到一位Chinese,
有沒有可能是你丈夫?大概是我沒錯。
那些老太太們,平常沒事就是在路上閒晃,去店舖買買東西,
看charity shop有沒有新擺上什麼便宜卻又高貴的服飾,
和鄰居朋友聊天,盼望著小孩帶孫子來玩,或是坐在窗戶旁,
靜靜地看著路上過往的行人和車輛,藉此打發時間,
或是積極一點來說,享受餘生。對門的老婆婆就是這樣,
經常坐在二樓的窗台旁,俯瞰著街上熙來攘往的人們和車子,
有次我們忘了關車燈,她還特地走過來敲門跟我們說呢。
在這樣的狀況下,他們很容易注意到街弄多了哪些外人,
特別是膚色樣貌不同的外國人。
正是因為這邊的華人、東亞人很少,我們本來以為,
大家的互動會較為熱絡,但事實不是如此。以搬走的那戶華人為例,
他們跟附近的鄰居沒有太多互動,安靜地生活在這裡,
然後又靜悄悄地離去。也許是他們知道自己過不久就會搬走,
所以不想再花心思跟鄰舍互動,也省去屆時離去時道別的麻煩和牽掛。
姑且稱此為異鄉人的心態吧。將自己視為異鄉人,認為此處不是我的家,
終究要離開,所以此處的一切,都不具有永恆性的意義,
此處不過是暫時的中繼站,僅擁有工具性的意義和目的,完成之後,
便能拋棄離開。
像個異鄉人一樣活著,像蒲公音一樣四處漂流,但從不扎根,至死都是如此。
這樣的人生,真是辛苦阿。可是不少第一代移民,似乎都是如此。
以至於無法安穩放心地活著,無法像當地的老太太們一樣,
漫步於陽光灑落的街道公園,和鄰居們閒話家常,安坐在窗台旁觀看行人,
細細地回味品嚐自己的人生。
華人鄰居就這樣搬走了,明年的聖誕之前,我們大概也會離開這裡,
但這裡曾是我們的家,是和孩子們有快樂時光的地方這點,
無論之後去哪裡都不會改變,在年老之際,我將會緬懷這裡的時光,
也會為在這裡的生活獻上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