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賢義堂 諺語闡因
九十四年七月十二日乙酉年六月七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一:【食若牛,做若龜】
解繹:漢民族古至今來,都以勤儉持家,勤能致富,一切富足都是經由勤勞節儉而得,
如不是這樣,則富足可能會自動從天上掉下來嗎?故世人絕對要自勵克勤,
以達心德與實得豐富。
諺意:喻人之好吃懶做。
述例:台南安平少年陳某,是土生土長的當地農家子弟,家中雖務農,但生活還過得去。
陳氏少時不愛讀書,中學畢業後就到社會找工作,經濟上還不錯,但因個性率直,
好交朋友,出手闊綽,因此金錢結存自是不易。雙親是勤儉的農家,
時常告誡兒子要勤勞節儉,但陳氏只是順著父母話語虛應著,並沒有把話聽進去。
話說陳家在這經濟發達,工商突飛猛進時代,政府土地重劃,道路開闢後緊鄰陳家
大片農地,致其一夜致富。陳姓少年當時已二十來歲,真是少年得志,
因土地增值成為千萬富翁,自然就漸漸好逸惡勞,整天耗在家裡,如似米蟲一般,
盡吃父母之福,雙親對他言勸都不能改善。
陳氏兄弟姐妹有三,父母年紀老邁,農田也無法再耕作,自然將所有田地出售,
所得金額各分給子女。陳姓少年得到父母給的這筆千萬財產,卻不知道珍惜,
四處揮霍,雖有買了一間房子做為居所,可是餘財卻不懂得安排,
直至將千萬財產花完殆盡,才痛苦悔恨。
陳氏怠惰,不知惜福勤儉,自做自受,導致窮盡。
此一案例世人當引以為戒,要知道所有福份能夠獲得自有其道,若難珍惜眼前,
或不再植未來福報,為自身生命旅程好好規劃,那就算得到一時的富貴,
到頭來又是一場空。勸勉世人知惜!